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环球时报:走进复苏中的美国硅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 08:52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走进复苏中的美国硅谷

  1938年,惠普公司就在这间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市的简陋车库里诞生。惠普公司一些开创性的做法对于硅谷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间车库后来被美国当地政府正式命名为“硅谷诞生地”。

  企业开始稳步发展 研发保持世界领先

  “硅谷”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名字。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高新技术园区,美国的硅谷在其成立以来的近半个世纪内一直被认为是新经济成功的典范,“硅谷效应”还扩展到了世界各地,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硅谷”建设计划。然而,2000年新经济泡沫突然破裂让硅谷遭受沉重打击,公司成批地倒闭,员工流离失所,心理治疗所里人满为患……在一片喧嚣过后,曾经创造神话的硅谷似乎已渐渐被人遗忘。如今,6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现在的硅谷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硅谷进入平稳发展期

  不久前,《环球时报》记者前往硅谷,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硅谷目前的情况并不像外界想象得那么凄惨。经过几年的震荡、调整和重组,硅谷现有科技人员的数量只比2001年少了25%。

  太阳微系统公司的华裔高级电脑工程师戴维告诉记者,当年硅谷经济出现滑坡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卖不出去,经过近两年的淘汰,留下来的都是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公司,而硅谷的经济也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止跌回升,尽管回升的速度非常缓慢,但却进入平稳发展时期。目前硅谷每个员工的平均产值为17万美元,比全美的平均水平5.6万美元高出两倍还多。硅谷员工的平均收入是6万美元,比全美的平均3.08万美元高出近一倍。

  硅谷的各大公司在科研、产品研发方向上也各有侧重。目前在甲骨文公司从事联合通讯软件设计的李博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硅谷企业主要是信息技术产业,其高精尖发明创造和获得批准的专利,每年都在6000件以上,约占全美总数的9%。

  一位曾在硅谷生活多年的华人这样说道:“走进硅谷,你能看到上百万优秀的硅谷人在静静地舔着伤口,眼睛亮亮地看着远方。”硅谷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并非偶然。除了宜居的优良环境外,世界一流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两年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也吸引着全球,特别是亚洲各地的高素质人才汇集于硅谷。其次,风险资本的投入为高技术公司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十分必要的条件。据统计,全美风险资本的1/3投资在硅谷。三是硅谷是全美人口最多元化和素质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地区250万人口中,白人占48%,西班牙裔和亚太裔各占24%。2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43%拥有学士学位。四是硅谷鼓励冒险精神存在和宽容开放的文化氛围。五是政府与公司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在硅谷创办和关闭公司手续简便,费用不高。

  然而,人们也应看到,近年的硅谷早已不再和“阳光”二字联系在一起,为了竞争,有些公司不择手段,窃取机密、互挖墙脚、虚报利润、搞股权欺诈,屡屡爆出各种丑闻。

  华裔和印度裔员工受到青睐

  戴维原先在加拿大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6年多前一个偶然机会,决定来硅谷发展,如今已升任部门主任工程师。戴维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6年多前来硅谷时,硅谷还是兴旺时期。从2001年起,硅谷地区的公司先后刮起多次裁员风,每次平均裁员5%到10%不等,有的公司几乎裁掉一半员工,也有的公司整个部门都取消了。”

  戴维说,从人才竞争的角度看,那几年裁掉的员工大多是本土的“老外”,而多数华裔和印度裔员工则在这股裁员风中“幸免于难”,原因是各公司要生存,就必须在人才上有竞争力,而华裔和印度裔员工大多数是搞工程的,他们物理、数学、电子和化学的水平高,自然有非常强的竞争力。9月30日出版的《圣何塞新闻报》在头版发表了一篇文章,在谈到硅谷人口增长和亚裔科技人员之间的竞争时特别指出,即使从数量上看,仅在圣克拉拉和阿拉梅达两个地区,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就有27.2万人,远远超过同一地区的15.7万印裔居民。其中有华裔科技人员8万多人,印裔科技人员4万人左右。硅谷有一个生动的比喻,那就是“过去发财靠IC(集成电路),如今发家还靠IC(即印度和中国的英文第一个字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硅谷地区的亚裔人口在过去几年仍呈现增加的趋势。

