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晶龙:阳光灿烂的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0:56 《IT经理世界》杂志

  在市场火爆时,晶龙需要在低成本之外寻找更多的竞争优势。

  胡媛/文

  宁晋县地处冀中平原,距北京300多公里。高速公路去年刚刚修通,至今还没有通铁路。

  宁晋县是全国小麦、果品、奶肉牛和瘦肉型猪的生产基地县,全县约70万人口,绝大部分属于农业人口。

  但是宁晋县委每季度都会专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研讨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来自省里甚至北京的领导到宁晋参观、调研,更让县里领导为难的是,很多客户甚至拿着省里领导的条子找到了县委。

  这是因为这个小县城出了家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企业——河北晶龙集团。靳保芳是晶龙集团的董事长,用这位土生土长的宁晋人的话说,“县里把我们看作是眼珠子!”

  单晶硅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原材料,2005年晶龙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4.73亿元,利润3.11亿元,为宁晋县财政贡献了1亿元的收入,占全县总收入的1/4。更重要的是,晶龙让宁晋这个农业大县一下成了河北省乃至中国的新能源基地。为了表示他们的重视,宁晋县甚至专门为晶龙命名了一条大街。

  不过说实话,县里大部分人都搞不懂单晶硅“这个物件(当地方言)”到底是什么,就连靳保芳的夫人也只是知道丈夫做的是“高科技”。

  撞上火爆的市场

  2003年的时候,晶龙还只是宁晋县电力局下属的一家企业,收入3亿元左右,在当地远没有现在知名。那时候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处于低谷,靳保芳每天要为单晶硅卖给谁发愁。哪想到接下来的两年,市场突然大转弯,这个产业突然崛起。在这个行业做了10年,如此火爆的场面,靳保芳也是头一次遇到。

  不久前举行的一次太阳能光伏产业博览会上,晶龙集团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都是要买我们产品的。”不过令人失望的是,晶龙集团的订单排到了2008年,“现在就是先付款也有可能买不到我们的单晶硅!”靳保芳感慨。目前晶龙集团的主要产品单晶硅价格已经从每公斤60美元上涨到180美元,仍然供不应求,就连他们的废料都有企业花高价收购。几个月前靳保芳就以每公斤50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当年舍不得当废品卖掉、攒了10年的“锅底料”全卖了出去,“市场太火了!”这有些出乎靳保芳的意料。

  有数据显示,最近5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平均增长率为36.8%,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来自日本和德国。1994年日本政府开始推广太阳能光伏产业,2004年德国政府重新修订《可再生能源法》,通过政府补贴使德国光伏发电系统需求大幅增长,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系统装设地区,装设容量同比增长152%。德国政府的推动大大刺激了全球光伏产业发展。2005年年底,主要为德国出口太阳能电池的无锡尚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之后一夜成名,太阳能电池企业超过20%的利润率更是吸引大量国内企业涉足这一领域。

  单晶硅经过切片后得到单晶硅片,单晶硅片可用来加工成太阳能电池。从整个产业链情况看,从下游的太阳能电池封装、太阳能电池组件到上游的单晶硅、多晶硅,越往上游走,对资本和技术的要求越高。尤其是在多晶硅生产领域,全球只有美国、日本、德国几家企业掌握大规模生产技术。这就导致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全球形成一个喇叭口结构,越接近终端市场,喇叭口越大,而越往上游走,口越小。“10个需要硅片的,只有1个供硅片的,始终达不到供需平衡。”在晶龙长长的客户名单上,排在第一个的就是无锡尚德。

  目前晶龙的单晶硅片已经由2年前的25元涨到55元,卖谁不卖谁,都是晶龙说了算。2005年晶龙生产单晶硅1126吨,单晶硅片1500万片,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靳保芳自己都没有料到,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高峰来得这样势不可挡,而且一下子将河北宁晋这个并不知名的小县城推上了风口浪尖。这回他算是选对了行。

