不支持Flash

长沙国家高新区精心锻造高科技“财富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9日 16:03  深圳特区报

  麓山脚下、湘江之滨有一块神奇土地——长沙国家高新区麓谷科技产业新城,近期,在这里接二连三上演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大手笔令业界震惊:世界500强企业诺基亚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相继签约麓谷;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之一的美国红杉资本,注资750万美元,与湖南宏梦卡通联手,共同组建宏梦数码湖南有限公司;香港康隆国际、英国瑞邦基金、德国阳光公司等多家世界著名企业相继落户麓谷。

  最新的数据显示,麓谷从2000年开发至今,已吸引国内外4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0多亿元。长沙高新区在短短6年里演绎了一个高科技园区发展的神话!

  环境立区打造科技聚宝盆

  1988年,长沙市委、市政府创立了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1991年3月,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经原国家科委批准,长沙高新区调整为“一区四园”(市内政策区、岳麓山高科技园、星沙高科技工业园、隆平高科技园、远大高科技园)的发展格局。

  进入21世纪,长沙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新辟23平方公里麓谷产业园区,国家级岳麓山大学科技园纳入高新区统一管理。2004年8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决定进一步拓展长沙高新区发展空间,明确高新区托管东方红镇,直管的岳麓山高科技园(麓谷)规划控制面积扩大到80平方公里。至此,长沙高新区发展成湖南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要打造一流的高新区,必须有全新的管理运行模式和全方位服务的理念。长沙高新区人坚持“低成本、高效率、零障碍”的工作标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营造优越的投资环境。按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模式,构建了“企业围绕市场转,园区围着企业转”的良性互动机制。高新区管委会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推行政务改革,管委会各内设机构和驻区机构行政审批及服务集中在高新区投资服务中心受理,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园区内事情在园区内办结,探索多元主体投资的市场化开发模式,引入28家金融机构、风投公司参与高新区发展,会计、

审计、律师、质量认证、产权交易、仲裁等中介机构逐步健全。

  经过6年苦心经营,麓谷形成了13平方公里开发规模,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高度聚集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科技财富源源不断地向这块宝地汇集,去年,长沙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90亿元,其中,麓谷总收入430亿元,比上年增长25%以上,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良好生态环境为特色的科技产业新城框架。

  今年春天,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在长沙高新区调研时指出,长沙高新区在新一轮发展中,要扮演重要角色,担当起光荣使命,强力推进麓谷新城的超常发展,叫响“投资中部,首选麓谷”的品牌,实现“又好又快率先发展”。

  四大支柱产业为麓谷腾飞装上强大引擎

  投资中部,首选麓谷!多么响亮的口号和雄伟的目标!从此,长沙国家高新区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激情澎湃的二次创业!

  目前,麓谷已经形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由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创新活力十足的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集群效应逐渐显现,为麓谷装上了功力强大的引擎!

  电子信息业是第一大支柱产业,代表企业包括长沙软件园、诺基亚、摩托罗拉、斯伦贝谢、长城信息、神州数码、电子信息集团、威胜电子、湘邮科技、三辰影库等。长沙软件园是国家十大重点软件产业基地之一,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以三辰卡通为代表的数字媒体软件产业基地,使长沙成为全球第十、中国最大的动漫原创卡通生产基地。

  二是先进制造业,以中联重科、日立电器、梦洁家纺、华泰重工、长沙电缆附件、湘电水泵、中标实业、汉河创业电缆、金岭机床、湖大海捷、湘电东洋等为代表。中联重科排名世界工程机械50强第24位,并由此带动和形成了1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突破100亿元规模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作为第三大支柱产业的新材料业,也毫不逊色,代表企业有远大铃木、金瑞科技、博云新材料、杉杉新材料、科力丰新能源、神舟科技、晶鑫科技、大陶科技等。由黄伯云院士领衔创建的博云新材料研发生产的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填补了连续6年国家发明空白,被誉为“黑色金子”。

  生物医药业是第四大支柱产业,以九芝堂、双鹤医药、康普制药、惠霖干细胞、中和制药、泰宝制药、方盛制药、安淳科技、金沙药业、德邦医药等为代表。

  如今,“世界500强企业”诺基亚、摩托罗拉、日立、铃木等巨头纷纷落户麓谷。在这里,亿元企业方阵扩大,年产值过亿元企业总量达到80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20家。

  是什么推动了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是什么促使了财富发生加速裂变?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创新”。

  创新的源头就是长沙地区所独有的雄厚研发力量。长沙拥有40余名两院院士、30余所高等院校,60多家中央、省、市科研院所,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科研人员10万余人,每年产生数千项科研成果。长沙高新区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等9块含金量极高的“金字招牌”揽入怀中,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力在全国高新区排名第6位,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离不开创新的机制保驾护航。长沙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去年确立建设创新型园区的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创新年”的主题活动,制定《关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对龙头企业、驰名品牌、标准、专利等予以奖励的30条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园区强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促使长沙市25所大学和70多个科研院所与麓谷企业合作,共同建立400多个研发机构。区内设立博士后工作总站和17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有21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此外,园内5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和100多家院所改制企业,踊跃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一时间,麓谷内智慧激荡,创新不断:全年共获专利授权2015项、软件著作权35件、双软认定17个、产品标准备案61项;申报各类计划项目400多个、批准立项162个,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计划资金支持6500多万元。

  五大转变勾画麓谷美好蓝图

  如何让麓谷实现“又好又快,率先发展”?重任在肩的长沙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时调整思路,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入园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把营造环境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结合起来,把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结合起来,提出加速园区发展的“五大转变”。

  ——从规模扩张向集约发展转变。年初长沙高新区对外宣布:麓谷将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精密制造、清洁生产为特征的都市型工业,吸引创意型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不断提升入园企业档次;严格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切实把握入园项目科技含量、投资密度、单位产出等标准,确保入园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达到200万元/亩以上,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达到1.0以上,工业项目建设密度不低于30%。麓谷明确今后将优化要素,尽快实现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由投资拉动向科技驱动转变。

  ——从依靠政策驱动向营造环境优势转变。“投资者的需要就是高新区的工作,投资者的繁荣就是高新区的成就。”管委会将区内的基础网络、软件公共开发、软件评测、共享资源库等技术创新平台与投资服务中心、人才服务、风投等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管委会组建的由银行、担保公司、投资促进公司、中介共同参与的投融资平台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到麓谷投资兴业的客商络绎不绝,长沙高新区在应接不暇中练就出较高招商选资的水平。在管委会招商合作局,记者看到,他们正有条不紊地铺开自己的招商版图:瞄准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大力吸引总部类、龙头型、核心部件类企业及其研发中心;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100强等重点对象开展“点对点”招商,着重瞄准整机、整车、成套装备项目开展招商引资。

  ——从扶持单个企业向扶持产业集群转变。园区立足电子信息及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实行“龙头不大的引进龙头,配套不够的完善配套,技术不强的引进技术,资金不足的注入资金”的针对性举措,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配套。

  ——从发展科技产业园区向打造科技产业新城转变。麓谷构建宜于创业和人居的科技产业生态新城,形成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园区内道路、电力、电话、互联网、燃气、上水、下水及建设用地的“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入园项目的开工建设解除后顾之忧。他们响亮地提出,要把麓谷打造成客商“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快、富得起”的科技产业生态新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