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在华日企:三菱重工重建“师徒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11:32 金羊网-新快报

  如何把历史传承下来的技术传下去?不少日本企业想到了过去“原始”的“师傅带徒弟”的办法。

  1945年以后出生的日本战后“新”一代人,现在已经退休或者到了该退休的年龄。过去的60年中,日本工业从手工技术发展到领先世界的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转变可谓巨大。而后来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手工操作。表面上看,技术工人变得不
那么重要了,电子技术似乎能取代一切。

  然而,当这些掌握了高超手工技术的职工将要从企业内部退出时,日本企业却忽然发现,他们最缺的并不是先进的电子、机械技术,而是掌握在这些技术工人手中的手艺,缺了这些技术,企业甚至无法取得新的进步。

  如何把历史传承下来的技术传下去?不少日本企业想到了过去“原始”的“师傅带徒弟”的办法。

  三菱重工的中国总代表松平伸康就是这一方法的实践者。用他的话说:“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日本企业通常会用比较长的时间去培养一个职工。过去企业内实行的是师傅带徒弟,但现在都自动化了,师徒关系就变得不那么明显,似乎任何人经过培训后就能上岗。但我们忽然发现,日本的雇佣制度已经发生了变化,原先固定的现在变得不固定了。我们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制度。”

  终身雇佣制在日本的制造业中目前依然占主流。一方面是日本企业希望优秀的职工能为企业长期工作下去,但另一方面,在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不少日企不得不减员裁人,使终身雇佣制出现了裂痕。再加上近几年来大学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稍不如意就会辞去工作,能在企业连续工作三四十年的人少之又少。

  就业环境及条件的变化,使企业与职工双方都要开始寻找一种新的交流模式。松平总代表说:“三菱重工想到的是‘指导员模式’。由公司优秀的职工担负起指导员的工作,新职工在生活、技术等方面出现问题时,由指导员帮助解决。”

  指导员比较多的是通过在车间的共同工作、下班后的一杯啤酒,来加强与新职工的关系。一些日本企业最近几年还花了不少精力,把老技术工人的工作过程用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反复解读,希望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三菱重工更多地是让老职工把技术直接教给新职工。很多技术是集体合作的产物,在工作中的默契,这些只有在具体工作中才能学得到。”松平总代表说。一个上百年的企业是职工一天一天做出来的,其中的理念、行为模式,也需要有一个逐渐的理解过程。指导员用自己的行动传授给新职工的,正是这些理念和模式。

  想不到一个在全世界一年的定单金额就有3万亿日元(约2000亿人民币)的现代化企业,他们的技术竟有不少是通过这种传统的方式继承下来的,不能不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本报特约记者 王建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800,000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