  入对行当选对伙伴

  靳保芳自己也没有想到,晶龙会成为单晶硅的全球第一。当年与日本企业松宫半导体株式会社合作谈判成功后,双方企业负责人在

石家庄火车站广场合影留念,因为当时的宁晋找不出可以作为背景的标志性建筑。这张照片至今仍挂在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能够在光伏行业做到今天,晶龙得益于两个重要的合作伙伴: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研究所和日本松宫公司。

  10年前为了解决县电力局分流职工的就业问题,担任电力局局长的靳保芳决定创办第三产业。创业之初他曾尝试做鞋,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每人一双鞋,那是多大的市场啊!”但因为定位太低,再加上市场、技术等原因,鞋厂很快就垮台了。做鞋没有成功,靳保芳又想学临近的沙河电力局办再生玻璃厂,没想到人家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既有市场又有成本优势,靳保芳又失败了。

  经过这两次失败,靳保芳感觉到要想赚钱一定要做别人做不了的东西,他开始寻找一些“高科技”的项目。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靳保芳听说有位宁晋老乡在河北工业大学担任半导体研究所副主任,手中有些获国家专利的成果,虽然靳保芳当时根本没搞懂那个叫做“中子嬗变掺杂直拉单晶硅”的技术到底能干什么,但他还是决定找老乡试试。

  不过靳保芳的老乡关系却并没有打动河北工业大学的任秉彦教授。任教授的理由很充分也很简单,宁晋一没有资源,二没有人才,怎么搞高科技?被拒绝之后,靳保芳没有气馁,他一边学习单晶硅知识,一边不断拜访任教授。拉制单晶硅是一个高能耗产业,电力局的背景再加上靳保芳诚恳的态度最终打动了河北工业大学,就这样靳保芳入了行。

  虽然有电力局的背景,在资金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任教授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宁晋本地根本没有合适的人才,而且也吸引不到外面的人才。为了让“乡土人才”快速成长,晶龙面向全县高考落榜生招聘,由任秉彦教授出题考试,合格者分期分批送到北京、天津进行培训。先到河北工业大学学习拉晶知识,再到北京的605厂实习,从当学徒开始,掌握拉制单晶硅的工艺流程,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晶龙培养了自己的“子弟兵”。

  不过在晶龙成立的最初几年,绝大部分业务还属于“来料加工”,特别是为北京的605厂。由于任教授的关系,605厂经常在生产任务紧张时,外包给晶龙一部分加工业务。就是在为605厂做来料加工的过程中,他们结识了另一个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日本松宫公司。

  现在晶龙集团的大门外还能看到一个高达10米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松宫让宁晋走向世界”,这句话一点不假。日本松宫公司是全球太阳能领域最大的硅片供应商,他们要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靳保芳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对于单晶硅生产企业来说,固定资产和人力成本占据其中很大比例,松宫公司就是看中了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靳保芳算了一笔账,在宁晋135个人的工资仅相当日本的7个人,而在中国建同样规模的生产车间,投资仅是日本的1/4,这些都成为吸引松宫向中国转移生产能力的因素。不过要想吸引一向谨慎的日本企业投资,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松宫的创始人松宫律夫一共到宁晋考察了5次,考察的内容不仅包括企业经营情况,还有政治、历史和地理环境。“他用过我们的产品,知道我们的技术水平。”而靳保芳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也对促成这次合作起了不小的作用,老松宫觉得靳保芳诚实、可靠。经过慎重考虑,松宫终于决定到宁晋来投资,这在当时的宁晋县,可成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

