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火狐浏览器将正式进入中国挑战微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10:0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冯大刚 北京报道

  软件世界虽然无比庞大,却只给用户提供了两种选择:微软的、或者非微软的。就浏览器领域来说,惟一能够给微软帝国制造麻烦的就是Mozilla基金会出品的Firefox(火狐浏览器)。现在,他们把战线拉长到了中国市场。

  1月16日晚,Mozilla基金会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活动。该基金会负责行销及产品的副总裁克里斯·比尔德对到场的软件爱好者们宣布,Firefox浏览器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07年,他们将在中国设立公司或办事处,相应的研发及市场工作也将随之展开,这引发了现场观众们的热烈欢呼。

  挑战巨人

  除了使用微软

操作系统中自带的IE浏览器,Firefox几乎是网民上网的惟一选择。1998年,微软浏览器当时的主要竞争对手Navigator(网景公司出品的浏览器)被美国在线公司收购后,一群志愿者继续了网景的愿景,并把开源和免费作为抗衡微软软件帝国的主要武器——这款浏览器的源代码完全公开,全球的程序高手和爱好者们都可以自由参与开发,任何用户都可以免费下载。

  从那时候起,Firefox就成了让微软IE最头疼的竞争者。这款软件的1.0版推出当天,全球下载量就超过了100万人次。到2006年10月他们推出2.0版本的时候,当天下载量竟达到200万人次,风头盖过了同期发布的微软IE 7.0版本,各版本总下载量超过2亿。根据加州网络统计公司Aliso Viejo的统计数据,到2006年底,这款开源浏览器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为14%,相比2005年初的9.6%提升了46%。尽管微软也在去年发布了新版IE7.0,但IE在美国的市场份额由85.1%下降至79.6%。

  在IE浏览器的弱项——安全方面,Firefox表现良好。同时,由于使用了不同的内核技术,Firefox在打开图片网站的时候明显速度更快。     

  几乎每一次对微软帝国的挑战都会赢得一片喝彩。理由显而易见——总有人愿意拥有更多选择。搜索领域的Google、操作系统方面的Linux在巨人压迫下无不显得生机勃勃。并且,这些公司的产品往往还被附加上独立思考、个性十足的精英文化标签,赢得了“酷产品”的美名。Firefox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更酷的是,这些“酷公司”还彼此扶助。比如,Google的搜索引擎系统就完全建立在Linux系统而非Windows系统之上;再比如,作为Google的全球合作伙伴,Firefox在其浏览器上捆绑了Google工具条。

  本土化

  作为一款开源软件,Firefox供用户免费下载,但用户每次下载了安装有Google工具条的Firefox浏览器,Google将向Mozilla公司支付一小笔费用(1美元)。这也是Mozilla基金会除了接受捐赠外的主要收入来源。这种模式也将被引入中国。Mozilla基金会的顾问乔敬告诉本报,虽然与Google是全球合作伙伴,但之前一年Firefox在供中国内地、台湾、香港等地下载的版本中捆绑的是雅虎工具条。不过,未来2-4周后,Firefox在这些地方也变为捆绑Google。

  Mozilla基金会亚洲业务发展总监金井玄告诉记者,虽然Firefox在中国已经拥有了数百万用户,但这些用户使用的并非正式版本,而是爱好者们自行编译汉化的。他相信Mozilla进入中国后,中国用户将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更好的本地化服务体验。一种可想而知的变化将是,Firefox将获得更多普通网民的青睐,甚至,许多网民对开源软件的看法都会随之改变。

  该基金会的副总裁克里斯·比尔德说,作为一家开源软件公司,与其他跨国软件公司不同,他们并非简单将Firefox汉化过来供中国用户使用,而是将根据中国用户的需要进行开发,争做“有中国特色的浏览器”。他特别强调,Firefox进入中国并非为了与微软正面竞争,而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各方鼎力

  金井玄介绍说,Mozilla很快会在中国开设公司或办事处,这家机构将负责在中国进行研发、合作以及渠道销售等。不过,该机构的编制肯定不会很大——目前全球从Mozilla领有薪水的雇员也不过80人。

  这个数量当然与微软公司高达数万名的研发人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Firefox最强大的力量从来都不在这些办事处里,而在于那些遍布全球的同盟公司和数以千计的技术天才们。在中国,Firefox将得到他们的全球同盟者Google、SUN、IBM、Redhat等公司的帮助,另外还将有来自中科院软件所、红旗Linux、百度等本土公司的扶持。这些公司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2006年9月,百度推出了第一款基于Firefox的搜索产品百度搜霸,成为中国IT公司向非IE浏览器实质性靠拢的标志。

  更大的帮助来自于民间高手和爱好者们自发组织的论坛,早在2005年,Firefox的活跃论坛就多达五个。许多技术人员在这些论坛上自由抒发对开源软件不加掩饰的热爱。可以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是,在1月16日晚会上到场的甚至还有微软中国的工程师——作为个人志愿者,他喜欢在每天下班后为Firefox编写程序。

  现在谈论Firefox能给微软中国造成多大麻烦明显还为时尚早。但无论如何,Mozilla基金会已经认识到,Firefox能否在中国长期成功的关键并非组织机构,而取决于他们与中国市场更加贴近后,能否从一款“精英人士浏览器”变得更加受中国大众欢迎。但“对中国市场,我们现在没有短期的盈利或用户数量指标”,金井玄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