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信息化:国资委外事审批大提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 03:32 中国计算机报
刘敏 李锋白 =2006年,国资委外事局建立的“国资委外事局网上办公系统之中央企业领导人因公出国(境)审批系统”(以下简称“网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是由国资委信息中心和北京中普友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 借助“网审系统”,150多家中央企业在办理企业领导人因公出国(境)请示(备案)的时候,工作人员再也不用费时费力地送纸质文件材料到国资委了。 在接受记者调查采访的时候,部分中央企业,如中国科工集团、中国种子集团、中国高新投资集团、中国盐业、中钢集团等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这一系统的应用状况都表示满意。 网审系统到底解决了哪些问题?其成功背后的秘诀又在哪里? 快捷审批周期从20天到一周 之前:20个环节,提前一个月送审,手工传递信息 之后:15个审批环节全部网上进行,公文电子化 按照管理的要求,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因公出国(境)都需要报请国资委审批或备案。在系统建立之前,办理此项审批所进行的工作过程是:在企业,经办人整理相关材料和请示件,用公文传递或派专人送国资委外事局审批;在国资委,由外事局和相关厅局(20多个环节)审批后,由外事局出具复函返回企业。这些审批手续办下来,如果一切都非常顺利,平均一个审批件需要20天左右。为确保审批,企业一般需要提前一个月把所有材料准备好,送国资委进行审批,否则可能会延误。在这种方式下,国资委相关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公文、电话、传真、报表等手段进行的,年底的汇总统计都是采用手工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不高。 为了解决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国资委外事局从2004年开始着手建立“网审系统”。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开发,2006年1月1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网审系统主要由服务平台、审批工作平台、基础支撑平台三大部分组成。服务平台是企业进行审批事项申报的业务平台,同时还要发布信息公告,反馈办理结果以及与网上互动交流等;审批工作平台是委内相关业务人员进行审批事项操作的工作平台;基础支撑平台由系统管理、业务管理、监督监控、统计分析、数据交换等组成,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网审系统使审批工作由“人跑”变成“信息跑”,由完全人工操作变成网上辅助操作。据负责“审批系统”开发的国资委信息中心姚炳亮处长介绍,通过该系统,中央企业可以在网上填报相应的数据和指标,由系统自动生成标准格式的请示件,利用电子公章系统生成电子公文,通过网络直接将信息上报到国资委;国资委外事局和相关厅局的审批工作,经过业务流程优化之后,共15个审批环节,完全在网上进行,实现审批业务的流转,在线起草给企业的复函;审批通过后,企业可以在线下载、打印复函,直接去相关部门办理出国手续。经过优化之后,审批工作变得简单,方便,快捷。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网审系统”已完成近500个请示件的审批,平均每个审批件的审批时间为7~8天,审批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透明审批信息从封闭到共享 之前:等待审批结果 之后:随时网上查看审批过程,整个过程信息共享 网审系统改变的不仅仅是效率。如果不采用网上审批,中央企业在提交审批文件之后,就基本处于等待状态,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并不方便随时向国资委相关部门询问自己的审批申请在国资委内部进展到哪个环节,还需要多长时间等,造成企业难以及时了解审批进展情况。 通过网审系统,企业可以随时了解审批进展情况。企业不需要打扰任何工作人员,只须登录系统,就可以随时查看审批进度情况。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可以上网,企业就可以实现远程办公,审批参与者不用打扰他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处理工作,实现非实时的沟通。 系统还可以使信息在审批参与者中实现共享,使参与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依据一定的权限查看最新处理情况。无论间隔时间多长,系统对于以前处理过的所有事情都会长期、详细地记录。由于相关资料全部记录在服务器上,任何人均无法删除或破坏。 相关业务环节能够彼此共享信息,在客观上实现了企业与国资委之间、国资委内部各业务厅局之间的信息公开,使得整个审批过程变得更加透明。这样,每个环节的审批工作情况都处于公开监督之下,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进展情况与处理结果都会被其他环节监视到,这就可以促使国资委相关人员自觉及时地完成所负责的审批工作,从而提高效率。 