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周刊封面报道:玲珑之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 14:57 《信息周刊》杂志 | ||||||||||
文/李黎 中小企业在商业科技上如何能做到小投入却部署周密,让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有恒斯康公司有自己的秘诀。 熊贤唐名片上的职位是北京有恒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有恒斯康)市场支持部
“公司领导很重视IT的作用,将IT部归入市场支持部是基于业务发展的考虑。”熊贤唐介绍,有恒斯康每年在商业科技上的投入是年销售收入的3%~5%,他认为公司对商业科技的重视程度和投入规模在中小企业中“很难得”。 尽管有恒斯康的规模不大,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去年的销售收入接近5,000万元——在国内这种规模的中小企业比比皆是,可是有恒斯康的IT和业务却因为水乳交融的组织架构,业务得以紧密地依赖于IT引擎而高速发展。成立十年来,有恒斯康的通讯产品已占据了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市场份额,同时销往海外20多个国家。 小而美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对商业科技的投入更谨慎,我们的每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而且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做出了创新性的应用。”熊贤唐对记者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用这句话形容有恒斯康的商业科技部署很形象。目前有恒斯康上了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网络安全平台、协同办公等系统,其中CRM和网络安全平台是根据公司的业务需求自行开发的。 在以前,熊贤唐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产品的库存盘点和原材料采购了。作为一家专注于数据通信产品制造的企业,有恒斯康经常要采购很多电子元器件和半成品。每当原材料入库时,不同的物料都要对其进行编号,林林总总的产品入库总是让工作人员忙得筋疲力尽,并且很容易出错。在制作库存报表时,以前的手工劳动效率低下,最重要的是,难以对库存量做出合理的分析,无法做到科学管理。 为了让采购、生产、库存和销售等环节高效地运转,有恒斯康采用了一家国内供应商的ERP软件。“我们购买的模块有采购、应付、销售、应收、库存、存货、总账、报表等模块联用,另外还有固定资产模块单独使用。”熊贤唐说道。 通过ERP系统的梳理,有恒斯康内部的业务流程更加高效。熊贤唐觉得贡献最大的莫过于采购模块,在这个模块里,只要将原材料的编号录入到信息系统,盘库时就非常方便,清点原材料时只需要输入一个关键词,就能查到该产品的相关信息。另外,在库存模块里,还设有安全库存量的预警功能,便于有恒斯康随时掌握库存情况。 在解决了公司内部的生产制造和物流问题后,有恒斯康将目光放在了客户关系管理上。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熊贤唐发现海外客户的需求和国内的客户有明显的区别,海外客户需要精准的信息,只要价格确定好了,对方发订单过来确认,公司便可以组织生产或者送货了。 在以前,有恒斯康通过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和海外客户联系,而问题在于,该公司的产品配置很细,有的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特殊化定制的,加上种类繁多,靠手工操作经常会出现误差,可是海外客户要求又比较严格。面对占据公司30%以上业务份额的海外市场,有恒斯康开始寻求行之有效的CRM系统。 “以前也想过外包,但是都不合适,最后有个下属公司自己开发了一套CRM系统,既经济又符合公司的业务需求。”熊贤唐说。这家为有恒斯康开发业务系统的是其下属的蓝阵斯康公司,除了为自己母公司做系统支持,蓝证斯康公司也为其他企业提供IT解决方案。 这套“按需定制”的CRM系统集成企业门户,把所有产品的信息放到网上,并提供了一个授权的登录页面,海外客户可以登录这个页面在线下单。有恒斯康收到订单之后,立即会在系统里出销售订单,而对方可以通过系统查看有恒斯康是否处理了该笔业务。 “以前我们的应答时间是两个工作日,有了这套系统,时间缩短到了一个工作日。”熊贤唐认为CRM系统的实施,可以缩短时差带来的工作延误,缩短对海外客户的供货周期。 由于公司发展迅速,业务量增长迅猛,而且涉及到国际贸易,很多数据需要运行在稳定安全的环境中,有恒斯康采用了可信网络安全平台为其业务护航。 熊贤唐介绍,这一平台由可信网络认证系统、可信网络保密系统、可信网络监控系统和可信数据管理系统组成。四个系统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根据用户特殊需求进行灵活的模块再组合。通过它可以实现对内网中用户、计算机和信息的安全管理,包括进行有效的用户身份管理、计算机设备管理、数据安全保密存储、防止机密信息泄漏。 