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第二届中国音视频产业技术论坛专题 > 正文

图文:北京中科大洋公司媒资产品总监王付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15:58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北京中科大洋公司媒资产品总监王付生
图为:北京中科大洋公司媒资产品总监王付生演讲。(骆磊 摄)

  新浪科技讯 2006年12月20-21日,第二届中国音视频产业技术与应用趋势论坛在北京•中苑饭店举行。新浪为官方网络支持门户。

  图为:北京中科大洋公司媒资产品总监王付生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王付生:大家下午好!大家都知道近年来数字媒体行业发生了很多巨大的变化,内容管理在其中越来越重要。在这个当中媒体资产管理是一个最核心的内容。那么媒体资产管理是一项技术,那么这项技术如何能够在应用中间实现,在数字化产业链条当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些年数字媒体行业的变化。大家知道我们现在要想收看音视频产品就是通过电视来干看。这些年来IPTV、手机等一些新产品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概念。随着数字家庭的发展,我们会在数字家庭里面得到更多更新的内容。从DVB数字标准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看一下数字媒体行业最近几年发生的变化。DVB最初产生的时候是面向从卫星到家庭的传播过程,和固网和移动还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但是到了DVB2.0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手机上看到更多的节目。随着这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DVB3.0的时代我们更多的内容是围绕着数字家庭展开。也就是说在今后的家庭里面,您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甚至其他的电子终端来看我们的电视节目或者是电视节目的预告等等。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从电视台看一下数字媒体行业的变化。大家都知道在十年前非编是一个非常盛行的概念。就是我们的电视节目拍摄完成之后,要通过一个非编的机器上载进行编辑,然后进入播出服务器里面进行播出。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手工工作模式。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我们越来越多可以看到,共享存储使得电视台的业务有了更先进和高效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服务器可以通过高效的共享网络在媒体资产的统一管理下,在内部生产流程的驱动下,将节目从原始的收录端,到中间过程,到播出服务器很流畅的运转起来。

  在最近两年,在电视台行业里面有一个更大的技术发展变化,也就是我们越来越多的提到了全台网的建设。全台网的概念在前几年是把已有的电视网络联系起来,但是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讲我们要把生产管理、客户管理,把数字内容保护在网络里面实现起来,不仅仅是国内的一个厂商的设备、网络可以连接起来,甚至是我们现在可以做到国内、国外的,以及不同的生产厂商和协议标准的东西都可以在这个网络里面连接起来。

  大家都知道中央电视台最近做了一个非常大的项目,叫做服务器互联项目。在这个项目里面我们把

苹果的系统,还有国内的几个主要生产商的系统和一些电视台的生产管理方面的东西非常好的连接起来。这就是目前全台网制造业务上的发展变化。

  从这个发展变化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技术推动的因素。也就是不论是通信计算机平台,存储基础,互联网技术等等,每一项技术的核心都可以带来电视台领域,以及我们用户终端领域企业的飞跃变化。对于电视台来说我们最关心的是两个领域,第一个就是存储,我们都知道音视频节目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的。但是我们从节目分期表上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的存储容量越来越大,而且单位的存储成本越来越低。

  那么在传输方面,我们现在的网络带宽越来越宽,价格也越来越便宜。从存储和传输这两个方面来看,我们的用户有可能从技术上有条件得到更加丰富的内容。换一个角度我们来看一下,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那么从整个产业角度上来说,我们希望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呢?我们同样从两个纬度来看。首先从技术上来看,是从传统媒体向多媒体的角度发展。也就是目前电视台依然是通过开录播出的形式给大家提供节目,那么在未来我们会有各式各样的数字平台媒体,有各种各样的内容提供给大家。还有在收看方面我们都是在被动的接受,那么在IPTV流行以后,我们的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频道。我想最终会达到普遍媒体的时代,也就是说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任何的终端设备去接受我们的音视频信息。同时增强了客户的内容反馈。

  大家都知道由用户自己创造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而且他和传统的电视台领域是一个并肩发展的过程。那么从这个总体上看,大家对内容的关注越来越中,哪家电视台可以吸引住大家的眼球,就会得到更多的回报。那么怎么样才能吸引住用户呢?就要看电视台给观众提供什么样的节目。这个节目就可以通过我们非常丰富的内容管理来管理起来。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在开放时代我们的内容管理面临哪些需求和挑战。以及这些需要和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如何解决。在开放的媒体时代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消费者通过任何渠道、设备来接收信息。那么开放时代面临的问题将会带来收视模式发生变化,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到现在主动的接收和频道定制。这些都会使内容制造商对自己的运营模式有一个根本的变化。那么收视模式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整个产业链的调整,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我们都要从电视台拿到这些东西,但是今后可能会有其他身份的运营商来参与到产业链条当中来,大家都会在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最终的根本都是内容的管理和运营。

