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2006年《信息周刊》秋季大会专题 > 正文

信息周刊:微软谨慎入局安全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 18:10 《信息周刊》杂志

  文/靳志辉

  微软在哪里都是危险的竞争对手,但安全市场是个例外,它必须小心翼翼地藏起锐利的牙齿。

  微软公司(Microsoft,下称微软)进入任何一个市场,对处于这个市场的既有厂商而
言,都是危险的。最近,微软在安全软件市场的牛刀小试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调研机构NPD集团(NPD Group)八月最新统计显示,推出不到半年的微软Windows Live OneCare已经占据美国安全软件零售市场第二的位置。Windows Live OneCare集中了防病毒、防火墙、数据备份、反间谍和磁盘清理等众多安全功能于一身,而每年只收取49.95美元的服务费,其低价优势已经十分明显了。

  今年初,在RSA信息安全国际会议上,赛门铁克公司(Symantec Corp.,下称赛门铁克)的首席执行官(CEO)约翰·汤普森(John Thompson)曾经赞扬微软在安全领域的努力。他在演讲时说:“由于防火墙、

杀毒软件以及入侵检测软件的广泛应用,微软在确保他们的
操作系统
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他的友好之举却引起会场上的哄堂大笑。因为微软进入安全软件市场,该市场的老大赛门铁克将首当其冲感受到压力,汤普森的此番言论显然有言不由衷之嫌。

  但事实上,微软绝不想轻易得罪安全市场的传统巨头们。这些安全界的大佬可是微软安全战略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同样在这次会议上,比尔·盖茨(Bill Gates)明确提出了微软解决安全问题的四个策略,其中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可信的生态系统”这一理念,这也表明微软的安全战略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以往单纯注重通过自身技术手段的提高加强安全,转而更加重视安全生态链的建设,由微软一贯的单兵作战,变为微软引导整个安全产业链集体作战。

  但是,既要响应用户越来越高的安全呼声,不断推出新的安全解决方案,又要避免因此裂化与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微软的新安全战略之路并不好走。

  可信的生态系统

  微软的安全信任危机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微软的安全战略基本采取应急反应模式,即遇到安全威胁时被动解决。自从2002年初盖茨提出可信赖计算(Trustworthy Computing)以来,微软开始强调源代码设计的安全性,并连续推出安全开发生命周期(Security Development Lifecycle,SDL)项目,以及政府源代码协议(GSP)计划,2004年微软推出增强了系统安全性的Windows XP SP2,使安全漏洞大幅降低。但是,这些举措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微软安全防御的被动局面。

  两个月之后,微软的下一代操作系统Vista就将正式发布。人们像期待“超人归来”一样,期待Vista带给用户全新的体验,当然,如果没有安全漏洞就更好了。

  但是,奇迹几乎不可能出现。如同电影《超人特攻队》里的中年超人,Vista系统的身材过于臃肿, 5,000万行程序代码的“容量”,比Windows XP足足多出40%。虽然微软的安全漏洞报告显示,其频次近几年一直呈下降趋势,但即使微软的技术人员也不得不承认,有如此庞大的软件程序,Vista系统的安全漏洞肯定存在,打补丁难以避免。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CTO)李志霄坦言:“补丁是软件必备的流程。目前还没有一套商业软件是没有补丁的。”

  微软也意识到安全生态链的重要性。六月在北京召开的微软信息安全峰会上,微软提出“打造可信的互联世界,构建可信的生态系统”理念,这正是盖茨年初提出的安全策略的继承与延续。“我们需要生态环境,从供应商一直到执法单位,到公众认知到用户,构成完整的生态链。” 李志霄说。这位微软中国的技术专家一再强调,安全是IT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不能纯粹搞信息安全。他们强调说:“这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合作共赢

