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秩序前夜:洗牌中的中国应用软件产业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 16:14  中国计算机报

    吴加录

  编者按:

  企业形态的改变,渠道的悄悄变革,产品的不断升级……一切都告诉我们,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环境的改变,2007年,中国IT业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拐点。中国各行业的IT企业都不会放过这个转折的机会,它们正在酝酿一场变革的潮流。而这也是我们不能错过的。本报从本期起的一系列报道,将为这场大转折描绘出一幅全面、细致的画卷。

  软件业的过去10年,是一段战火纷飞的年代,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王文京、刘积仁、徐少春、石钟韶等中国软件业领军人物叱咤风云,用友、东软、金蝶、新中大等一批民族企业凭借其自有知识产权,树立起了中国本土的软件品牌。软件发展史就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民族工业的新愿景则是一部“大国崛起”,每一个心系软件业发展的人,除了拥有一段共同的回忆外,也有同样的骄傲。

  但是眼下,英雄们的光辉正渐渐隐去。中国应用软件市场在发展了十几年之后,现在还面临着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足、软件人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应用软件为何会面临这些问题?未来又将出现哪些机会和挑战?外资的渗透,到底对我们是利是弊?中国应用软件该如何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应用软件企业的老总们每天思考的内容,也是业界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

  软件卖出了白菜价

  回忆起十几年前中国应用软件厂商的风光,新中大销售中心总经理包江山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背一台笔记本电脑去给企业讲课,宣传企业管理思想,普及ERP应用。企业也排着队来购买我们的产品,价格由我们说了算,根本不打折。现在这样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也不再上课,只是说‘软件拿过来,演示给我看’。而且对软件的功能和价格都要不断进行比较。”

  正如包江山所言,和十几年前相比,现在应用软件厂商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当年的卖方市场如今已经变成了买方市场,曾经的蓝海已经变成降价声一片的红海。这个市场的竞争已经达到了一个令外界无法想象的程度。

  最近发生的一次采购竞标,就是一个例子:山西太原某公司进行集团财务招标,初始竞标价是15万元。接下来,你四折,我三折,最后某国内知名ERP厂商仅以2万元中标。事后,业内人士分析,2万元的报价几乎没有ERP软件实施和服务的成本空间。“进行实施和提供服务的工程师每人月工资为3000~5000元,这么低的价格可以说连支付工程师的工资都不够。”

  在营销上喊出“卖思想,不卖软件”的金和软件,赢得了微软和IBM的青睐。2007年,三方开始联手推广金和的中小企业打包方案。

  有些精明的客户也抓住了应用软件厂商为争订单不惜降价的机会,对外声称有100万元的项目招标,在吸引了大量应用软件厂商前来竞标后,价格却能由100万元变成几万元。“这种现象在业内非常普遍。”包江山说。

  行业应用软件卖出了“白菜价”。采购方笑了,供货方却不得不带着辛酸和无奈,继续转战下一个残酷的竞价战场。在应用软件市场的竞争中,有些软件企业甚至采取了不可思议的竞价策略:采取零报价,先争取到客户再说。

  一位有着18年从业经历的ERP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内大部分企业信息化项目规模都在100万元以下,百万元和千万元级别的项目数量极少。这些少数大规模订单都是集团型企业IT的全面解决方案,包括数据库、ERP、CRM、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以及系统周边所有IT项目的集合,几乎都被国外厂商获得。

  虽然目前国产应用软件厂商也在不断争取百万元以上的大单,但面对国外厂商的竞争还是显得力不从心。为了扩大市场和积累升级费用,小订单他们也不得不做。但是订单小就意味着利润少。东软股份2006财年的软件和系统集成业务毛利率仅有18.3%,远低于其另一主营业务——医疗数字产品线37%的整体毛利率。金蝶和用友也同样奋斗在规模与利润的博弈中,它们的产品利润率仅为15%左右。一向被认为是附加值较高的软件行业的盈利水平仅相当于那些附加值较低的电子制造业。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塔塔等软件公司的净利润率基本都保持在20%~30%。

  除此之外,中国大多数应用软件厂商还出现了开拓新客户乏力的情况。国内很多应用软件厂商每年新开发客户的收入不到整个收入的10%,大多数收入仍来自于老客户的服务和升级费用。

  产品同质化的利润泥潭

  ERP是中国行业应用软件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但是,目前很多应用软件厂商的ERP业务还在盈利线上苦苦奋斗。高度同质化的产品,使应用软件厂商只有继续在价格战场上“死磕”,没有合作的余地。

