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神州数码牵手Gateway崭新上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8日 14:0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沈建缘 北京报道 8月16日,神州数码CEO郭为出现在与美国第三大PC厂商Gate-way签约仪式上,他看上去精神振奋。几天前,软银赛富、弘毅投资、IDG三大PE接手联想控股减持的神州数码股份,郭为第一次成为这家公司的个人大股东。 签约美国第三大PC制造商Gateway将成为神州数码新的助推剂,而从老东家联想控股接手10.9%的股权后,郭为由此完成了职业经理人向公司所有者的转变。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的股权变更将使郭为和神州数码进入发展历史上最有希望的时期。 两条腿走路 “我们的目标是进入中国所有的IT消费市场。”Gateway公司首席执行官EdColema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神州数码的帮助下,12个月到24个月后中国市场就可以成为Gateway新的利润增长来源。” 作为美国第三大PC品牌,Gate-way在美国及欧洲国家销售正在放缓,数据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Gateway在美国市场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7.1%,所以开辟海外市场成为其当务之急。作为中国IT分销企业的老大,神州数码自然是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的Gateway的首选合作伙伴。 目前,Gateway与神州数码从6月开始在北京海龙等电脑城的产品试销获得初步成功,双方开始共同制定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策略、市场定位、广告和价格体系,并计划到2008年底,开出1000家Gateway销售网点。 EdColeman清醒地认识到,要让合作获得预期的回报,巨大的利润空间同样重要,“我们会给神州数码巨大的空间,合作将使双方都获得丰厚的利润。” 选择中国,选择神州数码,是Gateway在重重压力下的变通之计;而对于现阶段的神州数码来说,与Gateway的合作同样意义非凡。 早在2000年,神州数码刚刚从联想分拆出来的时候,郭为就采纳了麦肯锡的建议——保留原来的系统集成和分销业务,同时又进入高利润的IT服务领域。当时,郭为清楚地看到传统分销业务的微薄前景,但他并没有想到,直到2006年分销业务已近顶峰的时候,IT服务这个未来市场仍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育成熟。 截至2006年6月30日,神州数码公司提供IT服务获得的销售收入为6.2亿港元,与传统的分销业务和系统业务相比,仍未成为主要收入和盈利来源。其日前公布的2006年度经营业绩显示,神州数码总体利润下跌超过17%,其中服务部分亏损。 郭为总算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在IT服务真正成为神州数码的主要利润来源之前,分销业务仍是神州数码的立身之本,“我认为中国的分销和硬件系统业务在未来三年里还有很好的成长性,重点不是在资本结构上做什么,而是如何使这个业务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神州数码的分销业务急待进行“创新和变革”。 2006年底,神州数码负责分销业务的通本事业部内部曾划分成两大业务重点,一是增强物流和服务的能力,另一个则走高端增值分销,选择对中国市场不甚了解的大品牌,利用他们急于进入中国市场的心态,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获得高端业务的增值空间,与Gateway的签约就是如此。 新神码 新郭为 获得Gateway的依赖和信任,不仅意味着继续巩固立身之本,也意味着为正在进行的IT服务转型提供支持。 对神州数码而言,在分销和系统两大业务的支撑下,向IT服务转型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从分销和系统集成起家的神州数码没有自己的IT服务产品,以及中国的IT服务市场仍不成熟。直到2007年8月11日,酝酿已久的转机终于出现。 8月9日,香港联交所发布的公告显示,联想控股(GA)和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部分和全部减持神州数码股权给赛富投资基金、弘毅投资、IDGVC以及神州数码CEO兼总裁郭为全资控制的海外投资公司KIL。据媒体报道,其中,KIL公司接受了10.19%的股份。神州数码的公关公司对媒体指出,“郭总名下的股份还有很多要依靠个人筹款完成。” 分析人士指出,郭为等创业者个人持股,不但有益于激励团队也有助于神州数码顺理成章地完成法人治理结构的调整,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脱离了老联想的“PC制造和分销”基因,神州数码很有可能培育出适合创新的“IT服务文化”,从管理机制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入手,走出一条中国IT服务企业自己的道路。 IDC预测,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IT服务市场同比增长了30%并将继续增长。对于神州数码来说,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带来的不仅是战略投资和并购机会,还有国际化的视野,有助于它在未来IT服务领域与高手过招。 或许正如郭为所言:“在IT服务行业,中国的企业刚刚进入主战场,新的长征才刚刚开始。”到那时,郭为和神州数码将不仅仅是“再造一个联想”。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