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动漫的新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15:36 互联网周刊

  作者:崔瑜

  中国动画的冰河期已经太漫长,在数字化解决了制作周期长的问题后,中国动画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遇上了大部分文化产业所遇上的瓶颈,创意。

  10月27日的第四届网络文化博览会,户外有着异常清冷的空气,展馆内又是另一番
景象。在每场展会共有的高亢和强劲的音效中,来自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院长助理张福山和动漫画专业讲师陆杰通正在指挥着学生们把一溜电脑排开,他们要现场展示无纸动画的制作过程。但由于时间和设备都不那么充裕,他们顶多就只能演示着庞大流程中的一小块。

  这群年轻人把动漫数字化看成是动画创作空间的一次大扩充。但仅仅来自学院派的力量并不足以影响到动画商业的进程。由此可以想见,此次他们的北上展示,是为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动画公司,以学商力量共同开辟未来的重要领地。为此,上影的师生们在自己的展位前把“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和“无纸动画”字牌放在了最显眼的入门位置。

  这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无纸动画至少具备了10年以上的历史,但也就在最近几年,这一预示着动画历史变迁的新空间,才开始缓慢舒展。重返盛世毫无疑问是每个制作者的心头梦想,而达成这一愿望还需要凝聚科技之外的文化精髓,这是学商力量汇合的方向。   

  上个世纪的雇佣工

  如果把目光转向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也许你会感慨动画产业与电脑接轨的起点走在大多数产业之前。其实这并非中国动画之幸。实际的情况是,当时国外的大制作已经非常重视动漫的数字化无纸化这种技术,在原画的创意结束之前,一整套切割技术和关键帧生成技术已经在电脑上待命,他们能以最迅速的动作分割原画中人物的头像、动作甚至身体姿态和表情,然后在电脑上合成动画。全程的电脑制作能更快地生成动画的中间画样,它可以获得细腻的画面感与慢动作处理优势。

  而那个年代,中国参与最前沿技术的方式是,深圳等沿海城市出现一批中小动画公司承接国外大制作的部分外包工作,在策划、创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都已经定型的前提下,他们只制作某个指定的简单镜头。放在今天来看,这完全是中国科技现代化进程的又一个翻版,我们可以很容易从今天的软件外包中一窥当年全貌,比如日本、欧美的企业在软件架构、数值定义甚至是用户界面完成之后,将最不具技术含量却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重复性简单编程外包到中国。很显然类似的方式,对中国动画的数字化进程缺乏实质性的影响力。

  而与此同时,国内熟知的方式依然是手绘、甚至是剪纸动画。这些老办法最大的劣势在于手工程序的繁琐和冗长,陆杰通说,一部采用传统方式制作的动画,从创意到出品,可能需要长达5年的时间。

  5年对于信息产业是什么概念?摩尔定律说芯片上的晶体管和电阻器数量每18个月翻一倍,而更近一点的例子,我们还会看到网游界的盛大从崛起到上市只花了4年多的时间。这显然是一个与信息时代异步的例子。   

  不成功的拿来主义

  2004年时,为庆祝国庆55周年,央视曾经宣布将集中播出一批新中国成立以来获得国际大奖的经典中国动画片,这样的筛选能在某种程度上捧出那些中国现代动画史上集大成的作品,而让人汗颜的是,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几乎全是那些站在中国动画历史最深处的东西,比如1959年的剪纸动画《渔童》、1960年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和1980年的《三个和尚》。

  这些使用最古朴方式产生的动画作品,却有着现在的中国动画难以企及的经典创意。比如国内最享盛名的《大闹天宫》,它的制作者万氏兄弟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制作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一时名动五洲。中国动画曾经想把传统文化搬上荧屏,那些醉心于民间传说与古典名著的创作者们选择经久不衰的作品来实现理想,他们开创了中国动画的盛世。

  但这一切却在现在科技进步的年代远离。好像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国人期盼着更契合世界潮流,即使不求甚解也要努力看起来更炫更时尚,否则就是不合时宜。这股偏移了方向的风尚也同样流入动画创意之中。于是,离开了传统文化的土壤,创意班子成员们以改编古典名著在中国的土地上和日本人比拼高达、和美国人比拼蜘蛛侠一类的未来世界英雄时,落了下风。西方动画制作技术的精髓,在中国的根植是“形”而非“神”,这点或许是好事,内容的确需要本地化。但遗憾的是,我们只有古老的“神”,而不是现代的“神”。

  国内的小观众们也在失望,他们可能曾经对重温父辈们幼年时那个辉煌的《大闹天宫》年代抱过期望,但现在国内新作品总是不能满足他们,日本人成功地对中国未来一代进行了文化教育,中国的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一头扎进《灌篮高手》、《死神》和《网王》中,沉迷并且不愿醒转。这种文化上的传播非常眼熟,似乎在唐朝发生过。那个年代中国还依靠了宗教才把文化传送到隔海相望的日本岛屿。现在一切倒过来了。   

  黄金年代?