  同时本土应用软件厂商还面临国外厂商的对低端市场的冲击。在三、四级市场,本土厂商越来越多地与SAP、甲骨文等国际大型软件企业正面相遇。例如,2003年9月,SAP隆重推出SBO“燎原计划”,由曾任金蝶副总裁的SAP中国副总裁黄骁俭亲自挂帅,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推广简化版SAP产品。短短几个月内,SBO总代理商之一华软新元就已和100多家二级代理商签约。

  但是,在大型企业项目上战无不胜的外国公司,在中小企业市场遇到了中国本土软件厂商顽强而有效的反击。凭借数十年苦心经营的渠道和客户关系,这块市场目前仍牢牢掌握在中国本土企业手中。SAP在推出“燎原计划”后,由于高估了国内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定价8万元的B1产品,所获得的利润大多被消耗在了服务上。同时在二、三级城市,SAP没有完善的渠道,临时组成的二级代理商也大多数只擅长销售,咨询业务十分欠缺,造成了客户满意度大幅下降。SAP此前在华南地区的几家主力代理商,由于不堪服务重负,开始进行转型,个别代理商甚至面临着破产的境地。“看上去营业额很高,可一年做到头,没赚几个钱不说,还辛苦得要命。”SAP华南代理商高维信诚不得不转型短信业务。

  虽然中国本土应用软件企业守住了低端市场,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要向高端发展,中国应用软件企业还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既然短期内很难进入高端市场,要冲出价格战的重围,走行业化、专业化道路似乎成为中国本土应用软件厂商必选的一条出路。

  来自西安的神州石油科技,就是通过走专业化道路,成为中国软件业的一匹黑马。该公司2004年6月登陆新加坡股市,在普遍微利的软件行业中,仍保持了50%~70%的高利润率。神州石油科技拥有一般企业难以企及的技术人脉。在该公司6名自然人股东中,3名是石油信息技术专业。该公司开发的录井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原有的行业标准。同类软件公司,只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才有与该公司竞争的可能。

  赛迪顾问软件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牟舒慧认为:“企业越大,其实项目越难保持专一。目前初具规模的本土应用软件公司,由于没有特别深的行业人脉和经验,光做一个或几个行业的市场很难养活他们众多的员工和庞大的渠道。因此,产品还只能走通用化的道路。”

  而且,目前全国有超过5000家软件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只有几十个人甚至三五个人,其业务主要是制作一些定制的小软件。牟舒慧指出,这对整个软件业来说是资源浪费。这些小作坊式的企业没有软件开发的体系化管理,自然谈不上开发什么大型的程序,其中的多数根本无力做软件技术创新,甚至软件工程化都难以实现,往往只看重短期利益,产品的稳定性和售后服务无法保证,损害了用户对应用软件供应商的信任和信心。

  面对行业洗牌的形势,最重要的是本土软件厂商联合起来。京商浙商创新论坛中,京浙两地软件企业家高举友谊之手,共商联合发展大计。

  众多失败的案例让很多企业开始对企业信息化产生了拒绝的情绪。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很多应用软件厂商表示,有一家著名的民营企业,几乎所有国内的大应用软件厂商都和该公司的董事长联系过,但这家公司由于受到上述因素影响,至今还不肯整体实施企业信息化。

  有些企业还因为没有专业的人才而无法实现信息化。很多总部设在中小城市的企业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总部在浙江丽水的纳爱斯,由于当地缺乏高级人才,该企业不可能去规划企业全面信息化的蓝图。

  中国应用软件厂商还曾经做出过盲目迎合客户的特殊需要、不顾软件设计开发原则的事情。“国际企业遇到业务不规范的情况时,会运用强大的管理咨询能力,让董事长、总经理到基层全面游说,不规范的流程最后由总经理去改。而国产软件厂商是从基层的业务开始做工作,最后做出来的成果再报告总经理。他们是自上而下,我们自下而上,这就是高端和低端最大的差别。”包江山说,“国际软件公司追求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标准化。他们的标准是完全按照软件设计流程标准设计的,不会因为企业特殊的市场环境而改变流程。这也是国际应用软件企业最出色的一点。”

