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液晶周期”袭来 面板业年前能否突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 15:44 中国电子报

  本报记者 梁红兵 樊哲高

  根据著名的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的最新报告,由于季节性的电脑和电视机需求增长,今年第四季度全球市场液晶面板的价格有可能上涨。DisplaySearch预测,用于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小尺寸液晶显示面板的平均价格将从7月份的104美元上涨到12月份的118美元;同期,用于台式电脑屏幕的液晶显示面板均价也将从122美元上涨到147美元;而用于生产
电视机显示器的大尺寸液晶面板的价格将从399美元上涨到409美元。

  报告认为,第四季度液晶显示面板涨价主要归因于年底是销售旺季,电脑和电视机的旺销将带动液晶显示面板的销售。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液晶面板供过于求达10%,其价格持续下跌。随着年底销售旺季来临以及各液晶显示面板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这种状况有望在年底前得到改善。但是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虽然据估计第四季度液晶面板需求量将回升,但过剩率仍可能达到6%。面板业面临“液晶周期”新一波低谷的考验。

  大尺寸液晶电视“提气”

  由于上半年液晶面板库存加大,造成面板价格一路下滑,使得面板厂商“叫苦不迭”。不久前,韩国LG飞利浦(LPL)率先公布其第三季度财报,净亏损达3210亿韩元(约3.39亿美元)。

  到记者截稿时,除了LPL和三星,其他面板厂还未发布第三季度财报,但综合各机构的预测,多数面板厂商的获利将不会太乐观。虽然友达第三季度营业利润率预估可提升至3%~4%,获利新台币10亿~17亿元(约合人民币2.5亿~4.3亿元),部分机构甚至乐观预期友达单季将获利约新台币25亿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友达第三季获利极可能比第二季度增加,但友达将认列多少金额在明基亏损上,将是影响友达第三季度获利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奇美方面第三季获利表现则主要取决于第二季度过高库存所造成跌价损失幅度,多数机构预估,奇美第三季度将处于损益边缘,就算有获利也将仅是小赚。

  三星虽第三季度赢利,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一大半。根据三星电子第三季度财报,其TFT LCD面板事业由于与索尼合资面板厂策略奏效,面板事业该季度营运获利为1600亿韩元(约1.7亿美元),获利较2005年同期降低46%。据分析,带动三星获利的主因,正是40英寸液晶电视的热卖和17英寸显示器涨价。据DisplaySearch资料显示,2006年第三季度三星40英寸及46英寸出货可望比上季度增长39.6%,达165万片,其中,40英寸出货量可望首次超100万片。同时,三星17英寸面板单月出货也已超过100万片,与华映并列前两大17英寸面板供应商。

  而且,三星认为第四季度大尺寸液晶电视比重会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其高画质(Full HD)液晶电视的投放,面板事业的表现会更好。三星预估2006年11月Bordeaux系列的液晶电视可销售达200万台,并认为欧洲市场、美国市场的成长力最强。三星表示,该公司持续扩增7代线产能,预计2006年第四季度月投片产能将增加至15.1万片,以应对年底采购旺季的到来。

  产能增加主要在G6以上线

  DisplaySearch发布第四季度液晶面板价格上涨的报告之后,日前又调高2006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预估,调幅将近10%。年初,DisplaySearch预测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4600万片,最新的预估则是,全球面板厂商今年将出货5040万片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比去年增长77%。同时DisplaySearch预测,到2009年时,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将倍增至1.07亿片。另一家研究机构iSuppli对面板业亦作出类似的乐观预估。iSuppli指出,电脑及超薄电视用的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全球出货量,经过上半年的疲软表现后,下半年料将加速成长。

  但是库存的压力仍是飘在面板产业头上的乌云。实际上,年初彭博信息就预计今年业界仍将遭遇面板供过于求的挑战,其他市场调研机构和科技产业投资分析师也都对2006年的TFT-LCD市场表示出担忧,普遍认为困扰TFT-LCD产业的液晶周期已再度来临。

  分析2006年面板业现状,从供应端来看,业界预计到2006年年底,全球将建成15条5代(含5.5代)线、6条6代线、4条7代线和1条8代线。2006年5代线产能将微增24%,6代线及6代以上线产能则将大幅增加189%。

  从需求端来看,预计2006年市场需求仍将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主流产品尺寸面积持续增大的趋势将延续。预计2006年全球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的需求分别为1.22亿台、0.72亿台、0.43亿台,市场需求将分别保持20%、22%和90%左右的增长态势,市场“渗透率”也将分别提升至78%、38%和20%左右。

  因此,乐观派认为,综合考虑到液晶周期的规律性、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库存周转周期等多种因素,预计2006年整个TFT-LCD产业供需仍将保持动态平衡状态,产业仍处景气复苏态势,上升周期可望持续到2006年年底。而且乐观派还指出,未来两年建10代线迫在眉睫。此前,市场上就有传言称,夏普将投资42.5亿美元在日本关东地区建设全球第一条10代TFT-LCD生产线,预计于2007年第三季度动工,2008年中期开始生产,玻璃基板规格预订为2850mm×3050mm,经济切割规格为8片57英寸、6片65英寸面板,然而这一消息并未获夏普官方证实。

  “液晶周期”催生寡头现身?

  一次次“液晶周期”大浪淘沙,使液晶产业逐渐从集聚走向寡头垄断。专家指出,TFT-LCD产业真正的产业化进程开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目前主要集中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从产业演变曲线来看,整个产业版图已处在集聚成形阶段的中、后期,未来产业的寡头垄断态势隐约可见。

  从地域分布来看,目前主要的面板制造厂商悉数聚集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大陆地区。无论从产值还是产量的角度来衡量,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市场份额都十分接近,合计占有全球市场的八成以上份额。日本厂商由于战略转型考虑,已经在大尺寸面板领域丧失了领导权,仅有夏普和ISP两家厂商依然聚焦该领域,其他厂商都不同程度地转往中小面板领域发展;而我国内地厂商虽然正在迎头赶上,但目前的市场份额还较小,仅2%左右。

  根据惯例,如果以产业内最大三家公司的市场份额累加值来说明产业集中程度和竞争强度,则从2001年以来的几年来看,面板产业日趋集中。一般而言,业内最大三家公司的份额等于40%是产业规模阶段与集聚阶段的分水岭,而大于70%则表明产业即将进入垄断平衡阶段。从统计数字来看,2005年全球前三大厂商三星、LG飞利浦与友达的市场份额已高达近60%,这充分说明目前产业已处于从集聚阶段向平衡垄断阶段演变的过程中。而以2006年友达对广辉的兼并为标志,新友达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预示着并购必将会成为未来面板产业演进的一条主线。

  在面板产业,“每18个月玻璃基板尺寸翻一倍”摩尔定律自2000年以来俨然在不停上演“悲喜剧”。分析人士指出,历史上,每一次面板生产线的升级,的确都带来了成本的大幅下降、新需求的急速膨胀以及厂商利润的大增,但问题是,这种“良性互动”有止境吗?事实上,玻璃基板尺寸增大所带来的巨额投资以及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已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本下降的空间;而供应增长的阶梯性以及需求爆发的不确定性,更是使得产业供需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从而对厂商的获利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资料显示,以往厂商投资5代生产线的投资回报率高达30%以上,而以目前的产业竞争态势来判断,投资7代生产线的回报率可能会大幅缩水至4%-12%之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