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计算机报:中芯国际私募本是平常事一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 18:30 中国计算机报

  袁钦玲

  “目前,我们处于财报发布前的静默期,对市场的臆测与报道不作任何评论。中芯国际一直考虑不同的策略和机会以提升股东价值。于2006年实现产能目标之后,我们在2007年会以盈利为目标全力以赴,持续地优化中芯国际对客户的服务、产品的组合、良率的突破,以创造最佳股东价值。”

  岁末年初,中芯国际私募与成为私人投资公司收购目标两条传闻在半导体业界传得沸沸扬扬。当本报记者就此询问中芯国际相关人士时,得到了以上这个意料之中的官方答复。

  作为国内

半导体制造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加上创始人的背景和传奇经历,中芯国际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私募事件是否是真?其中有何内幕?被收购事件又有多大可信度?

  私募——缘自张汝京的野心?

  业界对中芯国际可能私募一事反应强烈,Gartner亚太区半导体研究组首席分析师徐永对此却颇有些不以为然。用他的话讲:“现在中芯国际处于扩张期,要私募的话,很正常嘛。张汝京的野心是很大的,中芯国际要不断扩大规模,现在的钱远远不够的,他一直在找投资。”

  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张汝京的野心或者雄心在业内可谓尽人皆知。一路走来,他对半导体行业一往情深,矢志不渝。30年前,他加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亲身参与十个晶圆厂的建造和经营,“盖晶圆厂的高手”的美名即由此得来。10年前,他提前从德州仪器退休,加入台湾世大半导体公司(WSMC),担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7年前,在半导体行业的衰退期,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张汝京在上海创办中芯国际。2004年,中芯国际在纽约股市成功上市,中芯国际成为“崛起最快的半导体明星”。

  关于这位“盖厂高手”,还有一事不得不提。2005年3月,台湾当局称张汝京“违法”西进设立晶圆厂,要求张汝京从祖国大陆的工厂撤资,并宣布对其处以500万元新台币的罚款。张汝京通过律师,对外发出正式声明,放弃台湾户籍。2005年9月,台湾当局再次对张汝京发出警告,声称对张汝京的处罚金上升到1000万元新台币。对此,张汝京依然是抗争到底。这一切,缘自他在中国建一流晶圆厂的梦想。

  私募对于中芯国际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03年,公司上市之前,张汝京就私募了6.3亿美元。在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李柯眼中,私募也没什么稀奇的:“说通俗一点,怎样能募集到资金就怎么募集呗。”

  1月3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的公告中,就公司股份成交量不寻常上升,张汝京代表公司称:“本公司之董事经常考虑不同的策略和机会以提升股东价值。但现时并没有就任何项目作出决定,也未能确定该策略机会会否导致本公司或其子公司达成或参与任何项目。”

  他进一步表示:“本公司董事并不知悉造成或可能造成其股份成交量不寻常上升有关之任何事宜。除上述以外,本公司亦确认,目前并无任何有关收购或变卖的商谈或协议为根据《上市规则》第13.23条而须予公开者;本公司董事亦不知悉有任何足以或可能影响价格的事宜为根据《上市规则》第13.09条所规定的一般责任而须予公开者。”

  被私人投资公司收购——不太可能!

  谈到收购传闻,徐永直摇头:“中芯国际肯定是有压力的,但是眼下还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吧。现在,它处于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盈利核算应该是比较微妙的,因为投入一直非常大。”他对中芯国际的前景非常看好:“如果投入足够的话,将来中芯国际能把更多业务引到中国来,有机会取代台积电的地位。台积电要向祖国大陆转移的话,会遇到一些障碍,而中芯国际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当然,这需要长期的投入。”

  对于中芯国际可能成为私人投资公司的收购对象,目前还没有业界专家表示认可。瑞银集团(UBS)分析师William Dong就表示,中芯国际不大可能成为私人股权企业的收购对象。他把该公司

股票评级由“中立”(Neutral)下调为“减持”(Reduce)。William Dong在分析报告中称:中芯国际并没有与其他公司进行收购谈判或签署协议。考虑到中芯国际最近两年的运营和现金流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因此也不大可能成为收购目标。高盛的分析报告也大体相同。

  就中芯国际已经公布的2006年前三季度财报来看,第一、三季度均为亏损状态,只在第二季度出现短暂盈利。2006年全年的状况还要等1月31日的第四季度财报出炉,才能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实际上,全面盈利一直是张汝京的一根心头刺。之前,他经常在各种场合强调,在成立五年之后,中芯国际将全面实现盈利。从2001年中芯国际正式投产算起,2006年正好是第五年。2006年以来,张汝京又多次表示:“我们今年的目标是恢复赢利。”之所以说是“恢复”赢利,是因为2004年中芯国际曾实现过赢利。之后,很大程度上受到行业景气波动的影响,旋即开始亏损。

  “1月31日我们将发布2006年第四季度财报,届时将对以上问题有所交代。”中芯国际有关人士如是表示。

  链 接 私募基金在中国

  所谓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由于私募基金的销售和赎回都是通过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私下协商来进行的,因此它又被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隐蔽性,运作也更为灵活,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06年12月,有40支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成功募集资金141.96亿美元。2006年下半年,资金募集金额增长尤为迅猛,募集资金高达95.65亿美元,比上半年募资金额增长106.5%。这充分表明中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亚洲和中国市场的信心。充裕的资金也为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中国已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在广义IT部份,2006年该行业共发生13起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年度投资额为2.65亿美元。

  2006年,中国政府先后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对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产生重大影响。2006年12月30日,经过一年的筹备期,中国首支在内地注册、以人民币募集资金的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在天津挂牌成立。该基金采用私募发行方式,打破了目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由外资基金主导的局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