  人才争夺战

  “去,回去,叫你们最好的人来!”这是国内某应用软件公司售前工程师在客户那里碰到的一次尴尬事件。其实,类似的场景很多国内应用软件厂商都碰到过。

  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统计,中国应用软件人才队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既缺乏高级软件设计人才,也缺乏能够针对各行各业提供软件定制服务的通用软件开发人才。2006年,中国行业应用软件人才需求达到10万~12万人,但是现在人才供给仅5.8万人,短缺将近6万人。

  “应用软件产业与硬件业一样,都面临着劳动力密集却无法升级的门坎。”上海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徐飞说。但他认为,现在的情况不能代表未来也是如此:“所有的产业升级都必须蓄积能量,接下来才有发展的可能。长三角的软件开发实力在多年的代工、外包以及低端操作的训练下,将会随着本土市场的日渐茁壮而出现质变。”

  基础人才还不算是应用软件行业最大的瓶颈,高层管理人才的缺失和职场的无序竞争才是应用软件公司最大痛处。国内应用软件商这几年上演了无数次你来我往的人才争夺战。

  2002年,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用500万元年薪聘请何经华到用友任总裁。2004年,何经华突然宣布辞去用友总裁一职。刚刚就任时,何经华还曾表示“要为用友工作5年”,但到他离开时,还未满任期的一半。两年之后,当外界仍然对此议论纷纷时,何经华又突然宣布加盟用友的老对手金蝶,任公司总裁。消息传出后,用友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并发布了一篇言简意赅、口径一致的对外稿件来应对外界的传言。

  作为国内软件厂商的佼佼者,用友软件在2007年的新三年战略发布会上,誓言要在2010年进入全球软件业50强,成为世界级的管理软件厂商。

  金蝶同样遭受高级人才外流的痛苦。2004年底,金蝶公司副总裁吴强离职,并和金蝶签下合约,规定吴强离职后一年内不能到其竞争对手用友公司及用友的下属公司工作。然而,2005年初,吴强却公然到用友出任副总裁。为此金蝶提起劳动仲裁。之后,深圳仲裁委员裁决吴强违背竞业限制承诺,要求解除其与用友的雇佣关系,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继吴强之后,金蝶原西南区总经理、成都分公司总经理廖建华也跳槽用友,金蝶再次提起劳动仲裁,诉讼其违反竞业禁止有关规定。两家企业近年来的人才争夺恩怨进一步激化。

  面对人才的流失,不少业内人士也流露出对当前应用软件行业职场无序竞争的担忧。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主席徐少春认为,在高竞争性行业中,依靠薪水诱惑,去挖对手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从中获得竞争对手公司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及资金投入研发的技术或客户资源,在国外正规商业市场是被禁止的,而目前,在我国的软件行业内,还有很多人没有对此做出足够重视。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认为,企业保护越困难,产权分享就越重要。企业要想办法利用产权分割等长期激励手段,使员工在企业工作能比自已创业和跳槽到竞争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样就会有效避免员工流失,即使有员工离开企业,也无法带走企业内的其他人员。

  规范人才流动也需要相关法律进行明确。易春秋律师事务所郭忠革律师介绍说,对于竞业禁止,我国在明年1月即将实施的新《劳动法》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公司法》的第61条和《合伙企业法》的第30条中,也对企业的董事、经理或是合伙人提出了法定的竞业禁止要求。

  利基市场下的发力

  赛迪顾问对中国应用软件市场的研究表明,2006年,中国行业应用软件市场规模总量达到71.36亿元,同比增长19.5%。中国应用软件企业的发展一改前几年的高速增长的态势,增长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赛迪顾问认为,这表示中国应用软件市场已经进入平稳增长期,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信息化应用已经从大规模上线新系统转入应用深化及精细化阶段。

  在国内上市公司的软件企业2007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中,用友软件、神州数码、浪潮软件、中软国际、浙大网新以及宝信软件等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盈利。用友软件更是以净利润5000万元的成绩居于2007年第一季度国内软件行业上市公司的首位。

  8月9日,信息产业部电子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中心发布了《2007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环境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国内应用软件市场份额占整个国内软件市场的70.3%。未来5年内,电子商务与决策信息系统将为软件产业带来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表示,根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十一五”规划,至少在未来4年,中国软件业产值年均增速将超过30%,而行业应用软件作为重点领域将实现飞速发展。同时,我国应用软件还拥有巨大的市场缺口:据Infonetics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率还不到10%。

