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PC厂商寻找平衡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 02:25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罗小卫

  “2001年算得上是国内PC厂商全面多元化的分水岭。”业内知情者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PC企业一路高歌猛进,联想、方正、同方抓住机遇抢占了国内PC三甲的位置,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然而PC产业的发展瞬息万变,在国内PC企业还没反映过来之时,PC的微利时代迅速到来。国际数据集团(IDG)的统计,2000年,中国PC市场整体增长率为49.4%,之前几年也保持了大体相当的增幅。但从2001年开始,市场增长突然放缓,当年仅增长11.1%,2002年是负增长,2003年也仅增长了7.2%。

  这样的大环境,PC厂商们先后走上了多元化之路。

  走进去,退出来

  “联想不应该只是一家产品性的公司,我们希望在未来成为一家以服务带动产品销售的公司。这就要求我们从产品向服务转型。”杨元庆当时表示。

  资料显示,成立于2002年的联想控股目前旗下包括了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联想投资有限公司、弘毅投资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北京融科智地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涉及IT、房地产、金融、建材、医药、汽车零部件、农业和家居等多个行业。

  与“联想系”相似,方正集团也迈开大步进行多元化战略。2001年11月,方正董事长魏新为方正定下两个延伸方向:一个是传统产业,向一些收益稳定的资源性、牌照性的基础行业扩展;一个是高科技产业。

  已经彻底退出PC行业的实达电脑,在2003年年初也提出了硬件、软件和综合投资业务共同发展的策略。目标是硬件贡献1亿到1.5亿元的利润,软件贡献5000万元利润,综合投资贡献5000万元利润。其中综合投资指的就是房地产和金融投资业务。不过现在来看这更像是一场笑谈。

  寻找平衡点

  多元化与专业化到底哪个更适合企业采用,一直是学术界乃至产业经营者争论不休的话题,两者各有各的成功案例。前者如大名鼎鼎的GE(通用),后者如通信巨头诺基亚。

  就拿2001年以来实施多元化的企业来看,也是成败不一。联想集团从多元化的败北就是明显的失败案例,如今其已经回归到以PC为核心,至多也就有个手机作为次重点业务。由于其IT服务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4年联想集团以3亿元的作价将此业务置换了亚信控股的15%的股权,正式宣告其IT服务的失利。

  目前看来,2004年底联想以17.5亿拿下IBM全球PC业务一跃而为第三大PC厂商的道路看来不失为正确的选择。

  与此同时,联想母公司所做的投资业务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如2004年1月,联想控股正式投资的江苏玻璃集团有限公司。经重组后以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于2005 年6月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市值约8亿港币。

  “我认为多元化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情,问题是怎么走。”方正总裁魏新认为要想走好需要注意三点:第一,经过深思熟虑,要有选择,一定要清晰的思路;第二,要介入的产业也需要一些条件;第三,必须是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就是在介入的每个领域里都做得很专业。

  对于国内企业学习GE的多元化模式,

北京大学经济社会学博士姜汝祥认为,这需要企业学会在核心业务、增长业务与未来种子之间去平衡“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建立起像GE业务管理系统那样的运营管理机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