  企业信息安全的整体形势恶化,促使微软加快了安全生态系统建设。

  《信息周刊》2006年信息安全调查的数据显示,有16%的中国企业认为,今年遭受的

病毒攻击以及安全漏洞比往年更多。专家提醒,随着微软视窗(Windows)平台安全性不断提升,黑客的攻击焦点也已经从平台本身逐步转移到基于视窗或其他平台的应用上。“企业信息安全的新策略必须关注应用层数据,在应用层做分布式安全部署。”李志霄强烈建议。显然,微软“独善其身”的做法已经不足以保证企业网络和应用的安全,只能通过加强与产业链的合作,弥补单纯完善平台安全性的不足。

  为了实现“可信的生态系统”的战略,去年十月,在微软的倡导下,旨在整合针对微软平台开发的安全方案的组织—安全IT联盟(SecureIT Alliance)宣告成立,其成员包括赛门铁克、趋势科技公司、迈克菲公司(McAfee)、F-Security公司、VeriSign公司等知名安全企业。而且,这个组织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从成立至今,安全IT联盟(SecureIT Alliance)的成员已经扩大了一倍,达到80多家。在技术合作上,微软正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合作,支持用于保护用户身份、开放的、支持互操作的架构—标识元系统(Identity Metasystem),以解决因多个数字标识解决方案拼凑所造成的钓鱼攻击等安全问题。

  微软中国的合作伙伴也面临机遇, 2007财年,微软在中国市场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发展合作伙伴的生态链,微软大中华区首席安全顾问埃里克·阿史当(Eric Ashdown)表示,在全国一级和省一级,微软将采取“手牵手”的方式来发展服务型和软件开发型两类合作伙伴。微软不仅强调自身开发的软件要符合安全开发生命周期(Security Development Lifecycle)要求,也要求所有合作伙伴的应用软件必须符合安全开发生命周期要求。

  与中国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积极合作,也是微软安全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软在中国已经建有20家微软技术中心,这些技术中心都承担着安全培训与安全部署的任务,并且都与政府部门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此外,微软跟公安部达成的一项关于僵尸网络(BotNet,又称波特网)的专题研究,目前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

  阿史当透露,与合作伙伴以及政府的沟通、努力已经促成即将发布的Vista和Office2007的一项主要功能,即Vista跟Office2007的加密密码可以由用户设置。微软虽然提供了默认的加密算法,但是用户可以关闭,加载自己的加密算法。“只有靠这些努力,我们才能建立健康的生态环境。”他认为。

  给用户选择权

  加强安全产业链合作的同时,微软也从未放弃自身整合安全技术的努力。推出针对个人的安全服务产品 Windows Live OneCare之后,今年六月,微软又宣布推出企业级安全品牌Forefront,该品牌脱胎于去年被微软收购的Sybari 公司,尽管其威力尚未得到市场验证,但显然是微软埋伏在安全软件市场的又一杀手锏。

  微软的这种努力无疑被看作是传统安全市场势力的威胁,但微软又不得不如此行事。尽管微软在平台安全方面投入巨资,但是,一些微软的用户早已对其支离破碎的安全功能丧失了信心。“微软要建立安全方面的良好信誉路还很长。” 美国教育机构富兰克林·W·奥林学院(Franklin W. Olin College)的首席信息官(CIO)乔安妮·科苏特(Joanne Kossuth)毫不客气地表示。用户需要更易管理、更易使用、更集成的安全技术,OneCare和Forefront则是微软必须做出的回应,哪怕这样做即使引起合作伙伴的猜忌也在所不惜。

  不过,微软虽然拥有在平台上整合安全技术的优势,但产业链的合作仍然是主旋律。“Sybari的技术属于病毒特征码引擎,收集特征码并不是微软的特长,仍然要靠合作伙伴去收集。”李志霄认为,即使微软推出了自己的安全产品,实际上仍然是基于生态链合作的。此外,微软安全产品销售是靠合作伙伴和渠道销售,合作伙伴和渠道都不是排他性的,也是有多样的选择,“我们只是提供更多选择,给用户选择权。”

  只要是盖茨下定决心要涉足的领域,微软从来都是危险的竞争对手,但安全市场显然不是靠单打独斗就能取胜,即使微软也不例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