  面对美好的前景,中国的应用软件厂商正进入一个拐点,各厂商也纷纷开始调整,努力寻找市场的利基。

  利基市场(Niche Market)指市场中通常为大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在内有价格战、外有国际企业强势竞争的环境下,本土企业如果能专注于市场的某一细分环节,通过专业化经营、见缝插针地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便可走出红海,驶向利基的新蓝海。

  东软在其近期的一份计划书中指出:“目前,国内信息化建设已经从传统的粗放型建设、盲目性投入,进入到理性发展阶段。”中国软件服务市场拐点的两个表征在于:一方面,中国的用户似乎正在从盲目走向成熟,“客户对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的要求,包括对服务的投入都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另一方面,中国的内需市场也在扩大。

  东软股份高级副总裁兼运营总监卢朝霞表示,东软近期正在通过流程和服务的细化重新调整其国内用户的策略:一方面改善自己的服务流程,另一方面在客户服务原则上从过去的普遍服务转向分级管理。据介绍,在东软过去服务的8000多家大型客户中,未来将会针对在自我需求分析、定价模式、利润贡献高等方面相对成熟的客户进行重点服务,从而改变过去过多受到不成熟客户牵制的局面。

  “华南地区很多项目已经开始采取限价的方式,已经不再是低价竞标,相反低于限价标准的不允许竞标。”卢朝霞说,“东软以后将在广州、上海和北京优先发展一些成熟客户。”

  此外,很多应用软件厂商还实施了先试用、后购买的营销方式。

  软件作为服务(SaaS)的到来,会形成和传统软件产业完全不一样的产业链。

  “先让用户试用,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软件实施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生产管理、成本控制等软件核心功能也很难在试用期间体现出来。其实,我认为,通过‘卖思想’的方式,让客户认同自己的管理思想,才是体现软件价值、卖出软件的好方法。”包江山说。

  实际上,金和软件早已喊出了“卖思想不卖软件”的口号。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栾润峰提出精确管理模式,称金和软件所有的软件都是基于精确管理的思想研发的。除了金和软件之外,新中大软件公司总裁石钟韶也提出了“五客”管理理论,并在2003年到2007年间连续出版了《终结ERP》、《抢位》和《抢位互联网》三本关于软件行业的书籍,宣传新中大的管理思想,并在销售软件的同时送上这三本书,不断给用户输送新中大的企业价值观。

  国外资本是敌是友

  就在国内应用软件厂商相继创新的过程中,蜂拥而至的国外竞争者也正在集结力量,加紧布局。

  3月7日,甲骨文中国公司宣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拓展中国的中小企业市场,计划把甲骨文的业务扩展到中国26个二级城市中,征召更多的本地合作伙伴。而一年前,投资2000万美元的SAP中国研究院也在上海张江揭幕。之后,SAP还将在成都启动一个新的研究机构。

  “全球500强企业多数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在中国高端市场保持稳定的增长,我们下一个扩展目标是中小企业市场。”SAP中国研究院院长芮祥麟说。

  尽管现在看来,中国软件提供商还不是全球软件巨头们的有力竞争对手,但这不妨碍这些巨头把中国的软件公司当作未来的假想敌。“我相信有这种可能。金蝶或用友会抓住机会,在新的平台上跳跃式进入新一代技术的应用时期,最终成为全球性的公司。它们将会成为另一个甲骨文公司、IBM公司,或者是微软。”今年3月,前SAP产品与技术集团总裁兼SAP执行董事会成员夏嘉曦在上海接受采访时说。

  这种说法足以证明中国本土企业拥有巨大的潜力。“从各种要素来看,一方面,中国软件提供商现在有很大的机会;另一方面,抓住这个机会的有可能是用友、金蝶、浪潮和东软等软件厂商,也有可能是摸准门道后发制人的非著名企业。”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梁新刚说。

  适者生存,国内应用软件公司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快适应现在的新变化。用友去年4月在上海成立了一个软件先进应用研究中心,其总经理杨宝刚说:“通过对国内外企业最佳实践的归纳、提炼、总结和研究,我们要设计一系列中国本土企业的先进应用模型和管理指标体系。”金蝶也开始加紧在网络和移动商务上进行投入。金蝶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徐少春说:“软件服务化的趋势在中国一定要和中国本地应用紧密结合。”与此同时,有关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也在一些小型软件公司中进行。

