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徐静:投身雪莲3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 17:04 赛迪网

  【赛迪网讯】信息中心特别要求团队精神,在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对你很不热情,你要付出。当别人理解你了,可能成果就被别人拿走了,不属于你了,可你还得要付出。

  没来雪莲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徐静。是因为一次和同事聊天,提到女性CIO是否比男性CIO健谈。同事马上想到了徐静,“她可能说了。”

  第一次见徐静,我问身边的同事:“你看她像CIO吗?”同事回答,“不像,搞技术的都挂相。”徐静看上去很文静,声音也很温柔,说话语速很快,举手投足处处透着干练。

  “校长”出身

  徐静,北京雪莲羊绒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在雪莲将近呆了30年,她戏称,自己的这三十年都卖给了雪莲。当年的大学同学现在没有一个还待在工厂,有搞旅游的,在外企的,几乎都跳槽了。

  高中毕业以后,徐静就进了雪莲,1979年离厂上大学,学习电子技术专业。1983年毕业以后,徐静又回到了雪莲。从学校回来,厂里安排她下车间熟悉业务,一年的时间,厂里的各个车间她都呆过,熟悉了羊绒衫生产的各个环节。

  后来,徐静进入了厂里的劳动人事教育科,搞职工教育。她教数学,请外面的老师上语文课为职工补习文化知识,补高中毕业证书。

  那时候,几乎全厂的老三届职工都听过她的培训课,大家还开玩笑地叫她“校长”。

  后来上系统的时候,徐静这些当年的“学生”都成了厂里的骨干力量。由于他们当时和徐静都特别熟悉,大家交流起来很容易,为信息化的开展起了不少有益的作用。

  1989年雪莲成立了开发部,徐静也以专业对口为名被调到这个部门。这一年正赶上纺织系统信息化开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开发部买了几台机器,BCM3A

长城早期产品、IBM,一共2、3台计算机,做一点软件开发,管理管理库房、工艺、车间报表等等。

  第一次招标就中了100万

  CEO和CIO的概念都是国外引进的,国内的企业理解这些本来就慢,国营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就更慢。要想让企业理解信息化,重视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雪莲当初开始实施信息化时,怀疑的有,反对的也有,徐静面对了很多困难。但她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以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事实,给“怀疑论”者一个不小的反击。

  徐静为了让领导重视信息化,曾经背着笔记本到处跑,投了很多信息化建设的标。那时候,北京市经委有一些信息化项目要招标,政府出资支持企业搞信息化建设。

  2002年,徐静参加了第一个投标项目,那是一个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当时,招标组织者要求企业的财务总监、总工程师、主管信息化的CIO,以及信息中心主任一起参加投标。

  由于大家对这类项目的投标到底有什么价值并不是很理解,所以,要动员这几个人一起去参加投标并不容易。而且有很多人干脆认为这标肯定投不中。

  于是,徐静先向老总耐心地解释投标的意义,那时候徐静刚当上信息中心主任不久,领导经常要听取她的工作意见,她就抓住机会,反复和领导解释。

  最后领导终于同意了,可把这些人找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徐静只好“威胁”领导,说你必须到时候安排去一个财务总监,一个总工程师,不去不行。

  投标过程中,轮到徐静发言的时候,她讲着讲着就被打断了,经委技术处长向她提问投资比例,问她拿到钱干什么?徐静当时对此也不很清楚,只是感觉到当时在软件投资上企业不太肯出钱,想有点经费干点项目,就说投软件。没想到还真让她说对了。

  事后才知道,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支持软件投入,并且要做成果推广,不支持买硬件。“现在想想,我要简单的说去买服务器,建机房就肯定不行了。”徐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在庆幸自己的正确选择。

  投标投中了,账号里一下子多了100万元,领导很高兴。没想到搞信息化也能“拉”来钱,而且中了经委的标,为单位争了光。这样,公司内部对信息

化工作的态度也自然有了改变。

  信息中心最早是三类科室,是不受重视的部门。2001年徐静上任以后,陆续投了很多标,雪莲成了信息化示范企业,信息中心也变成了一类科室,信息系统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从九联单到条形码

