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图文:上海高清数字科技公司总裁夏平建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 17:48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上海高清数字科技公司总裁夏平建演讲
上海高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夏平建

  2007年9月18-19日,“2007(第二届)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链建设报告会暨成果推介交流大会”在北京中苑酒店举行。新浪科技对会议进行了独家直播。

  以下为上海高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夏平建演讲。

  我想对大家最近一个阶段比较关心的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准备,以及目前的一些准备情况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的运用。

  最近一个阶段不管是产业还是媒体大家全力以赴都在推动所谓数字电视产业的创新,其实我们透过现象看到在这一轮产业发展地时候,什么东西有了创新,为什么大家对产业链的进展情况不满意,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如果有一些问题不配套,同时创新和同时出现突破的话,产业链很难整体启动,我个人看法所谓新媒体的创新,新在什么地方,这一轮,是由于数字压缩技术和数字传输技术以及其他的媒体的内容管理技术的新突破带来的分发形式的创新,大家正在争取的都是分发形式,我觉得从地面、无线、有线也好,等等都是分发形式的创新。对于电视产业两样最本质的东西,现在没有创新,第一电视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没有创新,所以技术再快的话,你受控。第二是内容没有创新,对于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你所有的技术创新对他来说都是看不见的,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数字的,什么是模拟的,通过什么信道传输给大家,他看到的是丰富多彩的节目,节目创新了吗,节目没有创新。今天的会场,信号编辑,还有特技有一些很大的改变,但是老百姓没有看到。老百姓看到的35套模拟数字有线电视节目,还是上百套的IPTV,从内容来讲重复地太多,没有什么创新,所以我认为数字电视它真正产业化高潮到来的是内容要创新,管理体制要创新,我们分析一下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主要是在分发方式上,主要还是依靠地面。刚才各位分析了对有线,DVBS2,技术上有很多的突破,这些方式非常好,也是不能替代的,不是哪种方式可以痛吃,这个不现实的。那么各位都说到我们国家还有三个多亿的电视家庭依赖最传统的模拟无线覆盖的方式看电视,我们国家有七、八亿人口,只依靠电视塔发射的信号看三到五套的模拟电视节目,这个电视节目的质量非常不好,为什么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广电总局,连续八年推广广播电视村村通,我们看到广播电视产业也好,看到最前瞻、最富有的状态,不是广播电视的全部情况,我们的实际情况,还有很多人,现在需要的是通过家里29英寸以下的CRT看到更多的更清晰的电视节目,为此稍微付一点钱,他们也是可以的,这是一个最本质的状况,大家不能忽视的。