  破坏性创新和差异化转型

  事实上,目前中国应用软件业增长乏力的情况也是全球软件企业所面临的困境。要从根本上变革目前软件产业增长和创新的困境,就要从理念和模式上进行突破。

  甲骨文总裁Charles Phillips指出,软件产业目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现有的软件企业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来发展,仅仅将现有的企业应用程序按照过去的框架重新修改已经行不通,必须要采用一种以用户使用为重心的全新设计思想或者革新。这样产品才能具有优化的性能和可用性,适应那些严格的用户和使用环境的要求。

  Phillips所说的全新设计思想或者革新便是服务化。在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客户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这个产业链停滞、徘徊的情况下,唯有服务才能够解决根本的问题,从而让中国应用软件业走上一个理性化发展的道路。

  “服务的内容可以包括很多。虽然目前中国软件厂商提供的服务还很初级,主要是做一些软件升级、杀毒、优化硬件和网络环境的工作,但每家厂商都在不断增加服务的内容和提高服务的质量。”In-stat中国高级分析师李敏说。

  在变革的大潮下,应用软件向互联网演进的趋势不可阻挡。未来,企业有可能通过互联网得到它们的关键应用程序。Gartner在《2006年及未来亚太主要IT趋势预测报告》中指出,将来企业所有的工作——从管理客户关系到协调分销商,都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服务来处理,而不是采用传统的软件程序。这种商业模式的改变会带来IT应用和部署模式的新变化,因此对于已经习惯于出售许可证盈利的软件公司来说,与时俱进地发展新的服务和盈利模式已经成为最迫切的需要。

  在众多的模式和概念中,软件作为服务(SaaS)几乎得到了所有软件厂商的一致认可和支持。

  2003年,一个名为Salesforce.com的SaaS应用得到用户和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同。该公司连续3年保持50%以的增长速度,目前营业额已超过3亿美元。

  Salesforce的成功有3个重要的特点:第一,所提供的搜索软件直接在Web方式下使用,本地不需安装任何软件,使软件的应用模式发生了变化;第二,没有采用传统的许可证模式,而是采用免费或者按需付费的模式,使软件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第三,软件的开发模式发生了变化,软件有问题可以在后台随时修改,不断升级,号称“永远是Beta版”。

  开发模式、应用模式以及商业模式,乃是软件业三大要素,他们当中任何一个改变都将引起软件业的巨大变化。也正因为如此,业界对上述三种变化的发生给予了强烈的关注。

  2004年10月,微软CTO Ray Ozzie在写给公司经理的一份长达7页的备忘录中描述了公司在SaaS领域面临的挑战和错失的机会。一年后,微软的Live战略急速上马,并在最近正式发布产品,这也成为SaaS时代到来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而IBM、甲骨文、SAP等国际巨头也纷纷加大了软件作为服务的应用力度。

  国内企业在抢占SaaS市场时开始并不顺利。用友在2003年就推出了基于SaaS的CRM,却未获市场认可,不少产品遭到退货。但用友对SaaS仍然高度重视,王文京一直将其视为决胜未来的关键。“用友在下一个产品版本U9中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王文京透露,“新版软件将更偏重本地化和服务的要求。”同时,U9将全面支持互联网应用,以迎接全球软件业正在积极酝酿的最大的产业新浪潮。

  金蝶去年投资成立了金蝶移动互联技术公司,推出金蝶全程电子商务及企业SaaS服务平台,全面进入SaaS领域。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也成立了阿里软件公司,一口气推出数款在线贸易软件服务,客户数在一年内暴增至40万。

  在国内企业大举向SaaS推进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许多政府部门目前采用的立项采购模式。一个项目审批要经过一两年以上的评审、立项、拨款,很多立项不允许对项目方案进行改变,并且在立项后的执行中不再有相应的服务费用支持,这就缺少了IT服务。

  尽管如此,IDC中国软件与服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杜寒静指出,这个正在走近的SaaS浪潮具有巨大的草根式普及模式以及高性价比的用户体验,有可能催生出一些新的大企业,也能将一些曾经的软件大鳄们打倒。

  优胜劣汰 “剩”者为王

  为了抓住新一轮发展的机会,国内应用软件产商也使出了浑身解数。于是,收购和寻找国际资本成为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的两大选择。

