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保险公司人海战术遭遇无效IT怪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 15:10 中国计算机报

  于海澜

  建立众多系统,却还是无法满足业务要求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保险业面临外资的全面进入。在外资保险企业诸多优势中,其信息化应用水平总体上高出我国的保险企业。信息化水平高,发展就快,核心竞争力就强。外资的进入对我国保险信息化提出了挑战。

  作为接触信息技术最早的行业之一,保险行业信息化理应走在前列。事实却让人失望,从国内各大保险公司的实际看来,盲目地建立了很多系统,却还是无法满足业务要求。习惯人海战术的国内保险公司,如何走出多系统、少效果的无效IT怪圈?

  在WTO的谈判声中惊醒

  2004年,中国保险业经历了大规模扩容,新批筹的保险公司超过18家。2006年,全国性寿险公司43家。虽然新公司的保费所占的比重较小,但是他们的增长速度很快(安邦保险400%、合众206.08%、

长城2350.41%、华泰818.87%)。这些公司普遍采取快速扩张的战略。

  纷纷成立的外资公司在市场扩张上,与中资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市场定位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客户为中高收入人群。在初期他们不是急于扩大地盘,而是引入海外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经验,建立和培训高素质的销售和管理队伍,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和宣传,树立公司优质的品牌。

  如果没有WTO,中国保险行业也许依然会沉醉于跑马圈地的扩张大战中。眼看着国内保险行业风雨即将来袭,各家保险公司才意识到,在外资保险企业诸多优势中,其信息化应用水平总体上高出我国的保险企业。信息化水平高,发展就快,核心竞争力就强。外资的进入对我国保险业提出了挑战,而国内保险公司布局上的优势并不足以对抗这些挑战。具体来说,国内保险业信息化有如下不足。

  首先,信息化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国际标准IT支出应占营业收入的5%,国内公司很难达到这个水平。各公司的IT系统还处于满足出单、理赔等基本业务的支撑,还没有发展成为全流程的、有效的公司管理工具。

  人寿、人保、平安等大型公司,旧有的系统比较多,以前采取分散的系统布局,目前主要的工作是进行系统的大集中。人寿2005年请了咨询公司规划如何建立集中的统一IT平台。平安的进展比较快,已经在上海和深圳建立了大型的数据中心。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为了迅速开业,快速建立了IT系统,但系统的很多问题需要在后期逐步解决。

  第二,国内缺乏具有实力的保险IT厂商,缺少功能先进、全面和成熟的系统。由于外资和部分合资公司由国外引进比较先进的业务和管理模式,与国外系统的功能比较吻合,系统实施的成功率较高。而国内保险公司,比如新华人寿和太平洋保险尝试实施国外的系统,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很多公司只能采购一个相对较好的系统,之后采取内部开发的方式。

  第三,中国的保险市场发展很快,保险公司的管理也在不断演化,这对IT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第四,国内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一个行业的标准,行业间的交流和合作很困难。

  采用企业总体架构

  面对保险业的信息化现实,保险行业首先要做的是进行IT系统的设计和规划,而不是盲目地建立很多系统。

  保险公司可以采用企业总体架构的方法论进行IT规划,从业务/IT战略、业务架构、信息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基础设施、技术架构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

  下面着重介绍保险公司应用架构方面的内容。应用系统根据业务和管理的功能可划分为四个层次:渠道用户层、业务处理层、业务管理层和决策支持层。每个系统层次中又可以规划很多应用系统。

  渠道用户层

  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越来越丰富,IT系统需要为多渠道客户提供应用服务,包括移动办公用户、手机/PAD、互联网站、传统语音电话、协议网点、公司柜面、传真、

邮政渠道等。渠道用户层建设的重点是为各种接入方式的客户提供一致化的服务响应。

  业务处理层

  保险公司的业务处理是决定公司是否能够发展和盈利的关键,建设的重点是保险核心业务的处理,由产品管理、保费计算、客户信息、销售管理、单证管理、投保处理、核保等相对独立又紧密互联的子系统组成,涵盖保险业务处理的核心,以标准化的业务处理流程贯穿融合,为渠道服务层提供业务处理支持,同时也为后续业务管理层制定的政策、规则、流程实施提供处理交易的平台。目前,许多保险公司的核心系统提供业务处理层的功能。未来开发的趋势是精简核心系统的功能,只包括保单管理和账务处理,而把核保、理赔、销售管理、影像、出单、客户关系管理等作为独立的子系统。通过模块化的配置,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为了减少开发工作量,并提高效率,可以采用市场上成熟的系统或者工具。业务处理系统可以引入一套功能全的成熟系统,包括业务处理的大部分模块。好处是容易实施,各个模块的集成很好,但可能个别模块功能较弱。另一种方式是分别引入每个领域(承保、理赔、核保等)中最好的系统,分阶段实施。比如核保系统采用规则引擎工具来提高核保的自动化;流程引擎可以使业务流程更加灵活。但这种方式使项目整体实施周期长,系统集成困难。

  业务管理层

  负责公司内部的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也是通常所说的ERP系统。其中的核心是财务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的接口。当前很多公司的业务管理系统主要是用于事后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反映,在流程和风险管控、分析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保险公司需要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产负债管理等高级的企业管理手段。

  决策支持层

  决策支持是公司管理层了解业务运转情况、分析企业发展状态、做出决策的工具。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来源是保险公司内部各种系统和外部信息的汇集。建立一个数据仓库系统是决策支持的前提。决策支持系统的范围和功能根据公司管理的特点制定,保险公司目前急需的决策支持内容包括风险管理、财务分析和盈利性分析。

  用EAI集成异构资源

  信息和数据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需要对客户关系、市场营销、产品、投资分析等方面的历史数据进行提取与分析,帮助企业发现有价值的潜在信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企业要进行信息的分类和定义,建立数据标准和数据管理体系,开发数据仓库/集市等应用系统。

  数据仓库会通过数据抽取转换模块,从业务系统与ERP系统提取业务交易与财务数据,统一储存在数据仓库里。保险公司决策支持系统包括风险管理、财务分析、盈利分析三大决策主体。如果业务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不能满足要求,还需要对业务系统进行改造。

  许多保险公司由于缺乏总体的规划设计,先后开发了多个IT系统,但系统间不能进行信息的共享和集成,只有建立一个系统整合的平台,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国际上最佳的系统整合的方式是使用EAI技术来集成企业的异构系统、应用、数据源等资源。

  EAI涉及到结构、硬件、软件及流程等企业系统的各个层面,包括业务流程集成、应用集成、数据集成。要实现完全的数据集成,必须首先选择数据的标准格式。

  很多EAI的工具都可以为企业建立信息总线,作为集成保险公司各个系统的纽带。保险公司信息总线主要应关注于接口的集成和相关流程的开发,而不涉及业务的具体实现,最后向外部提供多个接口调用。

  在规划好保险公司的目标系统后,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来实施目标系统。企业可以根据保险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项目的前后依赖关系、业务重要性和贡献度来决定项目实施的顺序和时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