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融合创新之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 15:09 《数字商业时代》杂志 | ||||||||||
融合成为业界发展的大势所趋,东软如何理解和实践融合与创新? 采访·撰文=许凤婷 2005年7月,东软集团医疗系统公司的刁爱利从硝烟弥漫的伊拉克战场回到沈阳总部,东软软件园让他感到无比亲切,以至于想要俯身去亲吻园区内的每一棵小草。身处敞亮宁
“我们在伊拉克的销售人员在战火纷飞的情况下工作,这是我们创业之初根本不敢想象的,但是东软许多的员工克服了自己”。在9月22日召开的东软解决方案论坛上,东软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刘积仁在谈到自己的员工时,言语间流露出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2006年的东软论坛,参加者达到了500多人,众多著名跨国公司的高层相谈甚欢,而他们在市场上是你死我活的对手。东软到底有什么本事,使众多客户和合作伙伴如此地“给面子”? 融合的前提是开放 “中国有一句话:舍得,先舍后得,敢于舍才能得”,刘积仁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参透,帮助他构建了东软的合作思路。“融合是一个企业获得资源的重要方式,而融合和分享有必然的联系。要和别人谈合作,必须先建立一些自己的东西,一些能让对方看得上的可共享的东西。” 东软在过去15年中,投入巨资先后建立40多个分支机构、7个研发中心、四个软件园和3所大学,这些投入就是东软“舍”出去的,而换来的“得”就是来自各行各业的8000多家客户以及众多的合作伙伴。刘积仁认为,合作伙伴之所以那么积极地来参加东软的论坛,主要是冲着东软的客户而来;而客户之所以会来,是因为他们关心东软构造的联盟,自己怎样通过这样的联盟更快速地获得更可靠的产品。 “仅仅说世界是平的还不够,世界还是融合的,需要更多元的融合而建立依赖生存,我们把它叫做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只顾自己,就破坏了和谐,就没有生存的希望。”为了实现与客户的高度融合,东软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长远的规划部署。在技术方面,东软每年将营业额的15%投入到未来客户发展所需的技术研发中,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架构NeuSA;在组织结构方面,东软的组织体系也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自身能力建设方面,东软围绕客户的需求,对员工不断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发展。 东软为海尔提供IT托管服务,“这就像我们家的孩子在你家里养着”,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幽默的比喻精辟地点出了海尔和东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今年我们的解决方案论坛主题定为融合之道,客户需要的是集成整合,需要硬软结合,例如,汽车电子本身就是电子和汽车行业制造的融合;而我们做外包则是两个企业在组织结构上的融合。”东软股份高级副总裁兼运营总监卢朝霞如此诠释东软的“融合之道”,“去年论坛的主题是超越技术,前年是绿色发展,再之前是成功之美,和解决方案的成功要素,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实际是都是围绕着怎样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核心的。” 最重要的投入:人力资源 过去中国软件业内有这样一种论调:中国发展不出来一千人规模的软件公司。东软为此曾经设定过一个目标,到2000年达到1000人的规模,没想到这个目标在1998年就提前实现了。 几年后,业界再次断言“中国发展不了两千人的软件公司”,后来这个数字被增加到5000,托普公司的衰落差点就让人相信5000人是中国软件公司的极限。 “15年之后的东软,我们拥有1万多名员工,今年年末东软可能将达到1.2万名员工的规模!”刘积仁在论坛上传播的信息打破了中国软件业无法大规模发展的咒语。从3个人到1.2万人,4000倍的增长令世界瞩目。刘积仁认为,作为服务性的软件企业,必须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东软的规模是与业务的发展同步的,是市场拉动了规模。东软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有几方面特征:第一,特别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如果不能让资源成为客户业务里的一部分,就不可能为客户提供服务;第二,对一个大规模的企业而言,团队精神所影响的工作效率,是一个企业是否能持续生存的基础,往往一个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很容易丢掉原来的速度和效率,变得日渐官僚,所以,这也是东软对人力资源管理特别重视的原因;第三,东软要求员工对他们拥有的技术有很清晰的理解,为此,公司制订了一个知识地图,每一个员工都在上面有一个映射。例如,如果一名员工想做一个框架设计师,他可以在“知识地图”中获悉自己必须在什么时间内学习哪方面的技能。 或许是出身于高校学者的缘故,刘积仁对于营造企业的学习氛围十分重视。据了解,目前东软有几千名员工正在学习外语,这被东软认为是公司走向国际化中的重要一步,为此公司还专门下文件提倡员工学外语,并对员工最后要达到的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此外,东软在内部网上开设了网络大学,并且提供众多训练班供员工进行学习。例如,东软正在对前几百名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领导力培训,使他们能成为真正高水平的领导者。 “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融入到这个学习环境中,”目前仍然被许多员工称之为“刘老师”的刘积仁深知学习能力对一个组织的重要性,也深知每一位员工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我们最重要的投资,比投资所有的软件园、楼房、设备都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