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三诺数码成首家韩国上市外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 08:48  南方都市报

  8月17日,总部位于深圳的三诺数码集团有限公司(3NOD)正式在韩国KOSDAQ市场挂牌上市,成为在韩国证券市场上市的首家外国企业。

  数据显示,三诺在KOSDAQ市场以IPO方式发行1200万股,占总股本的30%,每股发行价2500韩元(100韩元约合0.8元人民币),融资金额约2.4亿元人民币。

  虽然按照韩国媒体的说话,“上周韩国股市遭遇了“911”袭击以来最严重的暴跌,”不过三诺数码自从8月17日上市、到8月21日,已经是连续四天以15%的涨停板收市,市值在三天之内上涨了109%。

  相关介绍:韩国KOSDAQ股市简介:

  ——市值全球第四

  ——交易额仅次于纳斯达克

  ——42%

股票由外国投资者持有

  全称为韩国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KOSDAQ),是韩国1996年7月依照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设立的创业板,目前,共有977家公司在KOSDAQ上市,总市值达到950亿美元,以上市总价值为标准,它已成为全球35个二板市场中美国纳斯达克、日本JASDAQ、英国AIM之后的第四大市场;从交易额而言,KOSDAQ仅次于纳斯达克市场居全球第二位。

  同时,KOSDAQ的总市值周转率达到600%,从而可以看出该市场已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股票市场之一。

  此外,外国国投资者持有韩国上市公司股票金额占总市值的42%。这种国际化、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有利于企业在韩国确保稳定持续的融资渠道,实现权多元化。

  旁边报道:韩交所树外企上市样板 加速国际化

  作为韩国第一家在韩国上市的国外企业,三诺在韩交所受到的隆重礼遇无疑有“样板”的涵义:在韩国证券交易所的大楼历史上第一次挂起了20层楼高的三诺上市祝贺广告。韩国证券交易所的理事长、金融监督院院长、财政经济部局长等官方高层都参加三诺股票挂牌交易仪式。

  在挂牌仪式上,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李永铎表示,KOSDAQ市场将以三诺上市为契机,采取统一外企在韩上市程序和降低上市费用等措施,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更多外企提供在韩上市筹资的机会。——而在KOSDAQ网站上,除了英文介绍之外,也出现了中文版的KOSDAQ市场介绍。

  “道路还很漫长,但是向来以纯粹血统紧紧团结在一起的韩国国内证券市场能由国外企业输入这一新鲜血液,说明韩国的证券市场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韩国媒体这样概括三诺上市对本国证券市场的意义。

  “韩国周围的香港股市、有100多家海外企业上市的新加坡股市已经因为国际化而取得巨大成功,而韩国股市则因为以往亚洲金融危机等原因相对封闭,韩国政府也意识到,必须开放整个市场加强交流。”——采访中,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三诺投资者对记者如是说。

  而相对于本国创业板较为完善的欧美企业,文化上有相通性的中国企业无疑是韩交所最重视、也最大力争取的对象。

  2005年底,韩国对外国企业赴韩上市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大幅修改,允许外国企业在韩交所通过IPO发行股票并挂牌上市,而此前韩国股市只能作为外国企业的第二上市地——按先前的规定,如中国企业,只有已在中国境内或境外发行上市的中国企业才能赴韩上市。

  2006年10月,韩国金融监督委员会(FSC)修改规则,允许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公司通过设立海外控股(offshore holding)公司的方式在韩国上市,,而此前韩国要求在境内上市的企业必须是实体公司。

  此外,为了吸引海外企业,韩交所还为海外企业并减少了大约50%的公告事项,中国企业赴韩国上市后,信息披露可以用中文或英语,同时提供韩文版摘要。

  相对于其他市场,韩国证券市场优势一是市场资金国际化程度高,二是筹资成本低,一般占到筹资金额的5-9%;相当于在香港上市的一半,在同时由于交投活跃,在KOSDAQ的后续增发等再融资,相对容易。

  据韩国媒体报道,继三诺之后,中国下一家在韩国上市的企业将是福建省华丰纺织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而方正科技也可能将于今年在登陆韩国股市。

  三诺简介:

  三诺数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定位于多媒体音频产品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主要产品包括电脑、电视、手机、便携式数字音乐压缩播放器(如IPOD,MP3)和汽车相关音频产品。

  2007年起,三诺将逐步将产业进一步扩充至电视一体化音频产品(Sound Bar)、数字卫星广播音频产品(DAB)、网络音频产品(Internet Radio)、汽车音频产品(Car Audio)等四大类。

  数据显示,2006年三诺出口额比2005年增加287%,占。该公司是沃尔玛(WalMart)的全球合作伙伴、以及创新科技(Creative)、罗技(Logitech)、百思买(BestBuy)、海尔、联想、清华同方、方正等公司均是三诺公司的合作客户

  根据

中国电子音响协会统计及独立市场调查顾问CBIResearch的调查显示,三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5.6%,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行业前二名。

  数据了解,三诺公司2006年净利润约为45亿韩元(约3600万人民币),过去几年里三诺公司均以40%的速度成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以40%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多媒体音响产品占收入的76.5%,PC周边设备产品占收入的23.2%,中国国内销售比重为47%,出口比重为53%。

  Good Morning 证券分析家Kim Hyowon表示,“三诺主打产品多媒体音箱虽然其市场进入门槛较低且与其他IT产品比较时价格竞争力激烈,故附加值低,但是三诺以ODM方式扩充与确保产品竞争力,预计2007~2010年将呈现以年平均12%的良好成长趋势。