在有恒斯康,信息系统甚至渗透到了每一名员工的日常工作流程中。熊贤唐告诉记者,在内部工作流程的管理上,公司采用了一套自主研发的协同办公软件。“公司在上系统之前,从普通工作人员到总经理,每个工作岗位都有固定的流程,系统的实施只不过将流程用IT手段固化下来。”他说。对于在内蒙古、福建、河北石家庄、山东济南等省市设立了分支机构的有恒斯康来说,协同办公软件保证了内部信息的畅通。 “中小企业的商业科技应用,最主要的是先要将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梳理好,然后再上系统。而且不要一味追求昂贵的产品,要选经济实惠并且适合自己业务需求的。”熊贤唐对中小企业的IT选型,提出了自己的忠告。 成长的烦恼 尽管在2006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调查中,有恒斯康名列中小企业的榜首,但是和国内其他中小企业一样,有恒斯康在商业科技的实施中也遭遇了许多成长的烦恼,其中既包括了中小企业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也有电子制造业的行业特征所带来的无奈。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员不足和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在无法购买外包服务的前提下,专业人员不足成了一个大问题。“我手下的IT部门有八人,在中小企业里算是配备不错的了,可是他们不仅要支持所有的业务系统的运转,在公司业务繁忙时还有可能会调到别的项目上去。”熊贤唐说。他表示,国内任何中小企业都可能遇到这种情况,当公司高速发展时,业务处于绝对优先的位置,而IT部门的人手有限,因此IT人员不可能完全专职地做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维护,当IT主管有心部署一些新的项目时,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熊贤唐表示,“我们也知道适合的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公司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可是公司发展速度很快,到处都缺人,比如我一直想部署灾难备份和灾难恢复的项目,工程太浩大,我的精力根本顾不过来。”他很实际,觉得中小企业不可能像大公司那样有一个庞大的IT部门进行所有系统的运维,因此努力做好IT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统筹规划,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矛盾。另外,市场支持部的管理架构多少帮了他一些忙,四个部门的整合,让他有更多的人员调度空间。“IT人员进入业务项目,可以更加了解公司的业务流程。”熊贤唐说道。他认为IT人员派到业务项目上去也是有收获的。 不过,熊贤唐最大的烦恼在于如何对上游供应商进行系统整合。对于电子制造业来说,快速反应的供应链是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上游的供应商能和电子制造企业一起联动。熊贤唐介绍,根据产品的不同,目前有恒斯康的供应链周期快的时候是半个月,慢的时候是45天左右。用商业科技武装了自己的企业,将制造、物流以及销售都纳入IT的轨道后,熊贤唐希望将上游供应商也纳入到系统里。 “如果我们突然来了一批订单,而在原材料不足的情况下,能通过网络及时让原材料供应商备货,这样可以加快供货速度。”他说。让熊贤唐失望的是,目前电子制造业上游的供应商信息化水平很低,难以做到系统的对接。 其实,有恒斯康同时也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和UT斯达康公司(下称UT斯达康)的上游供应商,按照华为和UT斯达康对上游供应商的信息化要求,有恒斯康正准备部署与华为和UT斯达康的系统对接。 但是作为中小企业,有恒斯康上游的一些电子元器件和设备供应商规模就更小,在成本压力下,不愿意在IT上投入。熊贤唐也经常和同等规模的企业同行交流,大家都为此而无奈。目前大企业的做法通常是对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商采取扶持政策,投入一笔资金,帮助其建立信息系统。可是中小企业资金本来就紧缺,自身的信息化投入就不高,难以顾及到上游企业。即便愿意对上游的供应商做一些投入,可是很多供应商根本没有信息系统,“哪怕我们开个门户,让他们登录查询信息,他们也无力做到。”熊贤唐的话反映了电子行业中小企业IT经理们遇到的普遍难题。 虽然面临着行业的普遍难题,但是熊贤唐仍然希望在其他环节用商业科技提升供应链速度。由于公司业务遍及海内外,物流速度也是公司管理层所关注的。不久前,熊贤唐与宅急送快运有限公司、中外运敦豪公司(DHL)和中铁快运有限公司商谈B2B对接。他希望能开发出一个系统,快运公司和有恒斯康可以互相登录对方的页面查询业务,以做到及时发货。“他们不太愿意开放系统,但是我们会尽力去谈,也会想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熊贤唐认为中小企业最大的特点便是灵活性强,这点也可以在商业科技的实施上得到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