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天柏宽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 13:54 新浪科技 | ||||||||||
2006年9月20-21日,在信产部电子信息产品司支持下,中国电子视像行业主办,由中数新媒承办实施的集专题报告与现场展示于一体的“2006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链建设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新浪网为独家网络媒体支持。 图为天柏宽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品,以下为其讲演全文:
吕品:大家早上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咱们国家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想法。天柏集团是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我们股东是中信集团以及摩托罗拉等公司,我们非常专注数字电视,今年上半年营业额达到7亿人民币,应该说是国内数字电视机顶盒领头企业之一。在这里面我们扮演的角色不同于平时的生产制作企业,我们应该把电视观众作为目标对象,依托传输的网络和各种各样的内容及服务。作为一个企业担当的角色是拼接、连接的角色打造一个产业链,因此我们在整个产业链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国的数字电视已经到了腾飞的阶段,在过去几年当中可以看到数字电视机顶盒,在过去两年当中,数量急剧增长,我们公司本身感觉,去年一年有100万台有线电视数字电视机顶盒,今年做成147万台。广电总局定了一个计划,在2008年之前全国沿海地区要达到3千万数字电视用户,现在比较乐观,因为到今年年底渴望有1千万,明年2千万突破是可待的,2008年3千万非常有机会。但是要看到所有的电视观众,今天电视观众都是数字电视产业的对象,他们都会变成我们的客户。听起来数字电视的产业非常美,这么大的市场,而且产业链的结构非常简单,从制作、播出、传输到接受形成整个的产业链,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产业链里面有一个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也就是机顶盒环节,因为这是原来没有的东西,随着数字电视诞生产生出来的,数字电视其他环节,制作、播出、传输、显示在模拟时代已经有了,机顶盒在中国是完全伴随数字电视而来的,它的商机非常大,我们预计是2千亿人民币以上,我们自豪感觉在信息家电产业,别的产业都被外国大型企业卡着压着,受的制约比较多,唯独机顶盒企业是中国本地企业最有机会和国外大型企业进行竞争的产业机会。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广电是一个很独特的行业,它里面的一套行事规则跟国际上广播行业不一样的,从片子审核到播出的权限都有一套中国的国情,这样带来了我们机顶盒的指标和定义会跟国外完全不一样,由于这样的国情,使国外的机顶盒企业在中国完全没有竞争优势。到目前为止中国6百万机顶盒,国外品牌的机顶盒寥寥无几,都是国内的本土品牌,不是因为有加工的优势,而是掌握国情上有优势,所以中国的数字电视产业链构成基础非常好。 刚才讲到机顶盒是产业里面重要的环节,也是独特的环节,机顶盒产业链怎么构成,由基础元器件,包括集成电路,高频头到外壳等,同时又整机制造,跟传统家电不一样,机顶盒里面软件将占三分天下,由于具有这样一种鲜明的特征,我们认为机顶盒行业是一个前途远大,前景美好但是问题不少的行业,我们看到有几方面的困境还没有解决。首先由于机顶盒是低价值,高性能的产品,大家都采用嵌入式的结构,把软件和硬件紧密的捆绑,这样造成了到目前为止,机顶盒生产效率非常低,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机顶盒厂家都在以定制的方法制作机顶盒,刚才TCL史总提出来,现在地面电视出来千万不要走这条路,这暴露什么问题,定制型机顶盒的方法,完全阻碍中国制造的优势发挥,大批量上不去。 第二个障碍机顶盒陷入非常不好的怪圈,这边产业没起来,那边价格战基础起来了,三年前机顶盒在1千以上,现在机顶盒在400块左右,现在机顶盒加工厂能收到加工费15块人民币,市场还没起来,利润空间已经削得不能再削弱了,因为整个产业里面没有把机顶盒真正价值体现出来,大家都从成本上看它的价格,不是从使用成本看价值。 机顶盒已经面临了专利大棒,我昨天还收一份律师函,告诉我们要坐下来谈谈机顶盒专利费问题,要把机顶盒产业做下去三大问题要有对策,我们提出一个技术策略,通过对机顶盒软件改良,创造开放式机顶盒结构,做好机顶盒非捆绑型的生产,也就是软硬分离的概念。大家知道PC产业也是一个软件跟硬件相结合的产业,但是在座各位没有遇到过PC要订购的,都是把PC卖出去,用户自己装软件,这就是PC软件、硬件分开的结构。