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面板厂CF自制化趋势日趋明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 17:31 赛迪网

  【赛迪网讯】最近几年,彩色滤光片(CF)行业蓬勃发展,由于TFT-LCD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大尺寸市场需求不断增加,TFT-LCD用彩色滤光片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今年8月上广电与富士胶片强强联合,成立了我国首家大尺寸TFT-LCD用彩色滤光片生产企业——上海广电富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新公司的建成将满足上海广电NEC液晶显示器公司第5代TFT-LCD生产线70%以上的彩色滤光片配套需求,由此也拉开了我国大尺寸面板厂商投资彩色滤光片生产的序幕。

  面板厂投资CF意在控制成本

  在全球CF供应与需求方面,最近几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大尺寸CF产品出现过供应紧张的情况,但总体保持着稳定的供需状态,供应通常超出需求的2%~3%。而今年,Display Search甚至认为供应会超出需求15%左右。TCL集团工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朱昌昌认为,几年前由于面板厂商的大规模扩产,一度出现彩色滤光片供应紧缺的情况。近几年由于市场的调节,CF产能大增,世界范围内供需已基本平衡,在有些尺寸上,例如4.5代,还出现了供略大于求的情况。

  彩色滤光片(CF)作为TFT-LCD面板重要的关键材料之一,其行业格局也伴随着整个TFT-LCD产业的不断变迁而演变。据上广电NEC

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市场研究经理时红介绍,彩色滤光片行业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外售型,二是内制型。外售型厂商的所有产品都是对外公开销售的,而内制型厂商的产品基本不对外销售,主要是为满足TFT-LCD面板厂商生产所需,一般为TFT-LCD面板厂商自制,或与彩色滤光片厂商以合资等战略联盟形式建厂。“由于彩色滤光片在TFT-LCD面板构成中比重最大,并且生产工艺与TFT-LCD面板工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TFT-LCD面板厂商为了控制成本,纷纷自主兴建或以合资等形式建立彩色滤光片内制生产线。截止到2005年的数据显示,内制型所占的比例已经由2003年的48%上升到60%左右。”时红介绍。

  目前CF内制化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显,其中日本TFT-LCD面板厂商基本上全部实现了CF内制,韩国厂商的内制化比例在八成左右,目前,国内厂商也已充分认识到了CF内制趋势的重要性,日前,上广电与日本富士的合资公司已经开始建设彩色滤光片生产线,昆山龙腾和北京京东方也都将CF生产线列入了下一步的战略规划当中。深圳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研发中心主任李曙新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强调,目前全球的TFT行业的CF都在趋向于内部供应,特别是高世代的生产线。一方面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基于大尺寸基板运输与交货的便利性考虑。

  日本厂商掌握关键技术及设备

  TFT-LCD技术最早源于美国,但将这个技术产业化的是日本,一些高端不容易被制造的液晶面板所需关键材料、化学用品和电子材料主要掌握在日本厂商手中。虽然韩国和我国台湾许多厂商都能够自主生产彩色滤光片(CF),但专业滤光片厂仍然以日本凸版印刷、大日本印刷为主,事实上,全球绝大部分CF厂商的技术都是由凸版印刷、大日本印刷两家授权的。

  中意德诺投资顾问(中国)有限公司顾问庞春霖认为,5代及5代以上的CF,由于技术与工艺难度大,稳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凸版、DNP、东丽等少数大厂手中,因此在2004年~2005年曾经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但随着一系列5代以上的CF企业的投产,在未来,大尺寸CF供应紧张的情况能够得到缓解。清华大学副教授梁晓认为,对于京东方和上广电这样的TFT面板生产厂商,它们所需的CF完全需要进口,由于CF使用的光阻材料目前完全掌握在几家日本公司手里,所以在价格、供货期等方面完全受日本供应商控制。“目前我国在液晶材料国产化方面在整个液晶显示行业来说应该说做得还不错。TN、STN液晶材料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降低了面板生产厂家的成本,促进了液晶行业的发展。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快TFT-LCD产业链配套建设的步伐,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支持如材料、偏光片、彩色滤光片、背光源、玻璃基板等的国产化进程,国内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厂商需要团结合作,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破国外对TFT-LCD行业在技术和原材料供应方面的垄断,实现我国TFT-LCD的良性发展。”梁晓建议。

