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冀光夫妇:失败是螺旋式上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 16:33 中国电子商务 | ||||||||||
除了信誉之外,所谓得失,都算不上是什么失败或者打击。这是互联网“老兵”,张冀光和夫人马为民10年创业的座右铭 王长胜@本刊记者 1998年的一天,深圳大雨。年过半百的张冀光和夫人马为民站在深圳街头,思绪茫然
夫妻二人一手创办了3年的企业,在即将上市的时候,就这样突然成了别人的孩子。马为民大病一场。 2004年的一天,6年前的场景再次上演。张和马一手创办了6年的中国企业网(中企动力)闪电般把二人清出门。这一次不同的是,在张和马出门的同时,陆续跟出来几十名员工,他们主动放弃中国企业网的优厚待遇,执着地跟着张和马去开创新的天地。 2006年11月的一天,北京,铭万网总部,董事长张冀光和总经理马为民,坐在办公室里谈起那两次事件,语气平和。他们从来不认为那是失败,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一次都比前一次做得更好。 第一批下海人 上世纪80年代初,清华大学毕业的张冀光和校友夫人马为民,都在国家机关有份不错的工作。一次,张在河北遵化蹲点调研,发现成片的荒山闲置,就有一股冲动要把荒山承包下来干一番事业。囿于时代和政策的制约,张没能如愿。 张不是一个安分的人。那年,国家出台政策号召国家机关人员发挥光和热,帮助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在科研所的张,在科研之余成立了一个项目,推广电脑应用,一年之后创造了20万元的价值,虽然,张没能从中分享到什么利益,但是,他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所以决定离开国家机关去社会上闯一闯。 走出温室,需要足够的勇气。张冀光算了一笔账:以当时的收入水平和发展前途,剩下的时间能从国家享受到20万元的待遇,而自己一年就能创造20万元的价值。既然如此,何不出去闯一闯,张冀光感觉到“天亮了,长出翅膀了,可以飞了”,兴奋中毅然辞职,成为“第一批下海的人”。 研究人员出身的张冀光显然没有经商的天赋,之后10年间的商海,狼烟滚滚,投机肆虐,为人厚道的张并没有实现自己的预期价值。 互联网的出现给张冀光提供了机会。“比市场成熟程度、企业制度现代化程度,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差距有几十年、上百年,而互联网,差距不过23年,这是我们的机会。”对一切新事物都很敏感的张冀光决定通过互联网干出一番事业,并把在国家科委工作的夫人拉下水,一起创业。 10年的专注 一个场景深深烙在张冀光脑子里:上世纪初的一次“广交会”结束后,门外三三两两的外国人,手提硕大的尼龙袋子,里面装满了会上搜集的中国企业资料,迟迟不舍离去。世界的目光关注着刚刚开放的中国,他们迫切需要了解中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抱有极大兴趣。张冀光发现了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宝藏。第二年的“广交会”,张抱着一箱子光盘,以每张5000美金的价格卖给老外,里面都是张在一年来搜集到的中国企业资料,并翻译成英语,销量出奇之好。 在和中国企业接触过程中,张发现他们也有把自己推销出去的愿望,而张冀光断定最快捷而有效的方式就是互联网。 1995年,张冀光创办了中国商业资讯网(CBR),立志要将中国企业介绍到外国去。同时,为中国企业提供互联网建设服务,给企业申请域名、建立、维护并推广网站。这一做,就是10年。从CBR到中国企业网再到铭万网,张冀光用10年做着同一件事情。期间,他们创办的两家公司都被别人“领养”,依然坚定而执着。就是在互联网泡沫膨胀的年代,他依旧我行我素,不受诱惑,所以,在泡沫破灭的年代,张冀光的企业还能毅然挺立。 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张冀光,对于市场的判断有自己的“固执”。上世纪末,互联网风起云涌,“互联网是免费的”概念深入人心。很多家免费为中国企业申请域名、建立网站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对收费的中国企业网无疑是致命的打击。那些网站的概念是,通过“免费”和广告吸引足够的点击率和眼球,然后就融资甚至可以就此去上市。 张冀光想不明白,只给中国企业申请一个域名、建立一个简单的网站,没有提供任何附加值服务,就能只凭点击量的概念上市,是有问题的。他坚信:服务是有价值的,不收费就不能建立真正的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和义务。就这样,张愣是苦苦坚持到了泡沫来临的那一天,从而成为早期收入最多的互联网服务公司之一,并创造了中国互联网面对面营销的服务模式。在泡沫崩溃后的互联网寒冬,他们的企业不但是没有被冻僵,反而成就了中国最大的企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公司。 “现在想来,那就是泡沫,可那时候不知道,只认为没有提供服务,就没理由挣到钱。我不在乎第一次从客户身上拿回多少钱,但一定要拿回钱,不提供免费服务。”这就是张冀光对“盈利”二字的诠释。 以信誉为生命 张冀光对业务是一把好手,对资本市场却并不在行。 当中国企业网想扩大规模的时候,一位投资者出现了,二人一拍即合达成一个协议,此人要收购张的60%股份。即使有过第一次CBR的失败经历,对于控股权,张还是没有过多的考虑,只要能把企业做好,别的都无所谓。就在达成协议的当天下午,另外一个人出现了,此人要以高出前者十倍的价格收购中国企业网。这种情况在互联网高烧的那个年代并不稀罕。 张犯愁了,虽然和前者达成的是一个非正式协议,但毕竟是先答应了人家,反悔后信誉就没有了,可是价格实在太悬殊了。张冀光给在美国留学的两个儿子打电话,开了一个越洋“四中全会”(有什么大事,张冀光夫妇都和两个儿子坐下来一起投票决定,戏称“四中全会”)。小儿子说:“小比大可能更好。”大儿子说:“好人有好报。” 此后的事实证明,张冀光得到信誉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张冀光认为,除了信誉之外,所谓得失,都算不上是什么失败或者打击。看着如今的铭万网越来越好,看着互联网业内的很多同行的员工或自己正在创业的年轻人都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如今都能各撑一片天,张冀光感到极大的欣慰和满足。有人说,张冀光是“黄埔网校”校长。张冀光说,与其说我们是企业家我们觉得我们更象老师。“树人立业”是张的铭万公司的一种特殊文化。 已经年过花甲的张冀光说:“我们从不认为自己60岁,而是50岁,我们经历的十年文革要除掉,那十年我们要挣回来。” 如今,张冀光夫妇,以及马为民的老母亲、张的老父亲、两个儿子(都在铭万网工作)和儿媳妇,孙子,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每天一起吃早饭,一起来公司上班。说这话时,夫妇二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感。“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受别人受不了的罪,挣别人挣不来的钱。”夫妇二人都很认可多年前媒体朋友送给他们的这句话。 现在,获得软银亚洲投资的铭万,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目前他所专注的就是如何把业务做好,如何把市场做大,“北京奥运会前上市,然后就可以退休了”。 采访结束时,张冀光请记者听听他们的企业之歌,夫妻二人不自觉得跟着一起小声唱起来,很投入。当我们走出办公室时,发现几位员工也不自觉地跟着小声哼哼起来,一脸满足轻松的样子。 张冀光, 铭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为民, 该公司总经理。 夫妇二人均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95 年创建中国商业资讯(CBR);1998年创办中国企业网,业绩达3个亿;2004年创办铭万网,并高速发展30家分公司,近3000人的服务团队。2005年获得软银亚洲注资,铭万预计将于2008年初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