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分析:核心技术研发乃长久之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3日 10:14 人民网-市场报
本报讯 记者王继晟报道:北京时间2007年3月3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初审裁决,宣布精工爱普生的11项专利全部有效,认定包括设在珠海的外商独资兼容墨盒企业纳思达在内的24家公司所出售的墨盒产品中,有超过1000种型号的墨盒侵犯了爱普生的专利,并建议发布一个普遍排除令和停止令,要求所有被告停止向美进口和在美销售侵权墨盒,并禁止所有侵权墨盒(无论是否由上述被告生产)进入美国市场。普遍排除令和停止令并发,是337可能做出的最严厉的裁决。这场历时一年之久的“技术专利之争”终以兼容厂商败诉而告一段落。 “337 ”再次惊醒中国企业 墨盒看似小巧,但却具有高深的技术含量。墨盒、墨水和打印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设计是建立在打印输出质量和可靠性的基础上的。“目前市场上的兼容耗材厂商大多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仅依靠灌装等形式进行生产,这也是造成其深陷337纠纷的泥沼中不能自拔的终极原因”。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打印显像应用分会秘书长郭淳学指出,正是多年来单纯注重海外市场“量的拓展”而忽视了对自主创新技术方面“质的提升”,才使得纳思达等兼容耗材厂商频频遭遇“337调查”的“滑铁卢”。“337调查”只是一个外因,兼容厂商的长远健康发展还需要从增强自身研发实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入手,简单地依靠价格优势占领市场的策略绝非长久之计。 由于近年来中国兼容耗材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在全球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尽管此次遭遇“337调查”的24家企业中,来自中国的应诉企业只有两家,这几家企业依然颇为引人注目。对于初审裁决结果,纳思达似乎也早有预见,据一家IT媒体报道,此前,在与惠普就耗材产品专利问题签订“城下之盟”时,纳思达相关负责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国内兼容耗材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知识产权问题的漠视和自身核心技术研发的缺失导致了国内兼容耗材厂商屡屡落入337纠纷中。纳思达只不过是这么多案例当中最典型的一个。 怎样真正保护民族经济 耗材“337调查”过后,国内耗材业保护民族品牌的声音一浪盖过一浪。然而怎样保护民族经济,却是一个颇值得思索的问题。 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资本竞相青睐的加工基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此次涉诉的纳思达就是一个100%外资的公司,提起调查的爱普生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也已经将中国作为了它在全球最重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爱普生全球8万员工中的4万人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爱普生在中国的总产值占集团在全球生产总值的40%,爱普生在中国的出口总额,也在全国出口企业中名列前茅。此前与纳思达发生知识产权诉讼的惠普公司,同样也是在中国发展了20多年,在中国建设了多家合资公司。 一位知名的经济观察家指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对所有外资都平等地敞开大门,纳思达、爱普生和惠普都是把中国作为主要加工基地的外国企业,但是爱普生和惠普更重视技术和研发,纳思达却没有在墨盒核心技术上进行自主研发,只是单纯的模仿。在同一个平台上的外资耗材企业,为什么“337调查”各有胜败,原因就在于此。客观地说,保护爱普生和惠普在美国的知识产权,将会巩固它们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因为出口到美国的相当大一部分爱普生和惠普产品,都是设在中国的企业由中国工人生产制造出来的。 兼容耗材企业形势严峻 有业内人士预测指出,当生产打印机兼容耗材的企业,遭遇337大棒打击后,出口欧美海外市场受阻,必然会全力拓展中国国内市场,要么杀出一条生路,要么面临生存的严峻考验。2007年的中国打印机耗材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 相关链接 缺少核心技术 是中国企业的“软肋”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球知识产权与创新论坛”上,中国贸促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赵振格向媒体透露,中国加入WTO以来,关于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件每年都在迅速增长,中国企业为此支付的赔偿金额已经超过10亿美元。 国内知名的英美法专家、北京大学徐爱国教授指出,多年来,“337调查”针对的主要对象都是新兴的经济增长快速的国家。在“337调查”的历史上,欧、日、韩、中国台湾曾经依次成为美国“337调查”针对的主要对象,现在才转向中国内地。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和中国台湾由于和美国的严重贸易逆差都成了“337调查”的主要对象。但是日本和台湾企业渐渐加强知识产权的海外申请,也慢慢了解了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反倒成为他们自己在美知识产权的积极维护者。徐教授认为,平心静气、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符合国际竞争“游戏规则”的手段参与国际竞争,是中国兼容耗材企业跨过不断袭来的“337调查”等知识产权纠纷的“唯一正确道路”。(肖韦)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