  掌握决策权的官方似乎在这两年有了新的想法,他们对动画这些过去常被忽略的“小孩子玩意儿”开始产生了兴趣。从2004年开始,陆续有地方电视台分配出更多的时间段来播放中国动画,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这几个主流城市之后,又出现了成都、常州,这些二级城市开始响应动漫产业的政策。

  到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有了新规定,从9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在每天17时至20时之间,禁播外国动画片。而此前根据央视的数据,未来3年,我国动漫节目年需求量为180万分钟。

  这种扶持从另一个角度看,除了产业因素,可能还包括争取文化的影响力量。但无论如何,对于长期难有起色的国内动画而言,仍然是福音。只是观众的心理预期并不是一纸公文可以决定,这个黄金时机对中国动画的要求不外是更精彩的创意和更见效率的制作方式。   

  创意的DNA

  寻找好的想法策划好的脚本,再利用动画最前沿的科技,可能是中国动画绝处逢生的希望所在。对气鼓鼓并自视甚高的动画界专业人士来讲,当前要着急的事情已经不是忙着和否定国产动画的观众与评论者们争辩出输赢,天降的黄金时机来得如此急促,怎样赢得国内掌声进而成为世界经典,顿时变成他们最看重的问题。

  在中国动画自主创意、自主技术到出品的完整制作链条上,三辰卡通算是难得的代表。基于创意和市场的把握,三辰卡通的首部大型动画选择了科普题材,1999年制作大型科普动画《蓝猫淘气3000问》首期100集播出后,很快得到了全国281家城市电视台的欢迎,前后总共制作了3000集,继而开始销售往16个国家和地区。三辰卡通把这看成是三辰在创意和技术上的成功起点。

  通常我们会把某个产品的成功创意归功于这家公司所拥有的创意人才。但是在采访中,三辰卡通的有关人士这样向记者描述他们的动画创意力量:“如果你进入在长沙麓谷软件园的“三辰数字卡通城”,你会看到我们整体的原创力量,那里有近千人的动画基地。创意人员可能是毕业自美术学院的学生,最开始只具备平面设计或者手绘动画的技能,但是进入我们的团队后,培训部门会给他们启迪,他会学着掌握艺术感……”

  上影的陆杰通则这样评价:“国内的动画公司,大多数成员都是在项目中学习,无论是创意、还是制作技术。”陆杰通所在的上影动画学科实际上已经走在了国内200多所动画学校的前列,他们把动画创意的课程融进了动漫画专业中。这个专业的师资力量主要来自动画公司的编导,而现活跃于各大动画公司的编导,也许是从长期与动画导演合作的影视编导转型而来,也许是儿童文学的故事创作者,比起最初动画的商业与院校培养分离的状况,已经向前迈了一大步。

  陆杰通很看好这样的方式:“我自己也在从事动画脚本的创作,我们需要和动画的商业进行结合,把最新的理念传达给学生,鼓励他们进行更大胆的尝试。”他自己最开始进行无纸动画人才培养始于上影的一次暑期班教学,30人的小班教学效果良好,让他更注重在这一个前沿产业的师生互动中尽可能用年轻人的思维把握创意,这样才是消除代沟的有效手段。

  更重要的事情是产学研的结合。数字化制作需要的资金、设备和人员,都远远超出了国内最常见的工作室这种小规模制作体能支撑的范围,只有依靠大实体的强强合作,才能尽快拿出好的作品。

  在10月27日的网博会上,吉林动画学院艺术学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杭州动漫基地等学研所在,和各大游戏动漫公司一起展示他们对于技术和商业的理解,以谋求共同创新。在私下,三辰卡通也正在积极尝试与还在学校中的动画专业学生展开接触,通过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尽可能早地发掘他们的艺术感,为动画的商业所用。   

  数字化格局

  国内的动画投入与制作链条最成熟的还是手绘,1秒24帧快闪有12张动画重复两次。再往前看,在全手工制作的年代,比如从1960年至1964年的《大闹天宫》,万氏三兄弟历时四年绘制近7万幅画作。

  但在数字化决定一切高效率的今天,中国动画需要迎接新工具。陆杰通说,无纸动画可以轻松达到1秒24帧24张动画出现,应该把这看成是动画制作的新空间,也是能支撑起更多更好创意的方式。

  三辰卡通的聂金星举例说,过去的木偶动画,比如著名的沉香劈山救母《西岳奇童》,一个人物会做十几个头像,不同表情出现在分镜头里,但最多的表情也只能达到16个或者20个,用手绘完成这种三维,扫描上电脑也只是在某一个镜头上达到了一个三维的效果,但每一个画面之间,仍然会保留断点和缺口。而现在凭借无纸动画这样的全数字化制作,你可以设想创造人员在各个不同的电脑上完成图像、声音、渲染流程,各种技术的软件得以串联起来,计算机在数秒中能够完成这个渲染技术,创意人员只是帮助计算机分割建模,其余依靠电脑来合成。从早期的《蓝猫淘气三千问》到现在的《青青号》,都是借助了数字化的成果。电脑载体代替手绘之后,可以承担成以往对手绘流程而言过于高昂的更多细节制作,甚至包括制作反复带来的浪费。

  三辰卡通也由此具备了从创意到出品的资本,他们被列入国家863科技项目的“卡通动画制作的软件集成系统”,正是国内自主

知识产权的无纸动画技术代表,从而避免了重复上个世纪承接简单外包工作的命运。

  “我在手绘动画上有了十几年的教龄,无纸动画上的经验也超过了4年”,陆杰通说,“我的看法是,过去擎肘动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数年的制作周期,但是无纸化提高了效率,也节约了成本。”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已经率先开设了这门课程,目前进行还不到一年,他们还在“快乐驿站”节目的上海制作中心开始了与央视合作,以无纸动画的形式来制作节目,每天的节目播出时间约为30分钟。

  而作为国内传媒的巨头,央视已经表现出对这种更具效率和出色演绎方式的强烈兴趣,今年6月,他们采购了北京迪生通博科技有限公司所代理的38套Harmony无纸动画软件,按照陆杰通的说法,这样一套价格高达20多万人民币的国外动画制作软件,是大多数国内动画科研机构和公司想买而买不起的。央视的大手笔无疑会给中国动画制作带来更高的质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