由于所有审批工作都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国资委内部业务厅局或处室之间的审批效率就有了可以公开比较的“擂台”,任何一个环节的停滞都可能会受到其他环节的催促,从而产生内部催报机制,有利于增强相关业务环节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提高执行力,更好地打造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和效能型政府。 调查 2007年1月1日,国资委外事局网上办公系统之中央企业领导人因公出国(境)审批系统上线运行一周年。一年来,此系统运行状况如何,是否达到其预期效果?2007年1月至3月,国资委信息中心联手《中国计算机报》对中国科工集团、中国种子集团、中国高新投资集团、中国盐业、中钢集团等近30家公司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实用性、方便易用性及审批效率等几个方面。 创新点 智能审批从流程突破 从工作流程的角度看,外事审批过程中的绝大部分流程是非确定型工作流,如:处长处理业务时,既可以退给经办人,也可以转给分管局领导。这些工作环节事先不能给出确定的运行路线,业务流程的流向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就为网上审批带来挑战,也为网上审批的创新带来机会。这个创新点就是审批流程引擎。 审批流程引擎并非一开始就决定要采用的。据负责开发网审系统的中普友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牛喜平介绍,当初设计系统时,项目开发小组首先考虑的是用数据字典固定每个审批业务点,在程序里控制业务的流转,但此法后被否定。系统开发小组也想过用现成的工作流进行系统部署,但是审批业务的特殊性证明这种方法也不可行。最后,项目开发小组决定参考工作流标准组织(WfMC)制定的标准,根据工作流的工作原理,开发针对审批系统特有业务的审批流程引擎。 审批流程引擎要求系统首先定义好每个业务点的主键、名称、描述等内容,然后创建审批业务流。业务流是由每一个处理动作,也就是业务之间的关系组成。借助业务点和业务流,审批流程引擎使得业务变动只须进行简单的定义,并创建好业务流程就能满足需求。审批流程引擎把审批流程上每个业务点的处理动作模型分为三种类型:可流转型、非流转型和特殊型。 可流转型:会引起业务点发生变化的处理动作模型,如执行动作“处长审核”,业务点会变成处长。 非流转型:不会引起业务点发生变化的处理工作模型,如点击“签报”,只是响应签报这个处理动作,不会直接发生业务点的流转。 特殊型:在处理某个动作时会自动执行某个程序,如点击“退回经办人”,伴随业务点流转到经办人,同时签报上所有签批的动作都自动转变为无效。 以业务经办、业务处处长、分管局长为例,业务处经办人与处长之间的关系是处长审核,即执行动作“处长审核”时,业务点由业务处经办变为业务处处长。非流转型和特殊型业务点的动作跟可流转型相互关联,形成的审批网络能适用各种审批模型。 流程引擎如何支撑审批业务呢?假若现在审批业务点为“外事局分管局长”,此时流程引擎就解析与“外事局分管局长”有关系的其他业务点,其相应的业务关系就是相应的办理项,包括三种动作处理模型。流程引擎接着判断登录用户是否有办理权限,根据相应的权限分配相应的办理项。当用户处理相应的业务时,流程引擎在后台实时记载每个动作详细情况,业务点的转变同时会激发审批状态的改变。这样,流程引擎为网上外事审批提供了不断进行智能审批的动力机制。 探讨 网上外事审批的“大”、“小”之辩 网上外事审批能改变什么?它使审批工作从手工操作转变为网上操作。企业负责审批的工作人员再也不用因为一个请示件而奔波于往来国资委的道路上。由此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等经济效益,累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然而,国资委所监管的企业哪个不是庞然大物,经济实力异常雄厚?而且每个企业每年的审批件也不会非常多,由于办理审批而花费的资金对于这些企业来讲,根本不算多大的支出,况且工作人员辛苦一点又算什么?哪个工作不辛苦? 从这个意义上讲,网上审批对于企业来讲,就只能算是小事一桩! 即便不从这个角度来看,网上审批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情。小事虽然小,但只是“小”吗? 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国资委如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面向全国150多家国资委监管企业和50多家中央管理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不仅考验国资委的监管与服务能力,而且也会影响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 国资委网审系统很好地兼顾了政府主管部门和审批企业的需求,国资委得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企业则得以减轻审批的负担。同时,网上审批系统标准化的审批流程和表格格式对于提高企业审批效率和规范企业经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006年召开的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已提出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国50%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项目要拿到网上来办理。国资委外事审批系统的应用,将陈旧的串行手工审批模式,转变为基于网络的一站式审批,不仅响应了国家对电子政务发展提出的要求,也为国资委打造服务型政府,更好地履行监管与服务职能探索了信息化道路。 这些不可谓不“大”。 从细小处着手,而落脚于大局,国资委网上外事审批还有可为之处。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