  三诺集团董事长刘志雄:——“为产业整合而赴韩上市”

  当2004年,音响界的“教父级”人物创新科技董事长沈望傅与三诺接触后,马上当场拍板决定,与其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另一个要求是投资三诺,要占股份的49.9%。

  虽然是有了投资者,但是白手起家的刘志雄有其潮汕人的精明,考虑到产业链的位置,“别成了一家企业的加工厂”——这种考虑,使他在谈判过程中一直“讨价还价”,尽管对融资的详情不愿多谈,但三诺上市前的股东名单中,刘志雄作为创始人占有50%以上的股权, 深圳创新投、香港新鸿基、大韩投资、以色列投资、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等风险投资占股权的25%左右,——而在客户订单方面,沃尔玛、创新、罗技、方正几家也基本是平分秋色的份额。

  这种“通盘考虑”的思维方式,在三诺韩国上市的过程中再度起到决定作用,因为相对于近期异常火爆的大陆A股市场与香港股市,韩国平均23倍的市盈率并不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而“边修改规程边摸索上市”的过程,也耗费了公司相当的精力,而之所以选择在韩国上市,刘志雄承认,为了产业互补,韩国的高科技设计、人才优势,结合中国的市场与经验,——而上市后有可能收购韩国国内的设计团队和企业,由此带来的裂变式扩充也许是惊人的。

  而除了韩国海外企业上市“典型”之外,作为身处珠三角制造中心的三诺,其轨迹也许可以对一些思索“OEM向ODM转型”的企业有借鉴作用:在以往龙头企业还按0EM方式生产时,三诺已经重视开始有附加值的自主设计、并把收入的10%投入研发,根据三诺的规划,是想把公司五年内成为世界三大音响制造商之一。

  “边制定规程边上市”

  南都:韩交所方面曾透露数字说,至少有12家左右中国企业递交了在韩国上市申请,所以猜测,对于第一家,韩交所选择上是不是有一些倾向性?

  刘志雄:我们与韩交所的接触是从2005年深圳创业投资协会组织的交流开始的,我想这也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韩交所在表示了对深圳企业的青睐的同时,也特别欢迎制造业公司,尤其是具备国际化能力的公司赴韩国上市。

  以往到中国与中国企业接洽的主要是券商,但这次在推动海外上市的过程中,是由国会直接督促韩交所直接修改规则,政府层面的力量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可以看到为了推动我们这样的外企上市,韩交所也修改了不少法律条款,比如以往只能是实体公司在韩国上市,而现在控股公司也可以在韩国上市。

  但因为此前没有海外公司上市的先例,根本没有可遵循的规程,所以等于我们是一边跟交易所商量一边作上市,证券交易所、金融监督委员会、中介、券商、大家来往两国有四五个来回,彼此在商量、修改上市法律、规程,看公司如何重组有效,基本是摸着石头过河,。

  “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实现裂变式扩充”

  南都:除了两国在文化上有共通性,彼此了解而沟通成本很低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促使你们选择韩国上市?

  刘志雄: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在产业上的互补性很强,在大量中小企业只能是三星、LG等大公司的配套企业,80%的收入单纯依赖一家公司,国际化市场开放方面作的不够,但是韩国的强项在于设计及IT技术,尤其是韩国的高端技术以及工业设计等都非常先进,但制造成本高,市场小。而中国有很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广阔的市场。

  我们想通过上市,加强与韩国有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包括通过收购韩国的一些有水准的团队与企业,实现裂变式扩充,进一步推进公司国际化。从去年4月份开始,我们已经有与三十多个韩国企业有过接触,目前也正在与KOSDAQ上市企业进行合作可能性探讨,共同开发卫星播放收音机、汽车音响等产品,未来我们可能在在深圳成立中韩设计研究所。

  “大陆也会有自己的富士康”

  南都:上市也可以视为是三诺提高核心竞争力与竞争门槛的一项战略,珠三角目前在大家心目中还主要是制造中心的概念,在如何摆脱OEM宿命方面,您觉得有那些可提供的经验?

  刘志雄:作为ODM(自我设计生产)厂商,我们的原则一直是产品中要包含有知识结构与价值链在其中,比如DVD行业,我不会轻易去碰,因为我们没有控制专利,不掌握核心环节与增值链环节,这只是标准化的产品,一旦产品标准化,就很容易价格透明,对企业没有价值。而三诺拥有自己的工业造型设计公司,拥有国家资助的企业技术中心,我们从来不会去单纯拉“订单”,而是考虑如何客户设计产品,为客户提供增值。

  新产品也在不断给我们带来市场机会,比如我们将很快与一些国内大的电视厂商在电视一体化音频产品(Sound Bar)上的合作。因为音响领域相对专业,就像在日本,雅马哈等企业在索尼“势力”下依然可以生活得很好。

  我们相信,企业未来未来的命运在于能够对产业终端格局有清晰而准确的判断,全球各国都有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中国无疑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我们应该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ODM的能力,提高自主创新与工业创新能力,——同时不能回避国际化,竞争注定了我们不会再从头作起,而似乎会采用合资、合作的方式洋为中用。

  目前内地市场有大的整机品牌企业,但是同时我也觉得,不可能没有机会出内地的“富士康”制造企业,整机品牌企业不是唯一的道路,有自己

知识产权、升级能力的ODM的定制服务商也同样大有可为,关键是要把生态产业链作精作透。

  (本报记者 李宽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频道精选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