  对于电视台来说,也要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内容。大家知道作为电视台来说,总要将各种各样的节目内容保存起来,这些节目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我们就要将不同的节目内容统一有效的管理起来。例如说我同样的一个节目,我既需要通过电视台开录播出,我又需要用户可以从手机电视上看到这个节目,甚至从互联网上通过流媒体方式点播。这时候一个节目就存在了三种需要,也就要存在三种格式。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前端的内容管理在技术上给予支持。

  在内容所有者和内容消费者之间我们只有通过我们更丰富的内容管理,通过我们的数字媒体管理,将这个内容进行更丰富的编录,以及快速多种分类。使得关键的信息可以让我们用户自主的得到,这样才能给用户最丰富的体验。

  同样在内容的分发和管理当中,我们也要注意数字版权的管理。我们来看一下大洋的数字媒体管理平台在整个产业链条中能够提供哪些技术和产品。一个完整的

数字电视系统包括数据搜集、编辑制作等等程序。在内容管理平台之上,我们构建了内容创建、内容存储等等系统,他的基础还是电视台的节目采编播出等等一体化的系统,他的核心技术就是我们的媒体资产管理。在这之上,我们会将多种多样的业务在同样的平台上开展起来。

  它的整体技术特点和电视台原有的发布制作模式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首先就是它是一个全程TS流的处理。这样用户可以看到更家高质量的节目。而且整个制作和处理的效果会更高,同时在这之上需要做到多格式的支持。

  我们的中间层通过所有的用户管理、数据搜集、流程管理、存储管理、任务调动等等这些,将任务应用和数据保存做了一个隔离。这样既可以保证前端可以灵活的使用后台的节目,也可以保证我们数据的安全性。在工作流程方面,我们所有的内容进入这个平台之后,会在系统内定的处理平台之下进行一些自动化的流转。

  对于收录来说主要是内容准备和获取的过程,要支持多种收录途径,以及多种多样的数据格式。在制作领域我们会提供强大的TS流处理能力,还有丰富的GPU特技,多格式的混编,还有专业级音频处理。同时我们还会在后台提供高效的自动编辑。同时在节目管理里面,这个会是更多的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资产管理,他会对更多的节目进行修改,以及展现给用户导航信息的制作。以及我们会在里面内嵌数字版权的保护东西。

  在发布端我们可以和多种多样的发布系统结合,我们既可以将节目发布到传统的播出节目上,也可以发布到手机电视或者是IPTV上,同时系统在后台自动进行格式化的处理。从另外一个角度,从整个内容在系统内部的浏览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个内容的获取和创建。同时在后台我们会做一个非常丰富完善的内容处理。在发布端我们会做到任何格式之间智能的转化。同时我们的网络又可以做到非常的安全和稳定。在这之上我们可以支撑多种多样的节目,比如说我们可以支持专业频道的播出。我们所针对的用户包括有线电视网络厂商,节目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以及互联网公司等等都可以使用我们所提供的内容管理平台来给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各种各样的音视频的体验。

  下面就未来的发展做一个展望。大家可以看到两年前我们大家都在提媒体前端的数字化,那么在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上可以做到整个数字内容的端到端管理。那么在用户端我们可以通过

机顶盒,我们可以通过CE的管理,实现对节目版权的保护。那么在以后我们将实现全网内容管理和内容保护的协同。同时在后台的运营商一端,我们可以将各种各样的内容挖掘,和数字仓库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分析用户不同的喜好。

  同时在节目更广泛的使用今天,我们也要注意到需要在后台提供更强有力的内容管理和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这是由中央电视台发起的一个论坛来作出的数字版权管理的原型。通过内容保护,我们可以更好的保护节目的原始创造者,从而使我们的终端用户有更多更丰富的节目看到。

  随着媒体内容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新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体验。这个体验的核心就是内容管理。我们如何通过内容管理来提供更多丰富的内容信息给用户,将是我们这个产业链条上推动节目和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话题。那么中科大洋希望和产业界共同努力,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下开拓数字媒体内容管理的新局面,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