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时代 > 业界 > 微软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专题 > 正文
-本报记者 李佳师
1月10日,《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学信息研究所的扎西次仁时获悉在Windows Vista问世之前,中国没有藏文字的互联网页,也没有办法通过电脑使用藏文字来进行信息的沟通。由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性,使得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很少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进行信息的沟通,所以这位有着清华学历和美国计算机硕士头衔的藏族小伙非常期待着1月30日Windows Vista的上市。而其实不仅仅是藏族包括维族等少数民族都同样存在着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无法进行信息沟通的问题,信息产业如何在快速发展之时更多关注少数民族、弱势群体、残障人士,实现信息无障碍?记者从相关机构获悉,信息产业部正在制定信息无障碍的相关标准,同时也期望越来越多的相关厂商、国际巨头积极推动信息无障碍的产业进程。
启动标准推动发展
根据调查公司Forrester数据显示,目前中国30%以上的人口大于40岁,到2010年,欧洲将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年龄在40岁以上。到2050年,欧洲老龄人口将达到非老龄人口的两倍。人进入老年以后,尤其是手腕的能力,眼力、听力都在衰退,所以无障碍技术应运而生。我们当中有1/4的人没有视觉;1/5的人有手和胳膊的损伤;1/5的人失聪。对于数以万计的带有不同残疾的残障人士来说,计算机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目前信息无障碍正在全球越来越被重视,它也正在成为中国信息产业的一个关注重点,但是比起其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信息无障碍工作还基本上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中国盲人出版社信息无障碍中心主任何川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现在有1233万盲人,能够使用电脑的不到1万人,而在欧洲、美国等国家地区能使用电脑的盲人占整个盲人群体的17%左右,在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这个比例分别是8%和11%。
信息无障碍的标准建设是推进我国信息无障碍的基础,微软(中国)公司首席技术官李志宵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谈到,任何一个技术要形成规模经济一定要有行业标准,所以无障碍技术也必须有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就绝对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费用成本就不可能降低。据悉,中国的信息无障碍标准的制定草案已接近完成,不久正式文件将出台。这对于国家、对于社会、对于个人,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也将加快中国信息无障碍的建设。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国际厂商表示,希望能在其中做更多的工作。IBM全球信息无障碍中心主任王馥明女士在去年访问北京时表示,IBM现正作为美国政府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参与美国508法案的修改工作。在此过程中,IBM也很希望与中国及时分享所接触到的最新理念和技术,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促成中美政府机构在信息无障碍领域的相互访问与交流。
期待更多厂商参与
微软(中国)公司首席技术官李志宵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谈到,信息无障碍对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更多关注是每一个企业公民的责任。同时这个工作需要形成产业化的规模经济,需要更多的厂商从信息无障碍的技术研发到行业协作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上有更多地突破。目前在微软全球专门成立了信息无障碍技术团队,(ATG)采取战略的方法来实现信息无障碍的目标。主要的工作包括长期研究和开发相关技术;投资进行信息无障碍市场的评估与研究;建立新型的无障碍模型;与信息无障碍集团与协会成员密切合作;推动全球信息无障碍标准的一致化等。目前在这方面微软有300多种辅助技术和150多家合作伙伴。
而IBM全球信息无障碍中心主任王馥明女士认为,信息无障碍的产品、技术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在应用中则要以全民受益为目标。早在1924年,IBM就已经开始聘用残疾人员工。在几十年中,IBM一直努力实现自身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无障碍,积极从事无障碍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以及业务模式的创新。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无障碍,IBM于2000年在美国组建了全球信息无障碍中心。2005年,IBM进一步在中国成立了信息无障碍中心,开展“无障碍教学”研究项目、联合发起“十万盲人学电脑”活动、举办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等一系列工作。
应该说目前不断有厂商投身于中国的信息无障碍事业中,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上,既出现了IBM、微软、摩托罗拉等国外巨头,也出现了中国的熊猫电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等IT厂商与运营商。如何通过技术研发与推广来推动无障碍产品及技术的创新应该说是信息无障碍工作非常关键的一点。中国盲人出版社信息无障碍中心主任何川本人就是个弱视患者,他们利用微软的MSAA平台开发的盲人软件已经有4000多盲人在使用,盲人利用它就可以在线浏览互联网信息。他说,中国现在的无障碍信息产品还非常少,期望更多的厂商在设计开发产品之时,利用创新实现更多的功能与技术,让更多的残障人士享受到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