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中国信息化:医院信息化点点滴滴总关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18:14 《中国信息化》杂志

  中国信息化记者/胡雪琴

  嘈杂混乱的就医环境、令人担忧的医疗质量、高昂的药品价格、重复的检查化验……几乎有数不清的理由让我们对医院望而止步,却又抵挡不住疾病机体对医疗服务的依赖。于是,不愿上医院却不得不上,不愿去看病却不得不去,这几乎成为老百姓心中隐隐的痛。但是这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此次本刊派出六路记者,分赴卫生部和北京十大医院,进行采访
。从卫生部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到北京十大医院信息中心主管,他们分明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医疗卫生行业的春天就会到来。信息化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让传统的医疗服务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也许,

医院信息化本身并没有情感,但医务工作者却用真情融进了对患者的关爱,践行着“人民医院为人民”这一不变的主题。 “电子”让病历放光芒

  曾几何时,医生处方的龙飞凤舞让病人深陷迷茫;书写纸质病历的“重任”让医生不堪重负;纸质病历让丰富的医疗信息成为尘封的历史难以面世……现在,电子病历的使用将这一切重新改写。

  电子病历开始将传统的纸质病历完全电子化,不仅改变了病历的介质,而且改变了病历的管理和利用模式。作为信息化在医疗领域应用必然产物的电子病历,正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大势所趋。目前,我国电子病历研究已开始起步,探路者披荆斩棘勇敢实践,在北京市安贞医院,使用率高达90%以上。

  安贞医院作为以心肺血管疾病为特长的北京市大型三甲医院,其电子病历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据信息中心周奕主任介绍,刚开始的电子病历是为结构化而结构化,需要医生逐条录入,极其不便。现在,该院开发了一套多层次结构化的电子病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受到了广大医生的欢迎。譬如,描述患者头痛,主诉为:右颞部持续性疼痛半天。通过下拉菜单,先选择出“身体部位”;在子菜单中,选择头痛;再相继选择右侧、颞部。通过数据量化标准的模式,把文字录入式的描述降到了最少。这样,操作虽然简单,但得出的病历却很详尽。

  该院电子病历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多媒体”。在远程会诊过程中,可将诊疗全过程自动录音下来。在电子病历里,通过无线网络,医生可以查看心电图,这在全国医疗系统开了先河。作为2008年奥运会媒体定点医院,还特别设定了多种语言格式。这样,电子病历不仅能记载纸质病历的全部文字内容,而且可以再现CT、MRI等影像图片和声像动态等。

  当然,电子病历作为病人历史的一种记录外,更重要的是让病历发挥应有的作用。电子病历系统可以使用功能强大的查询方法,比如通过姓名、病历号等组合来查询,不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也为日常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进行医学统计时,通过检索条件的任意组合,可快速查询出所需资料,为医疗管理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电子病历可以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帮助管理者完成医疗信息相关的统计,实现区域病情的实时监控。 “数字化”送到病人床前

  也许,您对这样一幅场景不会陌生:一位医生带着几个实习医生和护士前来住院部查房。对患者的最新病况需要作出诊断时,因为没有详尽的数据支撑,医生可能就勉为其难。但现在,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六医院来说,病房里正悄然披上了“数字”盛装。由该院自主开发的无线查房系统,就将“数字化”送到了病人床前。

  在查房时,医生一定带着数字化工具,那就是一台平板电脑。这台电脑上储存了待查病人的全部信息,何时何病入院、检验报告、手术情况以及生命体征变化等等,轻点鼠标,即能一目了然。如果查房时,病人主诉发烧,那么医生就会查询昨天用药或者手术情况,在病人床旁就可作出新的医嘱,这样,病人病情变化和新的医嘱就会即时传输至科室和管理终端。护士借助电脑,也实时记载了病人的体征数据和医嘱执行情况。移动查房就这样在306医院成为现实。

  该院门诊大厅有一个类似于银行的“取号机”,患者挂号后就能领到一个条形码,这就是患者看病的“通行证”。患者还没进诊室门,大夫已从联网的电脑上得知患者的姓名;纸质病历、化验单都被电子化所代替。下次再来时,无须再排队挂号,只需将“通行证”放在激光器下一扫,即可就诊。

