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徐小平:北大清华从来都不是一流大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 16:18 南方人物周刊
科技时代_徐小平:北大清华从来都不是一流大学(图)
图为徐小平(姜晓明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我有江南小才子的种种“小算盘”。另一方面,我有一种大的眼光,我特自豪

  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应该培养幸福的个人,能够幸福谋生的人

  本刊记者 高任飞 发自北京

  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作为创业元老之一,徐小平表示:“新东方上市意味着我们13年的艰苦奋斗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社会的认可,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将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关注国际教育产业的发展前沿,这有利于我们引进更多的、更新的教育内容为中国学生服务。”

  徐小平不是新东方的老大,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二三号的人物”,负责“想大事”的。他急于表达,语速极快,兴奋的时候,口中会冒出大量外语单词和江浙口音的国骂。他从来不怕出风头,人来疯的演讲家气质为他在大学生中赢得了明星地位,而他的博客“邮箱里的灯光”,也成了校园热门博客。

  他说自己是凭着“江南小才子的种种‘小算盘’以及国际化的大眼光”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他最新的预测是在接下来的3年内,本科生留学将成为潮流。

  我的才华只能在中国贩卖

  1979年,江苏泰州文工团小提琴手徐小平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23岁的他来到北京。到音乐学院的第一天,读到《北京文学》上刘心武的文章《我爱每片绿叶》,“这篇烂小说比音乐学院里咿咿呀呀的琴声更让我感动。文学能打动我,音乐却不能。”迄今为止,科班出身的徐小平也很少听音乐。

  毕业后,徐小平面临几个选择:搞学术;到文化部群众文化司当干部;到音乐出版社搞音像出版。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社会理想,他去了北大,当团委文化部长,一干就是5年,最终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从政的那种操作”。

  和今天拜倒在他师门下的千千万万咨询者一样,当时的徐小平在留下和出国的天平上摇摆不定。“如果我在中国搞唱片出版,一年可以挣几十万。”但当时中国不开放,他觉得就算是赚几十万,心里也一点欢乐都没有。于是1987年,在一年挣30万和出国之间,他选择了出国。

  现在的徐小平主张年轻人在进行人生选择的时候,不要考虑户口等因素。他讲了一个20多年前的例子。1983年,他的新婚妻子从老家到北京探亲,想请病假多呆几天,领导不批准。于是徐小平向领导吐出“辞职”两个字。他认为妻子是拉小提琴的,教教琴也能活。这番较量没让徐小平夫妇饿死,倒是校长当时就被吓哭了。“1983年的时候,他很难想象我们竟然敢辞职!”

  人物周刊:很多人到现在也无法做出抛弃户口的决定。你那个时候离开系统,走到体制外,你的安全感来自哪里?

  徐小平:中国社会的大方向,就是由体制内转向体制外。人家问我有没有北京户口,我说我有户口,在周口店山顶洞3号坑!

  是,是有限制。但政府在一步一步腐蚀这么一个铜墙铁壁。

  人物周刊:但是中间有一个阵痛的时间,也许代价很大。

  徐小平:你看俞敏洪,他当时要离开北大。他妈说,你要离开北大我就上吊。好,最后他妈没上吊。我太太辞职了,现在过得比同龄人年轻20岁,为什么?

  我的伟大之处,最自豪的地方,就在于从小养成了小镇的小官僚小公子的习性。为什么不是大公子呢?大公子有权利挥霍,小公子没有,也没有资源可供利用,所以我还不得不相当谨慎、相当世俗。在某种意义上,我有那种江南小才子的种种“小算盘”。另一方面,我有一种大的眼光,我特自豪。

  1987年最后一天,徐小平来到美国俄亥俄州。到达的第一天,他就想回国,“其实我从事的文化活动,除了中国没有地方可以施展,我这个才华只能在中国贩卖。所以我当时一到美国就有前途渺茫后路已断的感觉。”

  中国人缺乏职业意识、缺乏学习目的

  1993年,徐小平别妻抛子回国创业,结果还没开始就结束了。问题出在合作伙伴身上。“他跟我说有几千万资产,结果全是负资产!”

  惨败而归的徐小平回到加拿大。“回去后人家问我想干什么,我说还想回中国。很多留学生,包括现在的留学生,都是想回国捞一笔,然后出国花钱。我说要么不回去,要回去就要扎根在中国。这不是从爱国的角度讲,是从生意的角度。你不可能三年五年就发大财。就算发了,你也还想再发吧?中国机会是无限的。”

  1996年,40岁的徐小平再次从加拿大回国。当时他的两个孩子已经出生,事业却一筹莫展。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生的转折点。他来到新东方。他的英文能力、演讲素质以及对出国留学形势的了解,在当时的出国热潮中派上了大用场。

  人物周刊: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海待(海归待业)?