  今年30多岁的李博士1991年就来到了硅谷,由于有电脑和数学“两技”在身,在过去15年里,他曾有过3次“炒老板”的经历。李博士说,这些年来他目睹了硅谷的动荡和起伏,发现搞硬件的人是越老越有经验越吃香,搞软件的人是越年轻越有创造力就越受青睐。

  不过,在这里的华裔员工遇到的压力也不小。李博士告诉记者,目前在硅谷工作的大部分华人都从事软件开发,而根据同行间不成文的经验,在一个公司里工作不要超过4年,3至4年间跳槽比较合适,而每次跳槽工资至少增加15%。但话又要说回来,如果跳槽太频繁,记录不好,也会让新公司觉得你工作不扎实,不敢录用你。大公司为了留住人才,往往给员工数千股股票,这些股票至少3年到期,不干满3年,就别想拿到好处。如今硅谷房屋平均价高出全美平均价格的一倍以上。华裔员工虽然收入不低,可硅谷地区生活费用更高,76%的人租房住,生活压力还是很大,只有拼命赚钱,精打细算,才能应付日常开销。

  硅谷在中国寻找机会

  李博士认为,硅谷虽然受到世界科技发展的挑战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但这些冲击都是相对的,硅谷在信息科技、网络、超级多芯计算机、核爆炸模拟、基因工程、大气研究、生化、医学等方面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与硅谷的差距应该在15年至20年左右。

  中国的发展也成为硅谷复苏的机会。李博士告诉记者,中国的信息技术这些年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即使是“彩铃”和“博客”这样的“小玩意儿”,也能做得非常大。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是硅谷人无法忽视的。目前,几乎在硅谷的所有大公司都与中国有合作项目,有的在中国设有分公司,还有的在中国聘用了数百名员工。也有些公司把一些产品外包到一些发展中国家,但就甲骨文公司来说,产业不论怎么外包,公司的核心产品和数据库都不会松手。外包的产品仍是硅谷设计、外国生产,对硅谷本身不构成威胁。

  太阳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薛耀焜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对IT技术总是走在最前沿,中国的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全体员工都对中国市场持续增长充满了信心”。

  硅谷不是一条山谷

  硅谷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一条小山谷。现任美国北加州圣何塞市政府经济发展部国际项目经理海基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硅谷位于旧金山市以南、圣何塞市以北的狭长地带,总面积3800多平方公里。核心地带南北长48公里,东西宽16公里,面积有800平方公里,其中圣何塞又是硅谷的中心。1971年,《每周商业》把这一地区叫作“硅谷”,后被广泛引用。

  为了让记者对硅谷有个整体印象,戴维特地带上卫星定位仪,把几个知名大公司的地址输入定位仪,沿101

高速公路向南,陪同我们逐一走访了这些大公司的总部。戴维说,101号高速公路的这一段也号称“硅谷大道”,在这条大动脉的两侧有成千上万家小公司,这些小公司多依附大公司,制造零部件,它们都是硅谷的组成部分。

  在美国的500强企业里,有11家著名的信息技术公司总部设在硅谷,这些大公司少的有数万名员工,多的有10万至20万人。大公司在硅谷之间距离近的有5公里,远的则有20多公里。然而我们一整天跑了150多公里的路,更感觉硅谷像一个大面积的高级住宅区,有的公司更像大学的校园。即使在商业小区,餐馆、商店、邮局也都是树木环绕的平房,一片宁静的气氛。

  可能由于靠近太平洋多

地震的原因,硅谷很少有高楼大厦。这里气候宜人,污染少,全年日照300多天,再加上附近长长的海岸线、森林、山地和300多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这些都是吸引许多人留在硅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何洪泽 邹德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