  更为重要的是,前来该院就诊的每一位患者,从入院那一刻起,即拥有了一个伴其一生的“健康档案”。该档案将306医院与患者终生的健康联在了一起,通过与该院体检中心等子系统链接,医院可以即时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就会向本人发出健康预警。真可谓“一旦走进我的视线,您的健康就是我永远的牵挂”。

  “数字化”让患者得到了体贴和尊重,体现了306医院“以病人信息为核心,以病人诊疗过程为主线”的“军字一号”理念。作为“全军医院信息化研究与技术支持基地”和“解放军卫生信息技术基地”的解放军306医院,其信息化建设,不仅走在全军医院的前列,也走在地方医院的前列。由该院研制的电子病历集成系统,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细节体现关爱

  作为北京市三甲综合性医院排头兵的友谊医院,并没有排头兵的傲气,却将对患者点点滴滴的关爱,融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之中。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对友谊医院来说,细节却体现着一种关爱。也许正因为这份关爱,才练就了她核心的竞争力,也才使得她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能够傲立潮头。

  1992年,友谊医院开首都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先河,率先建起了医院经济管理网。通过一层大厅的大屏幕,患者可以了解到一切信息,包括一周门诊排班情况和当天专家挂号情况。通过就诊卡系统,患者可以挂号、就诊、交费、取药等。通过排队叫号系统,病人只需坐在候诊区休息并等待叫号。通过医院内部联网,病人无须再到各个化验室取报告,医生直接从网上读取。通过医生工作站,医生与药品库房直接联系,保证了所开药品,病人一定能拿到。通过药品信息嵌入医生工作站,为医生提供了方便,把诊断时间还给了病人。通过电子病历,减轻了医生的负担,方便了患者。通过信息共享,检查医生可以看见该病人整个电子病历及其他部门检查结果,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

  “医院的信息系统优化了整个业务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极大的方便了病人。”友谊医院信息中心刘伟主任感叹道,“病人才是医院得以生存的理由,我们应该借用信息化手段来给病人提供最大的便捷,减少过去种种人为因素带来的不便。” 效能建设显成效

  信息化建设需要资金投入,医院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但投入多少,产出又是多少,效能问题是北京市天坛医院信息化建设始终抓紧的缰绳。作为国内著名的脑科医院天坛医院,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一直走在前列,但他们对资金投入的计较却显得有点“过分”。

  就拿计算机来说,人手一台就得了吧,但他们“不”,而是对使用主体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分类。

  对收费登记、办公以及护士工作站而言,性能要求不高,就配置赛扬级普通性能计算机;对医生工作站而言,要求相对要高一点,配置奔腾级稍高档的电脑;对医学影像工作站,需要具备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配备医用专业级显示器和高性能主机……这样,就能物尽其用,“机”尽其能。

  在配置小型机时,如果要用最好的观念,一台小型机就需要100多万,而现在他们配置了三台,才仅仅投入了60多万,“不求最好,够用就行”,这就是天坛医院的原则。

  那么,天坛医院信息化建设在何处能够慷慨解囊呢?软件。在当今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认识误区时,该院却特立独行,在软件建设上,资金投入高达50%以上。就拿医疗诊断书来说吧,病人入院24小时内必须下诊断书。这虽然是一项规定,但在过去却常常被置若罔闻。医生经常不下诊断书就给病人开药,有时候,病人住院一个星期,还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却已经吃上了药。尽管按照诊疗规范,这是不允许的,但这就是曾经的事实,现在,这种历史已经终结。医院的监控系统会不断提醒医生,距离24小时开始了倒计时,如果到规定时间诊断书还没下,那对不起,你连一种药都开不出来。这就是软件的魔力——它将医院的管理制度变成了铁面无私的“包公”,从而为医院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7月份,在北京市49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信息化项目评审中,天坛医院傲居榜首。 第三方搭建桥梁

  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对于其他领域信息化建设而言,要复杂得多。但越是复杂的信息化建设系统,越需要搞好顶层设计,否则,信息化项目的开工,就意味着烧钱的开始,也意味着掉进了信息化建设的黑洞。大把的资金投入,却看不到取得实效的丝丝曙光。

  决策的正确是最大的正确,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正确的顶层设计从何而来,来自群策群力,来自集思广益。作为甲方的医院和作为乙方的IT服务商,固然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伙伴,但双方的沟通却会时常断路。甲方说我花钱,你就得满足我的要求;乙方说,做信息化,就得按信息化的规律来办事,不能一厢情愿。可否需要专业咨询公司搭建桥梁?一度成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热门话题。