  那么6月份在上海发布的一组信息,非常有价值,他说在2006年彩电的销售当中,CRT的比例越来越下降,而这个平板越来越上升,从比例上说,平板的销售比例并不高,但是产值的份额非常高,所有的企业都是追逐利润,社会导致大家都做高清平板一体机,报纸是渠道在说,还有压在产业上另外一座大山在说。我来之前到上海的几个主流家电厂商看看,他们不仅仅在报纸上说,国庆以前我看到上海的国美、苏宁,我看到不管大小,一台都没有,我相信北京也是这样。但是这个状况可以代表未来,就像概念电视一样,不等于所有的可以大量的销售,不等于所有的家庭可以买这样地电视,可以买概念车,跟量产车有区别的。作为我们来说,搞研究、搞开发,搞企业的人来说,究竟我们跟踪,我们眼前做概念车,还是做马上可以卖的车,为谁做车,为大众做车,还是为小众做车,企业你有自己的方向。作为上海高清来说,承担了国家的任务,不能任性地来做。我曾经做过一些工作,简单的结论向领导做过推荐,我认为40年来中国电视机的销售,电视工业的发展和广播电视的发展有很明显的相关性,特别是1985年以后,1984年国务院出了一个182号令,从那个以后中国的彩电高速增长,那么这个过程当中,除了关心年度的增长以外,出现了几个高增长点,而这些高增长点,跟同期甚至前面一段时间,一年两年的广播动作有很大的相关性。彩电这个行业,这个产品,跟行动和政策有很大的相关性。要做出更多的频道,更多的节目推动的我们产业,应该在广播上有一些动作,广播体制和广播机制有一些动作,才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电视机不是MP3、MP4,一个老百姓买了一个电视机之后,8-10年之后不会经常换,但是电视机的发烧友很少见的。那么广播怎么才能启动呢作为我们做国家传输标准的,不是说有什么特点的,不跟大家探讨。我认为你做的所有的研究工作,都必须针对中国广播的实际特点,因为我长期在广播基层单位,从事管理工作,而我个人体会,中国广播电视有四大特点必须深刻理解,你不理解我们跟它做生意的人,跟广电合作的人会犯错,会碰壁。DVBS在全世界出现一个高速增长的趋势,那么全世界这种高速增长的趋势,这种倾向会不会跑到中国来呢,我估计不能,中国有自己的特点,第一是统一的广播电视管理体系,国家的广播网在中国只有一个,就是广电总局,就是CCTV,这个情况跟国外很多国家都不一样,国外这个广播网有3-5个,可以代表不同政党的声音,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生意,有政府主管的,有公众主管的,还有商业机构主管的,在中国只有一个广播网,人家说中国有广播机构最多的国家,但是没有改变统一广播电视的管理体系统一的框架,有一点的空间可以微调,比如社区新闻,但是整个工作都是一致的,我们在广播电视的内容方面没有第二个声音。只有一个声音。中国广播电视同时具备产业功能和喉舌功能,产业功能就是商业属性。广播电视是左右逢源的,你跟它谈经济,它跟你谈政治,你跟谈政治,它跟你谈产业,有的时候难以打交道,难以取得共同交流的语言平台,就是这个原因。国外电视体系相比,中国广播电视的统一的管理体系,同时占有三种物理信道,可能节目的风格上面有一些区别,但是基调应该一样,对于统一的消费者来说,只要有一个信道就可以了,而国外不是这样的,你要看不同的节目,可以采用不同的信道传过来,需要多个机顶盒。第四,也是外面人很难理解的,中国的四级办的格局,以稳定的、中央、省、市、县的四级办的办电视的格局。根据1998年,当时李鹏总理签署的国务院广播电视条例,现在没有其他的条例。地方电视台不是中央电视台的分公司,都叫分公司,所以总局现在行使一个行业管理的角色。为什么要机卡分离,因为每一个地方用的不一样的,为了找到一个可以公共销售的产品,那么我们就机卡分离。机卡分离的背景,原因就是四级办,如果不是四级办,你看手机有两个模式,中央有两个企业,所以下面有两个模式,不许搞三个企业。因此我们考虑新的模式的时候,充分考虑三个原则,第一是广播电视的公益性原则,基于政治属性考虑的,广播电视不能动不动上来跟大家收很多钱,首先是公益性原则,这个任务不完成。未来的业务会分成三种,一种是完全政治属性的,第二是适当收费的,政府主导,事业单位来办,第三是公司指定的。我们把所有的模式,系统、设备都要考虑第一个原则这是第一。如果我们我做得所有的设备,所有的技术都要让政府掏钱的话,一定要让政府看到这个事情解决最大的问题同时可以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这是一个最好的模式。否则的话,再好的技术,用不了几年就回去了。第三国家广播机构和用户共同受益的原则,让老百姓、国家、机构、用户都共同受益。

