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制造业信息化酝酿绿色制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 11:03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樊哲高

  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主体。据统计,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整个工业产业的78%,从业人员占82%,国内生产总值约40%、财政收入的50%、外贸出口的80%来源于制造业。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日前闭幕的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会议确定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
目标:那就是用信息技术推动“绿色制造”。

  50亿元打造绿色工程

  在这次大会上,科技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联合其他部委发起“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整个工程将集合国家、地方和企业资源,共同投入50亿元资金,其中,863计划和支撑计划将投入资金近8亿元。

  根据“意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将以系统集成和专业化应用需求为牵引,开发一批集成系统和行业应用软件产品,同时提出“百千万”计划,即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企业示范。据悉,在10个以上的行业性集团企业开展数字化综合集成应用示范,实现300家以“甩图纸”为标志的设计制造一体化、无纸化和以“甩账表”为标志的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及经营管理业务集成应用示范企业,并带动1000家以上企业推广应用;建立10个左右以ASP为代表的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10000家中小企业提供网上产业链协作和共性技术资源服务,显著提升中小企业、骨干企业和集团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十五”期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纵深突破,目前已经建立起一个从国家、省、重点城市到试点示范企业的四级工作体系。全国近2000家企业已全面启动了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投资规模达到了76.3亿元,信息化指数达到了18%。制造业信息化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还面临着很多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孙家广院士认为,虽然我国目前是全球排名第四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德国的5%。他提出,到2020年,我国制造业要达到两个10%的目标,即附加值占全球的10%,制成品出口占全球的10%。要达到这个目标,绿色制造大有用武之地。

  但现实中,多数制造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迫切性,特别在一些电子类企业中。孙家广院士在调研中发现,浙江省乐清市500家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电器企业中,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不到50家;而在北京的114家电器企业中,真正迫切需要信息化的只有9家。这表明迫切需要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0%左右。

  ERP企业独享机会?

  据悉,我国制造业信息

化工程已完成了4000多家试点示范企业,但与中国3000多万家企业相比,这个数字犹如大海里面的一滴水,信息化的普及程度还差得很远。现在制造业的利润只有百分之几,仅物流一项,就占到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

  制造业没有利润可赚,怎么成为制造业强国?

  因此制造业信息化任重道远,也给电子信息企业特别是软件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机会。但专家指出,在制造业信息化的推广过程中,一些IT企业热衷于追逐概念和扩张,所开发的技术和产品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在用户方面,不乏企业为了赶时髦,将信息化建设视为“形象工程”。针对这些浮躁现象,孙家广提出了“三集成”、“三贴近”、“三赢利”的观点。

  他指出,“三集成”就是要把国家、地方和企业的资源集成起来;“三贴近”则是ERP厂商贴近企业、贴近实际需求、贴近最终用户;厂商有钱可赚,服务厂商和制造企业都受益,这就是“三赢利”。这三大原则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所在。

  针对我国ERP产业的发展,孙家广指出,中国的ERP同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弥补。我们可以通过发展新一代的ERP缩短这个差距,从而少走弯路。国外软件的成功最主要是同制造企业的结合比较密切。目前,ERP市场比较混乱,ERP的入门门槛比较低,很多家都在做,这类似于1996年的CAD市场,当时有很多家CAD厂商,但现在存活下来的只有三五家,产业的整合主要还是要靠市场规律。

  另外,有专家指出,我国制造业在信息化推进方面,可以吸取跨国企业联合共赢的模式。据哈佛管理学院的调研,

全球500强企业特别注重联合研发,建立了几千个战略联盟,对比而言,我们虽然也有的在搞ERP、CAD战略联盟,但是没有实质性的合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