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冉:消费类企业可以更IT一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 09:23 东方早报 | ||||||||||
王冉 易凯资本CEO 在中国财经圈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IT类公司往往还什么都没有呢,就敢把自己包装得和圣诞大礼包似的,每一个吐沫星里都飞着概念对着纳斯达克英文流利地“赵本山卖拐”。而消费品和连锁服务类的企业往往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却还把自己关在闺房里,仿佛一不留神就要被资本强奸。
这类企业具备以下五个特点:在中国市场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面向主流中端到中高端消费者人群;能够从中国人均收入从1000美元发展到3000美元这个过程中超比例获益;具有连锁经营的前景;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年收入在3亿-30亿元人民币之间)。 然而,越是这样条件优越的企业往往越对引进外部资本犹豫不决乃至顾虑重重。他们主要有这三个心结: 1.不缺钱。的确,满足上述条件的企业往往都有很好的现金流,有些甚至有银行追在屁股后面要求提供贷款。不过,对一个企业来说,不缺钱是相对的,缺钱是绝对的。你按部就班地发展可能不缺钱,但是你要通过兼并收购来整合市场缺不缺钱?你在市场好的时候、决策对的时候可能不缺钱,可是月有阴晴圆缺万一哪天市场下滑或者决策失误了呢?因此,决定缺不缺钱的因素其实不是自己的口袋,而是自己的梦想有多大。 2.怕审计。中国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会在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很多不规范的做法,特别是在纳税和四险一金的这两个环节上更是如此。我们以前老开玩笑说,对投资界人士来说最不该看的可能不是艳舞表演,而是自己客户的财务报表。问题是,除非你永远都不想融资、不想上市、不想发展成为行业领袖,否则有些坎早晚是要过的。最后顺便说一句,审计师不是税务局,人家只对委托人和自己的声誉负责,没有义务也不可能向税务部门或者劳动部门乱打小报告。 3.怕制衡。这些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有一个担当灵魂人物的企业家,他们习惯了大权独揽、说一不二,因此很自然会担心自己的权力受到挑战。虽然这种担心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外部资本(特别是金融资本)如果投资一家企业,他们首先看重的是管理团队在本土市场的运营能力。做投资的人都知道,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管理团队在现实中几乎等于自杀。反过来对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外部制衡和独立声音,它会让企业避免一些弯路,减少犯大错的机会。要不要制衡,其实最根本的还是看企业家的梦想有多大。 中国的IT企业已经学会了(有的甚至学大发了)利用国际资本发展自己,如果我们这些传统行业的企业家们能够解开上面提到的三个心结,我相信进入2007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概念的持续升温,加上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普遍预期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连带效应,这类中国企业将特别受到国际私人股本基金的青睐,中国将会有更多的蒙牛和如家在2008至2009年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成为面向全球的品牌。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