  那么基本情况呢,我觉得有一个重要的现象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我们从事的研究和开发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中国农村广播电视的基本情况,中国有4.8万个电视转播台,其中94%在县级以上的单位,电视发射机91%以上在县级以下的单位,这是覆盖的脊梁,这是覆盖的骨干队伍,把最终的信号送给每一个老百姓家里,他们的收入情况怎么样,按照去年的统计,2006年广播电视全行业收入1080亿,其中70%左右是广告,这么多广告只有6.2%在县级以上单位,不是靠广播来支撑的,是靠政府的少量津贴和政府的有线电视网来支撑的。广播电视的直播将近一半在县级以下单位。因此我们觉得应该从各方面的考虑,我们做得地面标准,确定了主流应用解决我国大多数居民的无线固定问题,同时兼顾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很多人说数字化之后,特别是高清数字化以后,是不是以车载电视为主,现在看起来目前为止,出现四个业务,一个城市高清,一个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高清,一个车载移动电视,一个移动多媒体,未来的移动数字多媒体广电总局的方向,是另外搞一个体系,那么三个体系主要的主流应用在哪里,我个人看到应该首先大面积的无线固定覆盖,第二解决城市的高清传输,免费的,在一体机里面不要加密,支持产业迅速把显示大的平板显示产业做起来,第三是车载无线电视,车载移动运营商发表的意见,报纸上很荒谬的就是他们发表的意见。我们上海高清特别是对二线城市以下的车载移动电视,公交车和

出租车基本没有介入,是商业模式问题,我不认为他们可以赚很多的钱,我们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看,远远不如解决大面积覆盖。2001年国家发改委在申办奥运会期间向国际社会做一个庄严承诺,2008年要做城市高清。是国际政府向社会的庄严承诺,要兑现的,第二要继续推动国标技术的产业化。

  我们自己提出一些技术的指标,但是集中体现了四个原则,我们设计的芯片和系统,我们现在做产品,要满足需求,技术先进,自主产权,便于使用和推广。我们上海高清做事的一个原则。其中我们非常强调第一个原则,就是满足需求,你这个东西究竟做了给谁用,你解决什么问题。

  那么最近一个阶段大家非常关注,国标实施没有,我看了

中国电子报,一板的标题说“
数字电视
地面国标全面实施还需要时间”。我觉得它的文章的分析非常对的,但是这个标题仍需商榷,国标已经实施了,8月1号实施就是实施了,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但是国标的全面产业化需要时间的,所以全面实施和全面产业化是两个概念。国标的实施是法律问题,产业化是商业问题。这是做的产业准备的工作,跟国标实施不实施是不冲突的,国标的实施我的理解8月1号以后,国内不能再上非国标的系统,你违反标准法了,这是法律问题,不是报纸写写,领导说说的问题,这是法律问题,不能说8月1号突然第二天早晨起来就换了,要有一个成熟的过程。现在做得产业准备都是正常的,测试也是正常的,配套标准也是正常的,频率规划也是正常的,我个人看法DVB-T的配套工作和产业工作是一个奇迹,因为两个标准一共公布了八年,一个公布了九年,至今还在完善,没有说欧美标准和美国标准不在实施,产业启动是商业问题。大家知道去年公布的2006这个标准,是一个基础的框架的原则的标准,但是是一个强制性的国标,这个标准的框架里面,还有很多的空间和事情要做,大家关心国标有330种模式,如果有N种模式,无限大的模式,就是没有国标。我们接收机,我们的终端,我们的产品没有必要把330种做进去的。所以现在要进行应用指南,模式聚焦,推荐模式的工作,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个标准是一个标准的体系,而不是一个标准。不仅仅是是一个标准。大家把这个问题如果认为去年的国标,就是一个发令枪的话,就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了。第二要有一个成熟的产业准备,今天这个会叫产业链建设报告会,是整个产业链都要起来,那么有一个瓶颈,有一个缺口,有一个低谷,这个产业会受到制约的。那么这个里面,大家都非常关注芯片,确实芯片是一个重中之重。但是光有芯片是不够的,就芯片来讲,从2001年开始做芯片了,光凌讯做了15轮芯片了,世界少有的。但是这个产业准备不是芯片出来就可以了,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第三,还需要有一个成熟的转换策略安排。但是发展的过程有一些影响,不是那么顺畅的,无线就不能再这样了,2006年出来一个217发案,是国会通过的,大家没有看到日子后面蕴含的其他的规定,规定从2006年的每一种型号的电视机在美国生产或者销售都有一个比例,这个比例规定必须携带数字高屏头,扩大到2009年,再卖不带数字高屏头的接收机,会封杀你,是无法销售。现在鼓励大家先去买数字接收机,那么总有几个人不买啊,那么最后的15%,美国政府准备采用一种非常的办法,就发机顶盒的卡,这个是不要钱的,每张票40美元,两张票合起来可以买一个高清晰机顶盒,给你一个通道,消费者你不得告我,美国现在拿出一套转换频率,让广播运营商转换,同时严格限制一个措施,就是内容牌照绝不征发,现在数字可以压缩,但是模拟一个节目就占一个六兆,那么这样压缩以后多出的频道,美国政府把多出的频道收回国家,第一用于国家安全,第二要拍卖,第三发展今后的电视广播业务,拍卖的过程当中,拿出一部分钱,给免费拿到机顶盒的人埋单。是涉及广播产业社会各个方面的事情,所以这个安排是国会通过的。所以要让无线电视顺利实现转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大家不可以着急,也不可以苛求。大家对我们很信任,但是对一个芯片企业,不能对待一个像流行歌手,每半年出一个新唱片。