  用友是国内软件企业采用收购战略最成功的一个代表。在2001年上市之后的第4个月,用友就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并购活动:收购华表,获报表组件;收购通宝软件,获商业分析系统;并购汉康,获得制造模块的源代码;收购硕旺软件,获人力资源系统。在前后长达1年半左右的时间里,用友把这些外来的模块与自己的产品整合到一起,于2002年9月推出U850。而正是这款软件在接下来1年左右时间里的杰出表现,才让用友彻底摘掉财务软件厂商的帽子,成功完成了向ERP厂商的转型。同时,用友也借助U850成为本土ERP市场第一大厂商。之后,用友又收购北京安易软件公司,进入电子政务市场。用友政务在电子政务市场的良好表现,也证明了这是笔正确的投资。之后的用友还把大笔资金投入到用友软件园的开发建设上,这个房地产项目虽然让用友大赚了地产利润,但其不把钱投到研发上的做法也引发了很多人怀疑。

  和用友的战略稍有不同,金蝶选择了引入国际资本的发展方式。今年,IBM公司与雷曼兄弟结成的境外商业联盟中国投资基金1.32亿港元的投资也让金蝶在香港的股价一路飙升。徐少春说:“资本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条捷径。IT业到了一个合作为主的时期,孤军奋战的压力是很大的。这么多年下来,坚持做软件的人不多了,而我们坚持下来了。这是一个‘剩’者为王的时代。”应用软件行业诸侯纷争的情形成为历史,行业整合已经势在必行。对于企业如何把握这个机会,徐少春说:“一是要找准自己的方向,自己要有清晰的战略,二是不能丧失控制权,不会被利益所左右。”SAP全球CEO孔翰宁说:“应用软件行业最后只会剩下三四个主要厂商。如果你固步自封,就不会是笑到最后的那一个。”

  中国应用软件正面临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市场变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这场本土企业国际化与国际企业本土化的赛跑中,我们期待出现新的英雄。

  链接:关于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电脑软件的主要分类之一,是指为针对使用者的某种应用目的所撰写的软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应用软件已经发展出许多类别,大体可以分为办公自动化系统、互联网软件、多媒体软件、分析软件、协作软件、行业软件等类别。

  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文档编辑器、报表程序、幻灯片报告、档案管理系统和文本编辑器等,互联网软件包括即时通信软件、电子邮件客户端、网页浏览器、FTP客户端、下载工具等,多媒体软件包括媒体播放器、图像处理软件、音频处理软件、视频处理软件等,分析软件包括电脑代数系统、统计软件、数字计算软件等,协作软件有协作产品开发软件等,行业软件包括财务会计软件、企业工作流程分析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等。除此之外,应用软件还包括防病毒软件、加密软件和教育软件等其他类别。

  从市场规模上看,以ERP软件等为代表的行业软件占据了整个应用软件市场总额的大多数。因此,本文将应用软件的报道重点放到了行业软件上。

  记者手记:屈膝是为了更好地起跳

  对于中国软件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信息技术处处长姜广智曾在今年2月举行的行业信息化知识库建设高峰论坛的发言中用5个“几乎所有”进行描述:几乎所有的软件企业都是从一个信息化项目起步的,几乎所有面向行业的软件公司都坐过从超额利润到微利保本的滑梯,几乎所有的行业信息化市场都有扎堆竞争者,几乎所有的一流行业软件公司都不能放弃代理微软、IBM产品的诱惑,几乎所有的行业软件公司每天都在选择到底是进入新行业、进入外包、进入嵌入式,还是进入互联网。

  应用软件是中国软件业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我国本土应用软件企业在经过长期同质化竞争之后,似乎也正像中国的许多传统制造业一样,沦落为低利润行业。在应用软件越来越与人们经济生活融合的同时,应用软件厂商恶性竞争、软件价格与价值分离的现象日益严重。

  像其他新兴产业一样,应用软件业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光荣与梦想。上世纪90年代应用软件公司大量出现又利润丰厚的历史,已经成为应用软件人共同的回忆。很多时候都会听到一些老软件人对此不胜感慨,觉得过去的那种快意只怕以后很难再有了。

  优胜劣汰是行业竞争的必然选择。过去消失的只是部分应用软件企业,而不是整个中国应用软件业,存活下来的应用软件企业都是同业中的佼佼者。它们现在也不断地在寻找出路,来迎接挑战、创造机会。正所谓“屈膝是为了下一次起跳”,中国应用软件业现在也许没有了当初的高利润率,但这说明它正迎来理性发展的春天。随着软件服务化革命的开展,一股庞大的能量正在积蓄准备引爆。应用软件,这个曾经让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产业将继续缓慢但激烈地搅动我们的内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