  作者:梁红兵发布时间:

  产业链建设统筹规划最重要

  TFT-LCD产业以及配套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花费国家的大量资金与资源,因此在产业链配合建设上,统筹、策划是最为重要的任务。中意德诺投资顾问(中国)有限公司顾问庞春霖认为,目前国家和行业必须积极扶持京东方和上广电这两个已经初具规模与气候的龙头企业,集中资源作好配套和支持,以争取形成“活个龙头、带动一片”的局面。

  深圳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研发中心主任李曙新建议,为了完善TFT-LCD产业链,还需要加强上游原材料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实现本地化供应,目前所有国内的CF工厂主要原材料还是依赖进口。“另外在设备的研发方面,国内仍然是非常缺乏的,这对设备的技术改造造成一定的制约。”李曙新认为。

  TCL集团工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朱昌昌认为,TFT-LCD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他也指出,TFT-LCD产业的经营和顺利发展完全依赖于产业链的整合和效率,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持续投资的能力,还需要门类众多的高新技术基础。这些不是一般的地区和企业所能具备的。“建议国家重点支持几个有条件的地区建设TFT-LCD生产线和相应的产业链,加强宏观调控,防止盲目投资造成的损失。”朱昌昌说。

  分析师观点

  大尺寸TFT-LCD自制CF比例增加

  ■水清木华咨询公司分析师 武言

  液晶分子本身是不具备色彩的,液晶显示器的色彩都来自彩色滤光片,也有人称之为彩膜,英文名字为Color Filter,简称CF。发明液晶显示器的是美国,而将液晶显示器产业化的是日本,很多产品产业化难度要比实验室试制难度高很多,很多实验室可以顺利制造的产品都无法产业化,而日本企业最擅长将产品产业化。

  全球第一家量产彩色滤光片的厂家是凸版印刷,时间是1985年。而1988年,大日本印刷(DNP)也成功量产彩色滤光片。这两家成为全球彩色滤光片的鼻祖,任何一家彩色滤光片厂家如果没有这两家的支持都无法量产彩色滤光片。最早的彩色滤光片都采用印刷法制造,这也是为什么只有两家全球最大的印刷企业能够量产彩色滤光片,中国虽然是印刷术发明的国家,但是在近代印刷技术上,落后日本至少50年以上。

  LCD用的彩色滤光片的结构含玻璃基板、黑色矩阵、彩色层、保护膜及ITO导电膜,此光电组件是在透明玻璃基板上制作防反射的遮光层黑色矩阵,再依序制作具有透光性红、绿、蓝三原色的彩色滤光膜层,然后在滤光层上涂布一层平滑的保护层,最后溅镀上透明的ITO导电膜。

  对于20英寸以下的液晶显示器,彩色滤光片是占成本最高的原材料,大约占15%。对于大型的

液晶电视,彩色滤光片所占成本的比例与背光模组并列第一或稍低于背光模组。因此,各厂家都想尽办法降低彩色滤光片的成本。

  彩色滤光片产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制,买凸版印刷或者大日本印刷的技术,然后TFT-LCD面板厂家自己建立彩色滤光片生产基地。另一种就是对外采购。由于TFT-LCD生产线的玻璃基板尺寸越来越大,因此彩色滤光片的运输难度越来越高,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大部分厂家都选择自制彩色滤光片。

  因为大尺寸TFT-LCD的CF越来越难以运输,所以内制的比例持续增加。自制率依次是奇美、LG飞利浦、三星、友达、群创、华映、彩晶、统宝、广辉。而CF的技术来源都是日本,东丽、剑度、奇美和三星是住友化学,LG飞利浦、统宝、群创、和鑫的技术来自DNP。广辉、友达、AMTC(展茂)、华映来自凸版印刷。奇美和友达的运营利润都比三星和LG飞利浦要高,尤其是友达,全球利润第一的大尺寸TFT-LCD企业,秘诀就是友达集团能够自行生产除玻璃基板外所有的液晶显示器零组件。(n101)

  作者:梁红兵发布时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