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经济导刊:VC韩流来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17:00  新经济导刊

  继欧美日之后,韩国VC也来到了中国,并将中国市场视为其国际化的关键一环

  本刊记者 孙瑞华

  时至今日,全球知名VC几乎毫无例外地进入了中国,并在北京或上海设立办事处。在各类论坛上、在主流纸媒的显著位置、甚至在电视上,我们都能看到他们高调亮相的身影。这其中既有欧美老牌VC,也有来自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VC新锐,更有独立的本土VC。但是,在这些VC中,我们却始终难见韩国VC的影子。

  不过,这一情况已经有所改变,此前不紧不慢的韩国VC,如今也希望尽快融入中国市场,而捷足先登的是韩国VC界的大佬KTB。

  韩国VC中的老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韩国金融重点扶持大企业,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因而活力不足、发展缓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韩国政府决定设立VC风险投资机构,以带动中小企业及本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KTB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1981年,由世界银行和韩国政府联合成立了KTB,当时韩国30多家大企业,包括三星、LG、SK、现代等均作为LP,参与了投资。在KTB最初的资金结构上,一半来自于政府和银行,另一半则来自于大企业。

  KTB成立的同时,韩国国会还通过了一项特殊法案——KTB法案,该法案给予KTB相当的自由度,使其拥有不同的金融产品,以资助中小企业和高科技。除了VC这种直接投资外,KTB还提供后续的贷款支持。

  在1996年,KTB在韩国上市。KTB扮演的是LP和GP双重角色,通过上市,又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来源。此后,作为LP的KTB又发起了多只新基金,通常在每个基金中会有20%的出资。

  1996年上市后,韩国政府在KTB的股权也从50%稀释为20%,由此,KTB进入私有化阶段。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开始对很多行业实施私有化,“KTB是第一家被私有化的VC,董事长权先生把政府持有的20%股份买下,成为KTB第一大股东。”KTB董事总经理、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尹镛介绍说。

  经过26年的发展,KTB目前管理的资金额已达60亿美元,其投资的企业中有220家在韩国及海外各大

股票市场上挂牌交易。

  目前,KTB已经发展成为韩国最大的VC,其LP也趋向多样化,既有韩国政府基金、军队退休基金和公务员退休基金,又有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业银行、农业合作联合会、人寿等,还包括众多的企业投资者。

  初步试水

  事实上,KTB早在2002年就曾悄悄试水中国市场,当时KTB的办公地点在国贸15层,记者曾与一位业内人士拜访过当时的北京负责人裴汉石。当时的KTB似乎并不急于投资,而是试图建立一些资源,比如与中国本土VC合作。

  KTB真正开始在中国投资是在2004年 10 月,当时KTB与上海的维众投资(UCI)合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只基金KTB-UCI ,金额为1000万美元。该基金主要针对在纳斯达克、香港证券交易所等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而且以投资上市前的企业为主, 并与其它海外VC机构共同投资。这一基金的定位并不局限于高科技,而是更重视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行业。该基金到2006年末,共投资了6家新创企业,包括已上市的分众传媒和永乐电器,均获得了非常高的回报,同时业界普遍认为,其投资的另两家企业芯原股份和古杉环保能源在未来也将获得可观的回报。

  基于一期中国基金的良好表现,2006年8月,KTB又募集了第二笔中国投资基金China Optimum,金额为1亿美元。该基金同样与中国其它领先的VC共同投资,重心则在消费品领域,并对中韩合作的项目作重点投资。

  截至2007年3月,二期基金共投资了七家企业,投资总金额为2600万美元,其中包括已经上市的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迈瑞公司,以及拥有中国最大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彩票公司Palm Commerce Holdings,以及视频公司土豆网等。除了对中国本土企业投资外,KTB也对诸如Cintel等进入中国的韩国企业进行了投资。

  KTB在中国的两只基金,加上韩国KTB的直接投资,截至2007年3月,共投资了将近20个项目。

  高调入场

  韩国人的团队作战风格,在此番KTB高调进入中国之举中表露无遗,KTB此行集结了包括KOSDAQ(韩国股票市场),SK、LG等韩国企业,以及韩国各大证券公司在内的众多韩国伙伴。

  “我们借助中韩投资论坛正式高调进入,不仅让中国人知道KTB来了,而且将韩国的整体状态展示给中国。”KTB北京办事处合伙人安宝信对记者说。

  KOSDAQ已经开始积极推荐中国企业选择其作为IPO地点。为此,KOSDAQ 刚刚修改了其对上市公司的资质要求。

  同时,在中韩投资论坛会场,可以看到不少韩国的证券公司向参会人员做介绍。信荣公司的朴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承销的一家数字音频设备企业——三诺(3NOD)即将成为KOSDAQ上市的第一家中国企业,预计融资8000万美元。另有消息称,包括华平、方正科技等在内的12家中国企业也将奔赴KOSDAQ。