  有了松宫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晶龙算是真正进入了太阳能光伏市场,产品主要是单晶硅棒,供给松宫,再由其深加工后销往全球。为了能够与日本企业长期合作,靳保芳在一些细节上很注意,比如在工厂的大门口特别突出“松宫”两个字,在车间中悬挂松宫领导人的照片。更重要的是,靳保芳在合作过程中很讲信用。由于每月要向日本发货,有时由于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设备检修等原因会延误成品发运,为了按时交货,靳保芳宁可多花三四倍的价钱空运,这些让松宫与晶龙的合作进行很顺利。而在与松宫的合作中,靳保芳慢慢掌握了生产太阳能级单晶硅的技术,除了为松宫供应单晶硅外,晶龙也尝试着自己向太阳能光伏市场拓展。

  居安思危延伸产业链

  2005年开始,作为原材料的多晶硅持续涨价,晶龙的单晶硅也跟着涨,但靳保芳感觉不踏实。看着卖单晶硅赚回的钱,靳保芳觉得“这是暴利”。太阳能产业这段阳光灿烂的日子还能持续多长时间呢?他觉得市场不可能永远这样。

  硅片行业的起起落落,靳保芳经历过三回。市场供应紧张时,将产品带到广州的机票都是对方报销,低谷的时候,靳保芳自己要出去打市场,做公关。2003年以来,随着半导体行业慢慢复苏,加上光伏行业的爆发,让作为原材料的多晶硅出现严重紧缺。

  拉制单晶硅的原材料是多晶硅,除此以外,高纯度多晶硅也是半导体级硅片的主要原料。经过浇铸的多晶硅也可直接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而大规模提炼多晶硅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作。一条多晶硅生产线至少需要10亿~2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建设周期至少需要两年半,这些因素造成了从去年开始全球多晶硅市场紧缺,价格一再攀升。中国虽然有几家企业生产多晶硅,但每年的总产量不足100吨,仅晶龙每月用量是150吨,国内供应根本无法满足光伏企业需求。

  去年靳保芳出国的最大收获就是拜访了美国的海姆洛克公司,这是世界最大的多晶硅供应商,产量占全球的1/3。晶龙与海姆洛克合作了很多年,用靳保芳的话说,当年海姆洛克产品卖不出的时候,晶龙维持了与它的供应关系,而且还无条件接受了它生产的次品,这为晶龙在争夺原材料的战斗中争取到了有利的位置。海姆洛克不仅将晶龙列为全球重点扶持的企业,而且2006年给中国的三个供应份额中,一个给了台湾一家企业,另两个都给了晶龙,价格远远低于其他国内企业。

  但是靳保芳也看到几乎所有的多晶硅生产商都宣布了扩产计划,“也许到2007年多晶硅紧张局面就将缓解。”而且国内有16家企业宣布上马多晶硅项目,“中国企业起来往往会造成世界多晶硅过剩。到那时,核心

竞争力就是技术、光电转化率以及价格了”。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靳保芳这样为晶龙的未来定位。

  面对未来的挑战,靳保芳准备在产业链上做文章。为了能够控制成本,围绕主导产品单晶硅生产,晶龙集团横向拓展产业链,成立了一批与主业相关的企业,如高纯石墨加工厂、高纯石英坩埚厂、多晶硅选料厂、真空泵修理厂、石英材料厂、包装材料厂等。靳保芳说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既解决了某些产品依赖进口的瓶颈,大大增强了晶龙的市场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生产成本。石英坩埚是拉制单晶硅过程中最主要的消耗品,过去只能由美国通用等3家公司生产,晶龙每年的投入大约在5000多万元,但现在通过自主研发,晶龙石英坩埚完全实现了自产,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还拉低了全球石英坩埚价格。这让晶龙集团的单晶硅在成本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靳保芳希望晶龙能够继续向下游延伸。他找到了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太阳能电池研究所作为合作伙伴,成立了以生产太阳能电池为主的晶澳太阳能公司,目前其太阳能电池的平均转换率已经达到17%。靳保芳计划今年建设5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和15MW太阳能组件生产线各一条,而在2010年,将太阳能电池片产能提高到200MW/年。有自己的单晶硅做保证,靳保芳希望晶澳能够为下一个10年的增长提供充足的动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