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2006 IT心情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11:14 南方日报 | ||||||||||
数码 2006年的数码市场,可以说降价来得更加猛烈,更新换代来得更加迅速,厂商头顶上的光环越来越暗淡,而数码玩家的群体力量越来越壮大。数码相机这一年的变化令人悲喜交加。喜的是,从单反到时尚卡片机,上千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不断涌现,价格则不断跳水;悲的是,索尼、佳能等时不时爆出缺陷CCD引发的质量危机。数码时代产品永远都是后浪推前浪
最劲爆 最劲爆事件:柯达相机遭集体投诉 LS443原本只是一款设计和功能存在某些瑕疵缺陷的数码相机,这在每年涌现近百个型号的数码相机市场,实在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但是伟人说过,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态度。百年柯达在中国市场煞费苦心树立的亲民形象,却因为这事的处理欠妥终酿成大错,至今难以挽回。柯达以产品符合国家质检部门检测标准为由,不承认产品缺陷,坚持不予召回和免费维修。在与柯达交涉无果后,愤怒的消费者通过网络逐步结成一个400多人群体,从而惊动中消协第一次为单一产品举行听证会,敦促柯达按照全球统一的标准召回产品并实施赔偿。2006年9月底,柯达全球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首次承认柯达“有失妥当”。2006年底,柯达宣布绝大多数LS443用户接受了柯达提供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最劲爆产品:MP4 如果你的脖子上还挂着MP3,可能你已经变得落伍了,现在21世纪的人们都已经在玩MP4了。有着更大屏幕和更强大功能的MP4正迅速取代MP3,它不仅能听音乐,还能放电影、看文件、玩游戏,甚至当作车载GPS,丰富的功能让其成为时尚年轻人手中的新宠。 最郁闷 最郁闷事件:数码产品标准难产 2006年是中国产业标准建设年,但对市场迅速撑大的数码产业而言,无论是相机、摄像机、MP3还是MP4,标准远远还没有来得及眷顾他们,即使这个产业市场最为迫切地需要标准来救世。像数码相机标准,叫嚣了“标准即将出台”3年有余,至今仍无声无息。今年初珠三角数百家MP3厂商集体倒闭,就在于市场混乱得无法自立。而今年11月,由于厂商之间意见分歧严重,谋划中国MP4统一标准的3C联盟会议再度无果而终。数码产业市场先行而标准滞后的关键原因,在于厂商各怀狭隘心理,个个都想把自己的企业标准推荐为国家标准,至少也要打着行业标准的旗号,以期争夺市场份额同时争夺专利话语权。继续靠几个MP4厂商组成的所谓联盟来制定标准似乎不太可能,而寄望行业组织或者相关市场主管部门强制出台政策,似乎又有违市场充分竞争原则。这才是2006年数码产业链所有市场参与者最为郁闷的。 最郁闷的产品:数码存储卡 这年头,最不值钱的可能就要算“存储”了。数码存储产品,大到硬盘,小到U盘和SD卡、CF卡等存储卡,其价格垮得之快,简直有点令人难以相信。实际上,数码存储市场也是今年才真正跨入“G”级时代,但价格仿佛在一夜之间就雪崩了。1G的SD卡,过去要好几百元,现在100多元就搞定了。如果今天你还送人家128M的U盘,毫无疑问,实在显得有点拿不出手了。最近,网络上盛传千万片问题SD卡向中国抛售,这不禁让人怀疑,SD卡的低价是不是与质量问题有关。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数码存储的价格滑铁卢还是因为规模化生产之后导致的成本大幅下降,再加上产品的增值内容少,人性化空间不足,同质化问题使之难以保持价格高位。最让这些生产厂商郁闷的,可能就是赚钱越来越难了。 本报记者 戴远程 电脑 2006年,电脑行业又周期性地进入了更新换代的一年,从“双核”芯片的逐渐普及,到WindowsVista的面世,我们的电脑正变得更快、更强,也更个性化。技术的不断革新正是其动力所在。新技术、新产品的涌现,逼迫老的产品疯狂跳水,尤其是笔记本电脑,今年年中出现了大幅的降价,以至很多厂商都将2006年视作了中国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元年。和往年一样,电脑行业的格局依旧稳定,没有“黑马”也没有大的品牌退出。只是,负面新闻还是不少,一会儿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存在安全隐患,随时可能爆炸,一会儿又是“汉芯”造假,“863”计划重点项目被非法挪用,这小到产品领域,大到学术界,似乎都少不了麻烦。 最郁闷 最郁闷事件:笔记本电池爆炸 日益普及的笔记本电脑给予了人们更多的方便,但是它也有可能是一个“定时炸弹”。在过去的一年里,多起笔记本电脑电池爆炸事件已经让人们对笔记本电脑充满了畏惧。爆炸的原因是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混入的小小金属屑,这一失误令电池生产商索尼蒙受了巨大的压力。而随后,众多的笔记本厂商上演了一出出的“电池召回”大戏。能以负责任的态度召回这些存在隐患的产品,比起那些死不认错的企业来,多少还是令人欣慰的。 最郁闷企业:戴尔 在过去的一年里,戴尔在中国开了很多扇门:“换芯门”、“报价门”、“爆炸门”……这一切令这家电脑厂商疲于应付。不断的失误或许可以谅解,但是态度有时候决定一切。戴尔在中国依旧需要补课,这些“门”或许能让戴尔吃一堑长一智吧。除此之外,多位戴尔高管还在今年纷纷跳槽至老对手联想,这可能更让其郁闷了,以后的仗还怎么打啊! 最劲爆 最劲爆事件:汉芯造假扯出“方舟” 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向媒体通报了“汉芯”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并决定撤销该项目负责人陈进的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根据举报,陈进在2002年8月从美国买回10片MOTO-freescale“56800芯片”,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用砂纸磨掉,然后加上了汉芯的标识……此后不久,与“汉芯”事件性质极其相似的“方舟3号”事件也被曝光,研发单位方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因涉嫌非法挪用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资金而遭到调查。“汉芯”与“方舟”,可以说是2006年中国IT业最具轰动效应的事件,它暴露出国内科研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最劲爆产品:双核+Vista 2006年,在英特尔和AMD的推动下双核处理器真正在民用市场登场,“双核”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它的应用,革新了人们对处理器的认识,在追求更强大性能的同时,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功耗和发热量的问题。。Windows操作系统的升级也是一件无法忽略的事情,Vista以其全新的界面、更人性化的设计、出色的用户体验征服了见识过它的用户。只不过,在不断更新的技术面前,我们还能跟得上它的脚步吗? 最具争议 最具争议的事件:真假双核之争 英特尔和AMD是毫无疑问的冤家对头,两家公司在2006年掀起“双核”热的同时,也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口水战。什么是真双核?谁才是真双核?两家公司吵得不可开交。吵到最后,双方还是没有争出个真假来,但是双核处理器却街知巷闻了。这不由得让人怀疑,“真假双核之争”根本就像是两家厂商商量好的一场闹剧,给“双核”做了回免费宣传。 最具争议的产品:100美元电脑 100美元笔记本项目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但其针对各国政府的推销策略却一直不太顺利,所签订的合同数量极其有限。今年9至10月间,全球IT业的著名理论家尼葛罗庞蒂携带着它的“100美元笔记本电脑”项目计划书来到中国,试图与国内企业达成代工生产合作协议,结果碰了不小的钉子。这种电脑受到生产成本、技术等问题的困扰,导致很多电脑厂商对其缺乏兴趣。由于功能过于简单,它更是被竞争对手英特尔嘲笑为无用的“小玩意”。 本报记者 程鹏 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