  徐小平:海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留学规划不清楚。这个问题相当严重,而且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本地的本科等阶段。

  这些问题说明中国人缺乏职业意识、缺乏学习目的。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应该培养幸福的个人,能够幸福谋生的人。但是现在不讲这个。

  人物周刊:但是学生选专业也面临着计划不如变化快。

  徐小平:中国人的人生规划,核心就是社会方向。社会方向是什么?三个方向:一,国际化;二,市场化;三,人性化。用我的解释,就是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想一想,如果你留学,你老公就玩完,因为婚姻是文化的产物嘛。那你怎么办?我认为爱情是熊掌,留学只是一个鸡肋,推迟它并不代表永远不能留学。

  不久前,徐小平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新文章《绕过高考的马其诺防线》,预言在未来3年内,将出现本科留学的大潮流。这些本科生并不需要参加中国的高考,“今年仅仅因为国家允许香港的大学来调高考学生的档,国内就掀起了‘香港抢夺生源’的哀号,但哈佛、耶鲁更绝,根本不用你参加高考就可以申请。”

  但是,他姐姐的两个孩子今年申请出国读本科,甚至为此放弃了高考,结果都被拒了。徐小平认为这个事件说明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路途依然漫长。

  人物周刊:你一再反对盲目出国,出国读本科会不会也存在盲目性?

  徐小平:只要你选对学校,那么基本不会错。本科更多的是一种基础教育。你接受了西方的基础教育是不会错的。你学4年计算机,学4年会计,能找不到工作吗?

  现在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比较迷茫。以我为例,去年我想让14岁的儿子去美国读9年级(初二),但没有成功。今年我找到一个美国的中学寄宿学校专家,用5000美金请他帮我儿子找一个好的中学。美国东部有无数中学,他能告诉我在100所学校里哪一所最好。这是他提供的全部服务。

  其实这对于我来说是个丑闻。我是全中国最好的留学咨询专家,竟然找中介帮我的孩子办留学。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专业咨询的价值。

  北大、清华从来都不是一流

  高调和活跃,为徐小平带来声誉,也让他在人际关系中付出代价,甚至一度离开新东方董事会。“离开后,我还是有些深刻反思。不叫低调,我不喜欢这个词。但是人要怎么样呢?要considerate,要周到。做人啊,是一个永远的过程。”

  去年,徐小平曾经和陈丹青在凤凰卫视的节目中见过面。陈丹青明显对新东方没有认识,徐小平说这是陈丹青的失误,因为他的每一个研究生,都必须到新东方来学英语,才能考进他的班。而他自己在陈丹青怒辞清华时没有站出来发表意见,是自己的失误。

  “陈丹青猛烈攻击招研制度,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是马其诺情结。他骂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说艺术家是不能够通过考政治和考英语来培养的。我的观点是艺术家就不应该考研究生!所以说陈丹青攻击的是马其诺防线,前提条件是‘艺术家是要考研究生的,但不要考政治和英语’。其实你绕个几十公里不就绕过去了吗?非得和他打?他是和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值得尊敬,但不可仿效。”

  在丘成桐和北大的论战中,徐小平力挺哈佛教授,但他认为邱的做法“太美国人”了。他认为对北大的帮助,除了直接攻击外,还有其他办法。至于新东方的存在,则是中国教育失败的产物,“我为什么要来上口语班?因为我们十年寒窗,仍然不会开口说英语;因为我们十年寒窗,也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精神激励和做人的道理。到了新东方才知道,啊,原来学习以后是要工作的,原来留学不能是盲目的。这些都应该是在学校里完成的东西。”

  人物周刊:你视北大为精神家园,你觉得它是一流的吗?

  徐小平:北大、清华从来都不是一流,他们的起源就是向西方学习的成果。作为世界级大学,基本标准都在,比如学科设置和论文发表的数量等等。但北大、清华至今没有在整体上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来,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果一定要上溯到西南联大的话,那是一种无耻,是一种“无耻近乎勇”的无耻。

  中国需要更多丘成桐这样的人,有国际声望,负责任,就是所谓的舆论领袖,多对我们的教育制度进行一些批判,然后进一步深化中国的改革。

  相关报道: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丘成桐的批评不够公道

  丘成桐:北京大学引进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220,000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