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戴尔效应”:避重就轻的外资利用蓝本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 10:37 南方日报
张华 日前北大副校长、经济学家海闻的一份报告引起了广泛争议。他领导的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报告《戴尔与中国经济增长》指出,戴尔公司每年在中国的采购量超过了1400亿元,平均每1000个中国人中,就有4个人的就业与戴尔有关,平均每1000元的税收中有6元来自戴尔的供应商…… 这份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分析都很严谨的报告,是1月26日在由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北京大学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联合举办的“外商投资与构建中国和谐社会高峰对话”上发布的。报告的结论是,跨国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 从税收、就业、GDP拉动等方面对戴尔模式进行剖析、归纳,即使我们没见到或不懂具体的数学模型,海闻实证分析的做法本身就已令人折服。然而尽管如此,这份被之誉为“戴尔效应”的分析报告,似乎仍然只是份成绩单而非药方,这是份特殊时期的特殊报告。 所谓特殊时期,宏观来讲,现在如何引进与利用外资是一个敏感问题。去年关于外资并购的几番争论及相关法规的出台,最近关于外资是否坐庄中国股市的争议,在中国经济过热与转型背景下显得甚为特殊。 微观上来讲,1月26日,戴尔总裁兼CEO罗林斯还来到中国与海闻先后慷慨陈词,回去后就被革职(老将迈克尔·戴尔复出),原因是戴尔在中国市场的牛气地位被惠普超越,战略屡屡受创;而最近戴尔又惹上了官司,被指控与英特尔公司长期合作中,会计操作存在不当行为。 虽然诚如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所言,外资企业对国内GDP的贡献已超过30%,但我们有必要指出,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证明外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而是提供给我们如何有效、健康地利用外资的良方,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到底是哪一个群体。 现在对于中国改革路径一种渐强的质疑声是,外资、国资在与民争食,内生性市场资源越来越向外企与国企靠拢。现在民营经济已占我国GDP的65%左右,占经济增量的70%-80%,是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源,可如今民营经济的地位却越来越尴尬,在垄断领域屡遭“玻璃门”,原罪阴霾从未曾散开过,形成对比的是,外企与外资基金入主中国如火如荼。 外资投资中国、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从来都是一个双赢的过程,而不能单方面说成是谁在帮谁。戴尔确实在中国缴的税多,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不少,但要知道,纳税本来是企业的义务,如果也把它从中国获得的显性与隐性的收益作个定量分析,相信数字会更大,而这却是海闻的研究报告中未曾指出的。 今年戴尔在中国市场的采购额将达到180亿美元,在其全球采购份额中位居第一。这是戴尔将中国区域市场视为重中之重的一个缩影。稍微细心的人能感觉到,现在戴尔等跨国巨头不但在产品与服务上要本土化,而且也于有意无意间欲求更多更重的本土话语权。 我们不敢贸然将海闻教授的研究报告与戴尔寻求本土话语权的“阳谋”结合起来,但又不能不令人产生三分猜疑。时下不少学者用看似严密的数学模型为据得出一些结论,听起来不无道理,但不同时机或许代表了不同的动机。在一个特殊时期频频发表特殊言论,难免有些不妥。 关于国外巨头入主或深耕中国市场的话题,未来一段时间仍然会是各界争论的焦点。外资要健康利用,不宜以个案的厚重试图影响宏观决策。无论争议如何激烈,争论的方式如何诡异,不能动摇的一点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力量仍当是民营经济。日前有国际商业机构研究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为全球之最,然而中国内资企业利润率却逐年下滑,这或者才是中国经济最先应解决的问题。不要光盯着中国GDP不放,GNP为何总是为我们所忽略呢?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