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06年四季利润下降77% 07年扭亏不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 16:17 民营经济报

  本报讯 记者晓青报道:作为曾在上世纪80年代驰骋中国的日资品牌,日立可谓路路艰难。在和解硬盘侵权案、放弃“Travelstar”商标在中国大陆使用权后,近日公布的2006年末季度业绩又给了日立泼了一瓢冷水。日立公告显示,该公司纯利润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了77%,只有12亿日元(约120日元合1美元)。

  有分析指出,利润下跌与日立市场反应迟缓有很大关系,同时日立在华策略与其他日系企业也过于相似。随着业绩下滑,日立2007年扭亏的目标较难实现。而日本方面的消息称,由于等离子价格下滑和同行在华竞争激烈,原定于今年3月决定等离子显示器新厂建设的具体内容将拖延至今年秋天做出。

  2006年亏损扩大失去不少市场份额

  近日,日立公司公布本财年第三财季业绩称,公司利润从上财年同期的54亿日元下降了77%为12.6亿日元(合1043万美元)。公司的销售收入从上财年同期的2.259万亿日元增长了10.2%达到2.488万亿日元(合20.6亿美元)。日立表示,有价证券收入减少和较高的税金支付,导致公司第三财季的利润下降了3/4。

  日立公司表示,于去年12月底结束的第三财季,公司的利润从上财年同期的54亿日元下降了77%为12.6亿日元(合1043万美元)。公司的销售收入从上财年同期的2.259万亿日元增长了10.2%达到2.488万亿日元(合20.6亿美元)。

  日立公司表示,在经历了电子产品价格大幅度下滑和亚洲的竞争对手采用低价格产品夺取市场份额的打击后,公司正在全面复苏。但日立再一次在硬盘行业的竞争对手迅速转换产品中失利。日立是全球第三大硬盘提供商,由于传统的计算机硬盘正在迅速向移动产品、

笔记本电脑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转换,公司动作迟缓导致又失去了许多市场份额。

  日立指出,本财年前九个月公司的亏损从上财年同期亏损55亿日元增长到768亿日元(合6.36亿美元)。日立的软件和服务、计算机储存以及汽车相关技术等业务的收入增长强劲,但公司的数字媒体和家庭电子部门出现了亏损,这些亏损主要是平板电视和DVD录像机价格下跌造成的。

  由于公司支付核反应堆涡轮修理成本,导致公司本财年的利润下滑。日立公司仍然维持先前本财年的预期不变,先前日立预期在今年3月底结束的本财年将亏损550亿日元(合4.55亿美元)。销售收入为9.74万亿日元(合806亿美元)。

  日立去年11月份已经与通用电气公司签署协议,结合它们的核能业务构建了全球联盟,目标是与全球越来越多的核能发电站企业展开竞争。

  而本财年前两季度日立的处境也不佳。来自日本消息称,日立本财年上半年亏损扩大。去年10月31日,日立公布上半年度亏损扩大,受硬盘和能源部门拖累,不过该公司维持原先财测净损550亿日元(4.68亿美元)不变。

  日立至2006年9月30日止的2006年财年上半年度获得净亏损781亿日元(6.65亿美元)。而日立上年同期则为亏损109亿日元。

  因硬盘机销售不振和美国燃煤热电厂日立设计的涡轮机修复成本大增影响。两家采用日立设计的涡轮机的公用事业,因上述涡轮机故障而需关闭核能发电机组。上述两家公司上周表示,将要求日立赔偿因关闭核能机组所损失的营收和增加的成本。

  市场步伐迟缓 等离子新厂计划推迟

  日立曾经被称为“迟钝雄牛型的日立”。业内指出,变化速度太慢,事业范围太广,日立自我满足规模优势,而公司的未来目标也不清晰,前途茫茫形象不明。

  电子设备业务曾经给日立带来过很多的利润,但到1998年,电脑的微型化是技术发展和客户需求的潮流,日立并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这是当时日立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而电子元件业务市场的疲软,这给日立的财报带来了很大的包袱。

  业内人士称,日立电视业务在华没落,也与日立市场反映过慢有关。日立在华主推等离子电视,但日立的等离子电视中国之行并不顺利,由于渠道开拓不力和品牌知名度下降,日立去年业绩不理想。

  最近,日立宣布推迟了其等离子新厂计划。日立方面称,原定于今年3月决定等离子显示器新厂建设的具体内容,而将拖延至今年秋天作出。日立方面表示,之所以推迟半年才作决定,是因为等离子价格下滑以及同行激烈的竞争。

  日立发言人透露,日立会将其在日本宫崎县两座工厂的产能扩大一倍,到今年12月可达400万台的年产能,完全能够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

  而去年业绩不理想可能是日立推迟建厂计划的另一原因。新华社消息称,日立去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日立利润增长点却以建筑机械、城市开发等为主,等离子电视部门由于产品价格下跌依然低迷不振。

  竞争对手松下却在今年年初投入20多亿美元的第五工厂正式动工,预计2009年投产,该厂月产能为100万片等离子屏。届时松下总共五家工厂年产能将达到2000万片,是目前的两倍。

  日立此前一直声称要抢占松下等离子电视中国区域老大的地位。但看日立等离子在中国的表现,可以说日立要翻身并不容易。虽然主推等离子电视,但日立也加大了

液晶电视的推出。这比起松下声称,只做等离子电视,标榜高档以锁定目标消费群逊一筹。

  除去日韩企业的冲击,国内崛起的企业也让日立头痛不已。在等离子和

液晶电视战争中,国内家电企业立场一致地站到了液晶电视一边,而越来越具价格优势的液晶电视给了日立不小的压力。

  战略无差异导致认知度下降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资品牌,日立曾在家电圈树立起坚实的高峰,而近来却频频传出亏损的消息,业内人士分析,这与日立未能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导致企业走向低谷。

  更有一些专家指出,日立在中国的沦陷正是日资企业在中国的缩影,揪其深层原因在于日本企业竞争战略过于相近。专家指出,一些比较大的日资企业极少发展出与众不同的战略性定位,日本的日立、东芝等这些企业都是在彼此模仿战略下寻求超越对方,所以,导致大多数竞争者的产品、功能和服务,包括所用的渠道,甚至于工厂的概貌,都十分相似。

  而近几年来,日本部分企业的竞争策略危机愈发明显,最典型的就是日立。这种策略当竞争者的经营离生产力边界尚有一大段距离的时候,日本部分企业的这种策略有可能在成本与品质上双赢,但是当竞争使得生产力疆界向外推移时,每家厂商面对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竞争者很快就能模仿到相同的管理技巧、新技术、改善材料,以及以更卓越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尤其是当欧美和韩国把自己的生产转移到生产力成本只有本土的几十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时,日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不很明显。专家分析,日立要想摆脱陷进相互毁灭、相互伤害绩效的战斗,就必须从战术竞争转向战略竞争。

  而同为日系企业的索尼和松下就注意到这点。这两家企业不断强化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消费者展示一个时尚高端的形象。两家企业还特别强调战略的本土化,请中国明星做产品代言,并将主要业务锁定为电子产品。相比这两家,日立的表现可谓令人失望,不仅没在本土化上有新的突破,在品牌维护和强化中更是不尽如人意,导致中国消费者对日立认知度不断下跌。而索尼和松下已经通过生活方式的渗透,在中国市场培养了一批有消费潜力的年轻的消费群。

  此外,日立在中国各领域战线拉得太长,而使得消费者对其主要核心业务认知模糊,削弱其在华的影响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5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