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图文: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致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5日 11:19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致辞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致辞

  新浪科技讯 9月5日上午,第十届中关村电脑节开幕式在北京海淀区世纪金源大酒店大宴会厅举行,作为电脑节的揭幕活动,开幕式准确诠释电脑节主题,全面启动电脑节各项活动;隆重而大气地树立“中关村电脑节”以及“中关村发展论坛”品牌。

  图为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致辞。

  梁桂::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非常高兴来到我们一年一度,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关村电脑节,参加我们的发展论坛。今天简要报告一下我们对于国家技术转移公共政策的一些认识,所谓公共政策主要是指公共政府部门怎么样出台,提供公共的一些产品,能够使得产学研更好地合作,能够产生更好的积极效果。

  我报告的内容主要分四个方面,公共政策的一个理由,主要应该针对于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我们对于技术转移,尤其是在一个全球化的环境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中国大概我们只占到全球研发经费4%,而七个国家占到全球81%的这样一些研发资源的情况下,中国怎么在全球化环境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怎么样在更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我们应该说公共政策的介入点,第二就是探讨技术转移与国家技术创新系统之间的关系,第三,我们对于公共政策研究的一些要点,第四对于技术转移政策体系和策略的认识。

  一个基本的关于技术转移的模型,就是来自于大学研究机构实验室,通过产学研合作,通过许可,通过创业形成在国内外市场上能够实现技术到商品直接跳跃的这样一个市场行为,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方面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个就是在大学研究院所和实验室,在技术阶段,在研究阶段的

知识产权,和在经过产学研合作或者经过许可,经过创业,然后做成真正在做企业之前的可行的知识产权,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

  从R&D部门来说,尤其从大学研究院所,什么叫利润的最大化,包括未来市场的不可知,无法评估,自己创办企业很可能有失于自由的学术,包括国家对大量的研究机构投入所形成的这些公共财政,可能是不公平的,因为自己的资助研究是受到

财政部门的投入。从产业部门来说,可能来自于市场霸权,掌握了一项技术,尤其掌握了一项技术的开发能力,对于市场的主导,对于垄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种市场霸权随着技术开发不断地变化,快速地变化,所以他们对于这样的一些信息不对称,包括很难说这个技术转移给我一个企业,就是我这个企业能够独占,可能技术存在一系列的外溢这样的情况,所以这两个方面无论从R&D的部门还是从产业部门来说,对于技术来说,对于一项技术的转移是两个不同的取向,不同的目标,所以存在着我们所谓的系统失灵。

  从国家创新系统来看,锦涛总书记专门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从技术创新系统来看,应该是由大学研究院所,产业和所谓政产学研合作体构成,这里面政府围绕创新的环节确实有不同的投入取向,所以最关键的因素,怎么样形成市场和政府能够联手,能够实现整个产业,整个创新链的完整。

  比如我们看看我们国家的系统,我们感到无论是我们的中科院,我们的大学,我们的实验室,研究所,从基础研究到基础服务,到企业生产什么都做,然后我们看看我们的国立研究所,我们科技园区,我们产业更多的局限于后段,所以我们说整个技术创新系统怎么样能够构建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以需求为导向的这样一个国家创新系统。在创新系统里面实现要素的扭转,技术转移非常重要。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上来看,我们感受到整个公共政策主要是强调技术创新系统的联合分工有序,这是美国的例子,无论从政府的投入,从产业界的资助,到最后所产生的现实效果,无论是小企业还是直接转移多少的技术转让形成的经济价值,这里面有一个平衡表,这是溢出的企业金融机构的结构,我们看到大学和风险投资在这里面并不是最重要的投入部分。跟美国和欧洲比较,创新系统里面实际上产出是完全不同的,这里面可以从大学,从产业界得到的资助份额上可以看出,也可以从欧洲和美国波斯顿地区、

慕尼黑地区和弯区不同的产出效果大家可以看出来。

  30年之前我们经过IT的技术,经过全球上高度的分工,从峰顶上看全球都是平的,技术转让费用的支付情况非常大,从71年开始到03年有非常大的变化,以下三张表大家看对高技术品特许和版权,还有境外资流量,大家看起量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从发展中国家整个比例上看,尤其中国现在已经突出了整个GDP超过1000美元的大观,实际上已经构成了我们中低收入国家这样一个层面。71年到01年实际上整个比例在相对全球的比例是在降低的。我们可以感受到对技术转移来说,对全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利益,因为技术就是国家的一个基本利益,有不同的设计安排,所以发达国家强调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现在的八统协议,包括美国几年加强一次所谓的技术转移的整个法律和政策体系,包括欧盟的整个创新义战,这个变化非常快,主要做法是通过法律来固定创新系统里面每个主体的合理分工,通过政策来促进每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

  对我们国家来说,我感受到我们在现在目前全球化的情况下,实质上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一方面将近75%的技术转让额实际上来自于关联交易,实际上对于周边的溢出主要针对不同的地区,如果他的R&D强度比较高,R&D的创新能力比较高,可能有正向的溢出,假如当地实际上是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实际上是负面的溢出,或者说技术吸入。所以这样一些思考对我们来说还是有非常大的反思的。

  我们体会在中国现阶段更多的是挑战大于机遇,不是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我们国家的创新系统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在转轨过程中大家看到现在目前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第二方面,我们感受到面临着因为技术就是一种国家利益,所以企业,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真正的企业就是这30年,尤其技术企业成长起来,在登向全球舞台代表国家力量的情况下我们感觉还是很弱,尤其面临国外强大的竞争。所以我们必须要着眼于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着眼于全球环境下的自主创新,这里面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想法,要学习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来全面地落实好各方面新的政策。因为时间关系,可能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谢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