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专家称发展核心技术必须依靠国家意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19:0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要加快我国电子工业掌握核心技术的进程,必须依靠国家意志,依靠国家的力量,依靠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必须高举国家目标旗帜,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必须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力戒浮躁。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张复良

  我国电子工业核心技术缺失现状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我们研究电子工业的今天,需要研究电子工业的昨天和前天。要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寻求规律,判定我们前进的方向。

  总结经验很重要。以史为鉴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在新的征程中少走弯路。有一个传说中的故事说,一个西方记者见到毛泽东,他说毛主席你的战略、战术真厉害,毛主席回答说,我就是一条,注意总结经验。我们不必拘泥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重要的是这个故事道出了一个哲学原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求规律,上升为理论,返回来用以指导实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毛主席讲过多次,人的正确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实践中来的。遵义会议总结了长征开始以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仔细想一想,毛泽东思想不就是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吗?我国电子工业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究竟积累了哪些经验?这是一个很需要研究思考的问题。

  我在电子工业战线工作50年,算是个老兵,也可以说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之一。我并不认为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就是对的,我只是想把它讲出来,同大家讨论,探讨我们前进的路子。

  我在做了反复认真地思考之后,形成了几点管孔之见,概括起来最重要的有几点:

  发展核心技术必须依靠国家意志

  我国电子工业是作为一个配套工业发展起来的,首先是为飞机制造业的发展配套,为此建设了若干电子工业企业,成为我国电子工业最重要的家底。尔后又为核工业、宇航工业、造船工业和兵器工业配套。因此,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依存于其他工业的发展。决策部门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认识到应当把电子工业的发展摆到战略位置上来,但在实际上始终没有解决。对电子工业的基本建设投入和科研投入长期处于临界值以下,难以支持一个战略性高技术工业的发展,因而也就难以掌握核心技术。

  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电子工业企业还没有发展成为像西方跨国公司那样强大,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比较差,科研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的建设,决非短期内能够见效。从实际出发,要加快我国电子工业掌握核心技术的进程,必须依靠国家意志,依靠国家的力量,依靠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一种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把发展核心技术交给市场去办。我并不认为市场经济是万能的,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市场经济的力量还没有那么强大,实践已经证明,仅仅靠市场的力量,掌握核心技术的进程是没有保证的。我国“两弹一星”就是依靠国家意志取得成功的案例。韩国在

半导体工业、移动通信和
液晶
显示器方面实现后来居上,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依靠了国家的支持。

  发展核心技术必须高举国家目标旗帜

  迄今为止,我国发展电子核心技术,没有举起国家目标的旗帜。我国要不要发展自己的计算机技术体系,要不要发展自己的软件技术体系,要不要发展自己的微电子技术体系?多年来在这些重大的战略问题上,意见分岐,摇摆不定,没有能够举起国家目标的旗帜。直至今天,究竟应当由谁举起国家目标的旗帜,也很不明确。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是不是要一步一步跟着人家走?我们要不要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我们应当建立一个怎样的技术体系?在软件方面,我们要不要发展自己的操作系统?

  上世纪80年代,一些观点反对发展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认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而在一个芬兰人发展出开放源码的操作系统后,又认为中国人也有能力、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对微电子工业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争论最大。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发展微电子工业,认为美国的微电子又便宜又好,我们买来用就行了,不必花那么大的投资去搞微电子。对这样许多高层次的战略性的问题,如果不举起国家目标的旗帜,如果旗帜不鲜明,怎么能组织和引导我们的力量呢?

  自主创新是发展核心技术的根本途径

  建国以来的实践证明,凡是买不进来的技术,我们都搞上去了。“两弹”是买不来的,自己下定决心搞就搞上去了,而且搞得很好,搞得很出色,搞得很精彩。核潜艇是买不来的,毛主席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结果就搞出来了。凡是能买进来的技术,例如航空和电子,就稍逊风采。这中间包含着什么道理?买不进来的东西,自己下决心搞,走自己的路,开始的时候很困难,要经受失败,经受挫折,但越搞越会搞,越搞胆子越大,人才也出来了,结果就会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能买进来的东西,引进技术建立工业,开始的时候比较容易,比从零开始起点高,但依靠别人的技术,束缚了自己创新思想的发展,对长远发展自己的技术、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如果依靠引进一代一代技术发展工业,或跟踪、模仿别人的技术,就会造成不会走路的局面。

  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是伴随航空工业的发展成长起来的,所谓一代飞机,一代电子,是依靠成套引进前苏联的技术、工厂设计和装备建立了工业的基础。在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条件下,我国一穷二白,只有前苏联能给我们提供技术援助,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争取到前苏联的援助也是不容易的。人不能超越历史,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而空发议论。问题是在技术上形成了“一边倒”,认为苏联的技术是最好的、最先进的,其他西方国家的技术是资本主义的。改革开放后又出现了另外一个“一边倒”,似乎只有美国的信息技术是最好的,结果就跟在人家的后面走,造成了新的思想束缚,似乎美国人没有的技术,我们就不可能去搞。一种观点认为超越Intel、超越微软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跟踪、模仿,超越是不可能的,只有自主创新才有机会和可能超越别人。无锡永中软件公司以不足300人的队伍、不足1亿元的投入,在办公软件上超越了微软就是证明。中央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英明决策,这对电子工业发展核心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展核心技术需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力戒浮躁

  我个人感觉在我们的环境中,存在着很浓厚的科学技术迷信。我们的一些专家唯美国技术是从(请原谅我的冒犯,多有得罪),对自主创新缺乏信心,对创新性的构思,往往很难给予支持。仔细想一想,这也并不难理解,我们现在当事的专家,他们当学生的时候,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就是Intel的CPU、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其他软件,等他们当教授、专家以后对学生讲的还是这套东西。因此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专家,就只熟悉美国的技术。离开美国技术的轨道,就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是。我们应当注意防止以美国技术为主导的倾向对自主创新的抑制作用。

  中国有一个叫刘大力的人,20年前就敢于向美国的CPU系统结构提出挑战,创立了宏指令CPU系统结构,但历经艰苦奋斗,生存至今天,仍没有得到国家的支持。我国计算机界的老前辈、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张效祥院士,慧眼识英才,一开始就极其支持刘大力的创新思想,并亲自将刘大力发明的CPU系统结构命名为宏指令系统结构。至今,张先生仍非常支持刘大力的发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位年轻的院士下车伊始就说:刘大力,你这样的条件要研发64位的CPU,不可能,不可能。很清楚,因为刘大力的CPU同美国的不同,一个很容易作出的结论就是不可能。

  这件事情表明,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我国的科技管理决策系统,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改造我们的决策系统,使它有利于支持自主创新的项目。要注意防止对成熟技术熟悉的专家垄断决策系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发展核心技术,要有耐性,不能企求短期效应,浮躁是没有出路的。

    相关新闻

    专家称中国不搞核心技术将遭夺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800,000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