如果能做到PC产业方法制作机顶盒方法很简单,就是把机顶盒做成硬件可扩充的,软件可下载的,这样机顶盒就变成一个标准的傻瓜型家电产品。这样实现以后会形成一个产业模式,机顶盒是裸机出厂,质量达到要求就可以出去了,这样工厂可以开足马力大规模的上。同时软件又是到使用的用户自己装的,PC厂家PC卖出去以后,硬件不坏用户是不会找它麻烦的,现在做机顶盒头疼得要命,一个机顶盒出去以后保养任务非常重,你也不知道是硬件还是软件的问题,统统是机顶盒厂家的问题,电视台也很头疼,当机顶盒出了问题找厂家说是软件问题,软件说是赢家问题,两家扯皮,现在如果分离以后,只要硬件测试没有问题,所有问题都是软件的问题,问题一清二楚。 听起来很美,做起来也不难,传统的机顶盒是一个小麻雀,为了实现功能,所有的软件必须和机顶盒底层打交道,无论是中间件等,你换一个系统就要换一批软件。PC是怎样的,PC是通过一个BIOS结构,把硬件差异化填平,上面都对Windows操作系统,所以只要做到BIOS一级,PC硬件就完工了。如果我们有办法把BIOS概念引申过来到机顶盒,把机顶盒硬件统一起来,向上无论是CA还是应用软件,统统跟适配层,这相当于一个桥,通过这个桥架起硬件,而不是要把河填平。这样做完以后硬件扩充很容易做,今天为止大部分硬件没有具备扩充能力,比如装一个USB口都非常心疼,但是设想一下大家打开PC,PC有一个槽,是PCI槽,任何一个硬件都可以进去,机顶盒也可以放一个槽,将来网卡、USB等都可以往里插。如果按这个思想,一个开放式机顶盒是这样的结构,中间是标准的机顶盒硬件,下面做一个通用的接口总线,所有的跟BIOS打交道,上面放三个东西,一个是下载器,这各个电视台有自己的标准,只要找到一个统一的下载协议就可以了。操作系统是跟机顶盒解决方案有关系,底层驱动也有关系,这两个得自己做,这样机顶盒出厂就可以了,机顶盒送到用户家里以后,要通通电插插卡,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的宽带效应,38M,几十秒时间所有当地软件都进去,这就是一个的产业结构。如果我们这样做,在座厂家可以分工合作,我们有一批的结构,可以把当地的需求变成软件的对象进行开发,而工厂这边集中力量把最好的硬件平台搭出来,把最好的生产组织流程管理好,所以我们号召中国数字电视机顶盒要走产业化的路,要形成产业链就要走软硬分离,软硬分离听起来很亲切,第一步就是机卡分离,内涵就是为了把条件接受的软件差异化,通过一个模块,一个软件的接口统一起来。但是数字电视接口里面,条件接受是一部分,EPG,中间件各种应用差别更大,还摆脱不了定制化,在机卡分离我们号召软硬分离。 第二个就是价格战略问题,要保证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必须要有恰当的利润,离开这一条任何产业都活不了,但是我们很可悲,因为我们始终处在买方市场,生产能力和需求是超越的,恰恰在数字电视的行业具备很好的条件,把数字电视的机顶盒,不要当成一个简单的消费品,要当成一个赚钱的工具,上面可以当出很多的商业机会,无论是在线服务,互动服务等一定为电视使用者带来价值,甚至有地方拿一个机顶盒回家,要10块钱,如果看10个广告,不但这个月钱不要加,而且原来的钱也可以不交,这时候大家会和你计较机顶盒的价值多少吗?而是关心你机顶盒带来多少的业务,如果做软件的人可以带来服务,这时候机顶盒的成本不再是元器件成本,而是使用成本,所以我们倡导一个新的理念,不要把眼光盯在简单功能傻瓜机上,它自费武功的自杀行动。它只是电视机里附加装置,小的模块,不会带来太多的产业效应。如果广电行业要做的是增值,所以使开发、制造、应有的人都变成一个大联盟。现在国外已经有厂商跟我们谈,机顶盒别压那么低价,我出钱,但是要把量包给我,他们已经感觉这样的市场,我们国内的民族企业能不能这样做,我建议大家深入思考。 第三个就是专利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单位做的量不是很多,我们做得多了以后遇到这个问题。我觉得要把专利问题彻底解决掉有两个观点,专利是你的知识产权是你辛苦劳动所得这是对的,但是我反对的是专利恶棍,跟你不讲价,现在MPEG-2用那么多年,现在突然出来所有具备MPEG-2解码的终端产品2002年发布交4.5美金,2002年以后发布的2.5美金,我回了信,第一对不起,我们机顶盒软件分离,本身不具备解码功能,而我们用户不是最终用户,电视台根据运营的模式选用什么解码制式,这件事情建议跟中国有关部门来谈,在座都知道中国机顶盒毛利都没有2.5美金,这就是恶棍专利,我建议得拿点东西出来,AVS是个好东西,做的效果一点不比MPEG差,做好以后有几亿量的需求,咱们拿出做MPEG-2的劲头做AVS绝对不比它差。你说专利收2.5美元,我专利池收1块专利看你专利费降不降。另外要以信产部牵头,组成产业联盟统一对外洽谈专利收费。所有用MPEG-2单位构成一个联盟,咱们统一拿广电总局说话,让信息产业部和广电总局一起锄头,告诉它选择你的时候没有说专利,现在这么大市场做专利要好好谈。所以我们要两条腿,一个要把中国的标准做上去,另外相信国力的增强,是可以讨价还价的。 另外我们作为一个应用的支撑者,非常愿意跟产业界每一个伙伴结成联盟,这么大的市场做不过来,根据不需要我们互相压价格,需要我们不遗余力的是推进。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