  而KTB之所以把SK、LG等大公司召集在一起,关键在于他们一直是KTB中比较大的LP,也是KTB所投资企业的主要归属之一,许多KTB投资的公司最终都被这些大公司并购。

  至于KTB之所以选择此时高调来华的原因,安宝信表示:“这是KTB全球化的一个过程。未来KTB不再只是一个韩国品牌,而将成为全球品牌,就像韩国企业三星一样。”

  实际上,韩国VC支持的中小企业已经遭遇发展瓶颈。韩国人口不足5000万,市场容量有限,这些中小企业长期服务于三星这样的大企业,逐渐丧失了创新精神,这使得韩国中小企业不得不进行“全球视野”的转变,这是韩国企业整体心态的一次战略调整。

  而韩国小企业的全球化视野转变,客观上也要求VC的心态随之改变。韩国VC与韩国企业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也需要全球化视野,其投资的企业不仅在本国的KOSDAQ上市,还要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不仅要被三星这样的本土大公司并购,同时也要被NOKIA那样的外资跨国集团兼并。

  “而KTB的国际化进程中,中国市场首先是一个挑战。KTB要成为一家国际VC,第一步重心就要放在中国,因为中国将成为KTB成长的巨大动力,十年内,韩国以外70%的市场主要在中国。”尹镛说。

  韩国VC与其它国际VC相比,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有自己独到的优势。

  首先,中韩在产业发展形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线上游戏、手机通信、半导体、娱乐等领域,中国当下的状况与当初韩国的发展状态非常相似,“而这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把两国间的业务进行整合。”

  另外,中韩文化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韩剧、韩国游戏等在中国都很受欢迎,这说明韩国人可以更了解中国,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加快其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减少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

  “类似于韩国产业发展面貌的中国市场才是KTB发挥其能力的最好舞台,所以KTB的国际化,首先要扩大对中国的投资”。尹镛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

  布局中国

  5月29日的中韩投资论坛,标志着KTB在中国北京正式落户,而此前的3月份,KTB已经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

  在中国,KTB已经从各方面着手布局。关于投资领域及区域,安宝信说,KTB看重中国,是看重其整个市场的机会,而非仅仅局限于TMT,对传统领域同样关注,而传统的行业一般都在大城市之外,所以也要下乡去寻找项目。

  关于明年要进行的PE投资,尹镛表示,他们正在做相关的准备。KTB在并购领域有7年的经验,从1999年至今,主要集中在两大行业,一是IT行业的中型公司,涉及并购金额在5000万美元;二是品牌行销行业,如百货、免税店等零售领域。

  在韩国,KTB曾经帮助现代电子的手机部门剥离,投资资金进行整合,最后成为韩国第三大手机制造商PANTECH,仅次于第一名的三星和第二名LG。

  KTB还将SK旗下的一家录音带光盘公司分离出来并加以整合,最终成为韩国知名的品牌免税店。

  未来在中国,KTB也会做这方面的业务,比如并购某大公司的一个部门,将之剥离后重新整合为一个品牌公司,或将几家小公司合并成为一个品牌公司。

  而KTB并不急于与KKR、黑石、凯雷等欧美大牌PE比较。尹镛分析说,这些老牌PE的专长并不是钱,而是控制企业后,为其提供管理、经营等方面的经验支持,这些并非有钱就能做的,后面的经验支持都是多年积累起来的。“在亚洲,十年内不可能出现超越这些公司的PE。”

  在所有的布局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目前KTB中国团队除了尹镛和安宝信外,一个月内将会有另一位合伙人加盟,“他是一位海归,7年前就来到大陆,届时将负责上海的办事处。另外,在年底还会加盟一位来自本土的合伙人。”

  我们注意到,目前KTB在华的两位合伙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创投人士。

  尹镛,1991年进入KTB,1995年去美国并领导那里的业务,共投资了44家公司,其中15家在纳市上市,1家在英国AIM上市,9家被卖掉,6家关门,尹的内部收益率达到54%。尹在中国共投资了4家公司,分别是展讯、5173•COM、喜安科和欢乐时空。

  刚加入KTB一个多月的安宝信, 2001年进入和通创投,投资了20家企业,其中8家卖掉,1家在英国AIM上市, 2家关闭,还有两家即将上市,估算下来,内部收益率应该在20%~30%。在VC领域,内部收益率能达到30%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频道精选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