  北京朝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梁悦认为,医院信息化发展最好由专业咨询公司来搭桥。医院的管理流程、策略及对医院整体的效率和效益进行考虑,都应该由咨询公司来做,但目前一般都是由医院中层管理人员来完成。梁悦直言:“我认为这样会失之偏颇。首先,中层可能会受限于自己的信息化专业知识,其次,可能会偏向各部门的利益,而淡化信息化本身的规律,这样,在衔接上就会出现有矛盾。让咨询公司来协调这些关系,就可以避免这些偏差,更好地进行信息化建设。”

  “一网罗进”13万

  

卫生部部长高强曾经表示,社区医院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础。“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正是未来医疗发展的方向。

  北京市复兴医院成立于1950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级综合医院。自1995年启动以来,复兴建成了卓有成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以复兴医院(三级医院)为依托,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服务对象为月坛社区13万居民。

  复兴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特点是将病程的头尾两部分剥离了出来,放到了社区。生病了,先到社区看;社区看不了的,才到医院;医院看过了,病人到了恢复期,又回到社区。这样,不仅大大节约了医疗成本,也为居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从复兴社区医院的双向转诊来看,社区发现疑难病症,可以直接转到复兴医院门诊,危急的话,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转到复兴医院的住院部。因为双方信息完全共享,病人在社区做过的化验或检查在医院同样适用,不必重复再做,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从内部讲,信息资源可以整合共享;从外部讲,也可以为社区患者提供了就诊方便。

  实际上,医疗仅仅是复兴社区卫生信息化的一个方面,其社区医疗体系是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于一体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居民健康提供全方位保障是他们的出发点。他们的设想之一是为社区内15岁以上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以健康为核心,伴随终生。通过定期回访,来了解该社区居民健康状况,通过比对各种健康数据,进而了解该区域或者某年龄层中哪些是多发病症,并对此进行重点监控,从而实现群防群治。

  复兴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宋炎告诉记者,医院信息化可以助力社区医疗建设。借助信息化,将医院和社区连成环路,社区发现疑难病症,通过转诊到复兴,康复期再转回社区,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将13万社区居民的健康,“一网罗进”。

  “临床路径”是方向

  不知何时,医患关系成为敏感问题受到屡屡关注。病人到医院看病,作为就医者来说,他更想拥有一点知情权,“我生病,我知情”。何时能够病愈出院,需要花去多少费用,采取何种治疗方式……患者都能了然于胸,这在过去可能是天方夜谭,但对就诊于某些医院“痛苦的”病人来说,却是不无“幸福的”现实。这就是有着全新医疗服务理念的崭新的服务模式——“临床路径”。

  何谓“临床路径”?它最早来源于工业界在生产过程中的用语,为了实现“持续的品质改善”,将病人由住院到出院视为一个作业流程加以规范。以病人住院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等为纵轴,制定出一个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图表,即为临床路径。对于每位病人来说,临床路径实际上是一套详细的“医疗服务计划单”。按照此计划,医生循序渐进治病,护士按部就班护理,病人明明白白看病。因为一切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过去那种模糊用药、模糊治疗就此终结,医患关系也因此跨入正常轨道。

  临床路径其实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前进方向。目前,美国大约有60%的医院在应用“临床路径”,欧洲、亚洲国家的一些医院也纷纷开始应用。“用最低廉的费用获取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这就是“临床路径”的最终目标。本刊记者在采访北京市天坛医院时,了解到该院正积极筹备,将通过临床信息管理及医疗服务质量控制系统的应用,为临床路径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前进中履新

  其实,北京市十大医院信息化建设,精彩纷呈,各有千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计算机室主任李怀成告诉记者:“信息化首先带来的就是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如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的建立和知识库系统成为医务人员的有力助手等等。”

  对于中日友好医院来说,其信息化建设曾经遭遇过重大波折。去年,与医院合作的IT服务商突然解除了合同,宣告该院三年的信息化建设的彻底失败。信息中心主任赵晓光,临危受命。终于,在院领导的全力支持下,中日友好医院走上了信息化的阳光大道。

  (刊载于2006年9月5日中国信息化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