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台式机再现负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11:45 互联网周刊

  来源: 互联网周刊 作者:陈亮

  与2001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是缘于产业环境动荡不同,这次台式机的滑坡则是由于消费者的偏好发生了转移。

  PC领域已经万马齐喑、无所作为了么?不完全是这样,看看笔记本电脑的市场表现
就会明白这一点。研究机构NPD Group集团称,与去年同期相比,2006年前十个月台式机的销售量减少了5%,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量则增长了35%。在2000年网络泡沫破裂以后,PC业曾经首次遭遇负增长,不过与当年的产业环境动荡有所不同,这次台式机的滑坡则是由于消费者的偏好发生了转移。“台式机遇到了大麻烦。”Current Analysis公司的调研主管萨米尔说。他表示,由于笔记本电脑的价格飞速下滑,它将大幅侵占原本属于台式机的空间,台式机将被“排斥”到市场的高端和低端。

  关键部件的跌价正促使笔记本加速走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

液晶面板价格下降迅速,CPU升级换代也更加频繁,这给了笔记本厂商足够的降价空间,日益增多的笔记本生产线也提高了规模效益。目前,大部分主流电脑厂商都已经推出了价格在5000元左右的笔记本产品,有些品牌甚至低于3000元,这对经济型的消费者显然诱惑力巨大。“台式机的销量增长已经将近停滞。”Acer公司首席执行官王振堂说。

  这番话的确代表了目前诸多电脑厂商的普遍心态。事实上他们也乐意如此,因为

笔记本电脑的利润率更高,不会受到DIY市场的影响,因此电脑公司纷纷调整了航线,将笔记本电脑作为重点业务,至于索尼、松下、东芝等日资企业,则干脆全力发展笔记本业务。根据联想2006~2007财年第一财季报告,笔记本电脑已经在该公司的收入比重中占到了52%的份额,超过了台式机。2006年10月,连摒弃笔记本电脑业务多年的浪潮公司也宣布,重返笔记本电脑战场。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笔记本电脑会从台式机手中夺走PC王国的控制权吗?鉴于笔记本电脑眼下的风光程度大大超过台式机,这种观点似乎不无道理。笔记本电脑成功的关键在于轻便和时尚,在无线网络覆盖的地方还能自由上网,这大大取悦了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商务人士。同时,为了吸引消费者,电脑厂商们还不遗余力地开发其个性化功能,如影音、外形、安全性等,

华硕推出的“兰博基尼”时尚笔记本即是一个显著的例子。“随着笔记本市场逐步增长,笔记本将逐步成为手机之后的另一个商用和消费通用的必备科技产品。”IDC分析师王吉平说。

  然而,笔记本电脑要想赢得这场桌面战役并非易事。根据IDC的统计,2005年,全球笔记本总销售量为6530万台,而同期整体PC市场的销量则为1.95亿台,台式机在份额上依然占据主体地位。按照笔记本电脑目前的增速,要追上台式机尚需时日。

  至少在PC的未来战场——农村市场,笔记本电脑胜算渺茫。由于制作工艺远较台式机复杂,笔记本电脑在价格上将遭遇瓶颈,它将不得不向低价台式机让路。自2004年联想推出2999元乡镇电脑以来,同方、戴尔等厂商纷纷如法炮制,低价台式机已经成为乡村居民的首选。龙芯电脑也将农村市场列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其价格将更为低廉。IDC分析师王吉平说:“移动产品今后的主要技术卖点集中在产品的移动功能上。”

  这表明,厂商的低价笔记本电脑路线值得商榷。目前,售价在7000元以下的低价笔记本电脑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产品,不过,厂商投放的这些低价笔记本电脑大多体积较大,并且配置有限,这就使其在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与其花五六千元购买一台低端笔记本电脑,还不如选择一台同等价位但却配置超群的台式机。”在微软中国工作的段小姐说。段小姐有两台电脑,一台台式机,一台笔记本电脑,“我用台式机来打游戏,笔记本电脑则主要是出差时使用,两者相得益彰。”这番话也表明,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并非总是冤家一对。由于使用特点上的差异,两者最有可能的结果是:笔记本电脑占领商务和时尚人群,台式机则固守普通家庭和高端游戏用户。

  显然,断言笔记本电脑要取代台式机的预言未必会应验。体形轻巧的笔记本电脑是出差旅行的最佳装备,但是,如果在付出相等价钱的情况下希望更高的配置,那么你将不得不在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之间左右为难。台式机可能永远无法成为一种时尚象征,但是它更显得物有所值。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