  目前的状况简单概括一下,产业化的工作是正常进展的,广电总局有一个要求,终端必须融合,是有多种概念的,芯片上实现终端融合是一个办法,模板实现终端融合也是一个办法。全面实施和产业化高潮是两个问题,所有条件的成熟是需要时间的,发端已经完全融合,接收机方案建议使用双芯片方案。至于真正的实现融合的话,等待的是时间。特别是芯片公司,也要有一个互动过程。国标出台以后,大家都说谁做芯片,信产部非常关注,最近跟我们谈,是不是你们两家控制了这个芯片,不是的,我们的芯片的核心技术的授权方面的策略,目前为止授出一些权利,目前为止,国内和国外至少15个企业,声明他们正在做国标芯片,没有人能控制住垄断这个芯片,很快会出来,也有一个跟市场需求一个互动的过程。我们最近的工作就是配合广电总局,关于配套标准的测试和起草。第二就是加快研发我们的单、多载波的融合芯片。第三加快市场推广,进行收发两端的转移。第四我们自己也做市场。按理来说,我们芯片企业不应该做市场了,我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在座的可能企业界人士多,中国广播电视的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跟我们做的数字电视的推广有很大的落差。无线电视数字化以后,对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播出、管理和技术方面提出的新的要求,按我们目前的的状况来说,他们很难适应的。这个新的技术,我们的广播电视单位做好准备了吗,没有,因此我们必须从系统集成,从培训教育做起,我们做了一些普及的工作。我们配合协助对广电总局6+2个奥运城市开播高清,支持终端厂家开发多种便携式接收设备,年内启动50个地市家家通业务。中国农村还有很多消费者需要这样的机器,尤其我们正在推的新的东西。我们现在是压到两兆马力,看起来非常好,但是29寸左右的LCD看起来就不好。反正LCD对大压缩的东西是有利的。我们正在上海积极推动两个国标,做试验,把AVS和地面国标做起来。广大农村来说,还需要国标的一体机,价格不要太贵了。

  最后跟大家说说大家比较关注的国标标准的产业化工作当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知识产权问题。我们最近阶段对总局、发改委也好,多次谈这个问题,数字电视需要大家共同参与,这个产业必须共同参与,特别是上海高清由国家投资开发公司,上海交大,上海奇普共同成立的,我们的专利策略是完整、独立、开放。怎么开放呢,上海交大,上海高清、上海奇普在数字电视专利方面的处置权是一体的。发端专利交给国家处置,支持国标所有模式的发端实现技术,向国内外的发射机厂商开放,只收取最基本的技术支持费用。我们一定要授权的,而且我们不对任何企业做排他性授权,我们鼓励更多的企业来做这块芯片,来支持产业化,鼓励芯片竞争,防止芯片企业进行价格战,一切为了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