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关村软件企业领路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11:19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郭涛

  作为中关村国际软件孵化协会会长,于滨为中关村软件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带领协会成员共同抵抗行业寒冬,维护利益;为软件企业找到发展方向,并探索新的模式解决企业人才瓶颈;建立“零包平台”,引来国外订单的同时带领国内软件企业走出国门……于滨所有的行动均在为中关村的软件企业拓展道路,而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关村软件企业领路人。

  曾经,他设计开发的软件成为我国第一批注册的10项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之一;多年来,他带领中关村软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今,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农村,为信息技术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就是第十届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个人一等奖获得者于滨。

  “草根领袖”成了“正规军司令”

  见到于滨的瞬间,他亲善的笑容和爽朗的性格让记者眼前一亮,接下来的交谈自始至终都沉浸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

  谈及自己在软件行业打拼的经历,于滨的思绪回到了20多年前。1981年,于滨以吉林省延边州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此与软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被保送就读研究生期间,他创办了北航计算机协会。1991年,他又创办了中关村第一家软件公司——微宏科技公司,该公司后来转型成为微软在中国的第一批代理商,并逐渐发展成为其金牌代理商。1992年,于滨因为打赢了中国第一起计算机软件侵权案,成为业界的明星。1995年,中关村软件企业自发成立了中关村软件协会,于滨作为软件行业的“老大哥”被推选为该协会会长,从此也担负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于是,在互联网寒冬来临之时,于滨带领会员企业集体行动,使每家企业每年的广告支出减少20万元;在众多中关村软件企业受到诈骗团伙的威胁时,他又组织会员企业集体行动,在一个星期之内将诈骗团伙抓获。

  一系列“集体行动”让协会会员的利益得到了保证,也使这个自发成立的“草根协会”的威望越来越高。2004年,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和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生存了长达9年的“草根协会”变成了“正规军”——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于滨也从“草根会长”变为“正规军司令”,并且使协会像发生核聚变一般,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校企联合突破人才瓶颈

  担任协会会长的同时,于滨还曾担任北航软件学院院长助理。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经常到国外考察。于滨在考察中意识到,软件外包产业是中国应该重点发展的产业。

  面对国际软件行业发展的盛宴,中国究竟能分得一盘奶酪还是一杯残羹?大多数软件企业都有些“英雄气短”。

  于滨通过调研发现,中关村的软件外包企业深受人才匮乏的制约,特别是缺少具备丰富开发技能的IT专业人才;而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测算,其合格率不到10%,远远不能填补软件产业的需求缺口。“人才难觅”一时成为软件企业发展的软肋,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也是高校的一块“心病”。

  “软件产业和教育产业之间,亟须搭建一个订单式培训的桥梁。”于滨认识到。2004年8月,在于滨的提议下,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成立了中关村国际软件人才教育联盟。通过与国内200多家大专院校建立联盟,为从事软件专业的大专生、本科生以及硕士生提供订单培养。

  同时,协会牵头促成时代集团与北航软件学院合作开设了嵌入式软件等企业急需的研究生专业,依靠大学的办学资源和企业的专业技术资源,共同培养软件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

  “第一批学生今年7月份就毕业了。”在于滨离开北航软件学院院长助理岗位时,这个成立时仅有1个软件工程专业、200多名学生的学院,已经发展到拥有8个专业和近2500名研究生,实习基地企业也从原来的6个拓展到300多个。

  在软件人才的入口问题得以缓解的同时,协会又启动了“中关村软件工厂”计划,由企业提出人才订单,协会安排企业进入签约大学选拔学生,之后在大学提供的实验室中对学生按企业要求进行3个月的实训,再到企业对学生进行3个月的实训。整个6个月的实训费用由协会选定的资保公司提供,实训合格的学员在企业就业。

  “入口”、“加工”与“出口”的珠联璧合,促进了软件人才供需链一体化建设,破解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的难题。“中关村软件工厂”计划的委培企业——凯恩克斯社长金胜光博士介绍,他们公司已经通过订单实训招募了4批学员,全部合格,所有学员都已加盟到企业中来了,部分学员还被公司派到日本工作。

  “零包平台”

  让中国软件漂洋过海

  在企业、协会、学生和政府四方的共同努力下,资金链、业务链、人才链和服务链环环相扣,于滨心里由衷地高兴,继而产生了以协会的力量为企业获取外包的想法。

  2005年5月28日,在于滨的带领下,协会成立了对美外包专家委员会,帮助中关村软件企业打通承接美国项目的渠道。紧接着,协会在美国招募的第一位联络处主任从于滨手中接过了聘书。2005年11月,协会成立的“零包平台”顺利开通,针对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的国际通道相继建立,为国外发包企业提供咨询、对接、参加外包峰会、3天住宿以及签约之旅全部免费的“五零服务”吸引了不少美、日业务;每年召开4次的“外包峰会”,也为国外发包企业与中国软件企业进行合作提供了对接平台。

  为了说明“零包平台”所起的作用,于滨讲了一个例子。“去年9月,我到美国硅谷参加一个会议,在那里认识了大卫先生。”他所说的这个美国人大卫,自己拥有两家公司,一家从事软件销售,一家从事系统集成。“我希望把中国的软件卖到美国去,并在中国找到合作伙伴,把美国的订单拿到中国来做。”大卫向于滨讲述了自己的愿望。

  2006年11月,于滨主持召开外包峰会时,主动邀请大卫来参加,并召集十几家会员企业与之交流。经过认真筛选,大卫选择了代销清大安科公司有关信息安全的软件,同时把自己在美国接到的网站制作业务转包给了天下精彩公司。在试销半年之后,美国市场对中国软件的接受度让大卫信心十足,而中国企业做出的英文网站也让他十分满意。

  “今年5月,大卫和清大安科签订了正式经销合同,中国的软件终于飘洋过海了。”于滨高兴地说,这是中国软件企业所做的英文工具软件卖到美国的第一例。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于滨打开了一个被称为“农村

网络电视台”的村级门户网站进行演示。网站包括了新农村政策解读、农产品信息发布、旅游景点介绍、村容展示以及音频视频等多方面内容,并且有中、英、日、韩等多国语言版。于滨自豪地介绍,今年1月,协会发动拥有互联网技术资源的会员企业推出了“两村工程”——中关村牵手新农村,将中关村先进的信息技术集成起来,面向全国众多的自然村进行技术转移。为农民建设信息发布平台,一方面让农村实现信息村村通,另一方面也让中关村的信息技术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找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于滨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关村软件企业必将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