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为什么距离品牌大国如此遥远?
从市场层面看,尚未形成适合品牌发展的竞争环境。商务部的官员称:一些地方存在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的现象,排斥外来产品和品牌,限制了品牌企业的发展空间。假冒伪劣现象屡禁不止,侵犯知识产权事件时有发生,损害了企业合法权益,挫伤了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积极性。
从社会层面看,中国民众真正的品牌意识形成的时间还不长,全社会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品牌发展的良好氛围。恒源祥在1991年决定拿出10万元在上海电视台打广告时,上海电视台广告部的领导还悄悄地到当时位于南京东路的恒源祥门店考察过,当发现恒源祥当时仅是一个两开间门面的国有小百货店时,他们觉得恒源祥的举动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当时上海电视台广告部主任月工资只有45元,奖金也只有5元。他们的疑问是:一个小小的门市部“如此大的气派”,拿出10万元做品牌广告,有没有必要?当然,今天上海电视台已经成为上海乃至中国品牌的重要扶持者。但是在15年前,品牌意识在他们的脑海里还刚刚萌芽。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家已经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品牌正在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像海尔(Haier)、联想(Lenovo) 、央视(CCTV)、长虹(Chang Hong)、中国移动(China Mobile)等。当然要进入世界品牌百强还要假以时日,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于中国品牌的崛起,世界品牌实验室专家组成员、世界经理人首席执行官丁海森先生毫不讳言:“展望未来50年,中国品牌一定能和美国品牌共同排列在世界品牌强国第一阵营。”我相信丁海森先生这句话不是恭维话。有所作为的恒源祥肯定会在未来的50年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丁先生所言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