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科技或收购希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 10:40  南方都市报

  长城科技或收购希捷  

  增资2500万美元加码苏州厂,收购目标直指全球前两位硬盘制造商  

  尽管消息源头足够权威,但“长城科技收购希捷或者西部数据”的传言令人吃惊。据《纽约时报》报道,几天前,希捷公司首席执行官William Watkins说,希捷或西部数据已成为中国公司并购对象,并给了一个矛盾的说法,即公司不会出售,但由于中方开出的价格可能足够高,交易仍然可能成功。

  希捷中国区总经理杨建初未接受采访,

长城科技方面说公司有收购行为,但不确认是不是希捷。西部数据公司已拒绝发表任何评论。  

  长城早已染指“硬盘”业

  打造完整的硬盘产业链是长城的夙愿,在长城刚发布的中期财报中称,与希捷的战略合作关系正进一步深化,公司已增资2500万美元加码苏州厂,尤其投资“净化间、购置磁头制造设备”。长城强调,打算筹建“硬盘零部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长城也有收购基础,旗下易拓科技早年引进IBM生产线和技术,一开始易拓的收入来源就是IBM的“下单”,后改为与日立合作后,日立曾经承诺大约每年有1000万个硬盘委托易拓科技生产。此后,易拓自主品牌的硬盘“易拓Excelstor”在市场开始销售。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硬盘磁头专业制造商,2006年营业收入102.97亿元。

  再引发中国威胁论

  一些美国政府官员表示,尽管硬盘并不属于出口控制技术,但收购一家美国硬盘厂商仍然需要通过联邦官员的安全评估。希捷首席官沃特金斯表示:“美国政府将为此感到心烦意乱。”

  “收购希捷是极度敏感的问题,不会有美国人希望中国人控制硬盘,因为没有人知道中国人会利用硬盘做些什么。”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成员迈克尔·韦瑟尔表示。

  全球硬盘市场增速下滑

  刚完成对全球前五硬盘商迈拓收购的希捷发展势头良好。但从存储业发展轨迹看,希捷出售其赖以生存的主业也并非不可能。

  来自马来西亚的前西捷、南方汇通

微硬盘技术主管分析,自从硬盘在PC市场增速开始下滑后,从2002年开始,闪存与微硬盘之间在消费存储界的争霸赛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IPOD弃用微硬盘,微硬盘被驱逐出了MP3市场,随着闪存容量的增大,价格的下降,能耗更低、读写速度更快的闪存技术在这场争霸赛中获胜。

  在面向闪存日益在存储领域占上风的趋势下,希捷并非无动于衷,去年中,希捷宣布开始制造包含闪存的混合型硬盘。

  希捷不止对闪存硬盘有兴趣,鲜为人知的是,希捷在很久之前曾经拥有闪存巨头Sandisk的大部分股份。

  本报记者 高凌云  

  -观察  

  硬盘制造移至中国

  1956年,第一块硬盘产品在IBM诞生,一直到1985年,硬盘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硬盘生产开始转移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进入21世纪,硬盘制造与研发中心悄悄移至中国。中国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上下游配套的零部件等很容易找到,虽然硬盘业在研发领域是以技术为主,但在生产制造上还是人力密集型,中国正好能为硬盘生产提供相对廉价的人工。

  2003年初,日立环球存储将其大部分磁盘组件的生产业务由美国加州的圣约瑟及日本小田园迁至中国深圳。

  10个月后,日立投资5亿在深圳兴建“超级硬盘生产中心”。而希捷早在五年前已经把无锡硬盘工厂多次扩产。

  从磁头、磁碟到完整的硬盘,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已经在中国构建。

  2005和2006年硬盘供应商排名 (以单位出货量的百分比计算排名)

  来源:iSuppliCorp    

  品牌      2005      2006

  希捷      28.7%    33.1%

  西部数据    17.7%    19.6%

  日立      15.5%    16.1%

  三星      7.2%      10.0%

  东芝      8.7%      9.0%

  富士通     6.4%      6.9%

  迈拓      14.1%    3.7%

  其他      1.6%      1.6%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频道精选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