  用条形码技术取代九联单,可以说是信息化为雪莲业务流程做的最大贡献。

  走近雪莲的生产车间就可以看到一件件成品、半成品都带着一个小小的条形码,在各个工序中流转。以前,随着产品一起流转的不是条形码,而是一口袋的九联单。

  羊绒衫生产有九道重点的工序,分别是领纱,套口,缝检,择检,半检,机缝,缩毛,成检等。从最开始的领取原料,把原料里面的杂质拣出来,到工序进行到一半时候的检查,检查针脚是否整齐,到最后成品的检测,每道工序都有一张卡片。

  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不同的工序,一件羊绒衫生产完毕,不同的单子能装满一个口袋。这样不仅容易丢失,需要查某一张单子的时候,也不容易查找。

  如果是查单子看货,走到哪一步流程的时候就特别着急,找不到单子,就只能靠手工翻拣。为此,工人经常要加班,白天经常干不完,晚上还要加班。厂里原来还专门设有中转库,每道工序做完了都要回中转库,下一道工序进行时还要从中转库里面找。

  当时,不仅是羊绒衫生产,全国所有的毛纺和针织企业都在使用这种类似的联单。1997年,徐静所在的计算中心和软件企业合作,为完善自己的业务流程,把条形码技术应用到生产中代替九联单。

  一个简单的改变,工人们不用再装着一口袋的九联单跑流程,每道工序一扫条码就可以了,中转库也取消了。

  业务是立足点

  作者:石菲

  徐静认为,自己的工作和科研机构的工作不同,并不只是关注技术是否先进,而是要了解先进技术及它的应用效果,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信息中心的角色不是要求你一定要精通技术,因为企业不做研发,而是做成果的推进和嵌入应用。技术的先进与否,科研院所比较重视,而在企业这个问题并非那么重要。

  如果有先进的技术,但工人不知道怎么用,不知道用到什么地方,技术就不能顺利的推广。

  比如说条形码,就需要既理解条形码,二维码,同时还了解业务的关键点,知道如何把二维码和手写码结合到一起,信息中心的任务就是把新技术和业务融合起来,本身既要懂业务,又要懂计算机,还要能跟上现在的软、硬件发展趋势不落伍。

  信息中心新来的大学生,技术上只有理论没有应用实践,所以理解得也不透彻;而厂里的技术人员只懂纺织业务。

  信息中心要负责引入先进的技术,还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让工人们把新技术利用起来。为什么花钱买软件时要有信息中心选型的重要环节,是因为信息中心的人懂业务又懂技术。徐静说,当一个系统应用的时候,总会有人给你出难题,什么难题都有,不懂业务的人根本应付不了。

  徐静举了一个例子,当羊绒衫生产完成后送到库房,库管小组要做一遍账,销售公司也要做一遍账。两个人每到月底的时候都要对账,两本账还经常是不一样的。徐静在推行库房网络化管理的时候,库管小组和销售公司都不愿意使。

  徐静只好把他们都叫出来,把大家所做的工作都摊在桌面上比较,发现经常是一个人做的工作,第二个人不知道,又做了一遍,第三个人又重复一边,重复劳动。计算机联网以后,情况都一幕了然,把重叠的东西展现出来了,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出现。谁出了错误,也看得很清楚,不会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

  合作的策略

  徐静所在的信息中心以女性偏多,是因为纺织行业职工本来就以女性居多,徐静也并不因为自己是女性就偏好女性员工。

  一开始她认为男孩子搞技术更合适,去车间维修时也方便,更愿意招男孩。信息中心的年轻人就经常开玩笑地向徐静提意见,“还不给我们招一个小姑娘,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雪莲羊绒公司信息中心现在的人员编制是6个,最多的时候是7个,但是除了3位年龄偏大的老同志,其他的都是刚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

  “从我的角度其实特想培养一个接班人,一个80年代的年轻人。”徐静曾经在这些年轻人里面试图培养过一个接班人,也向他表达了这一期许,但两年之后,那个年轻人跳槽离开了雪莲。

  徐静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不免有些惋惜:“我挺理解他的,在工厂工资低,他现在每个月赚的比原来多不少。”

  徐静认为CIO这个角色很微妙,不能只要求专业知识,还要有管理沟通能力。用她的话说,干这行必须沟通能力比较强,能说服老总,也要搞好和邻居科室的关系。要一会唱红脸,一会唱白脸。

  提到对接班人的要求,徐静说,搞技术的人都特别简单,没有太多勾心斗角的。

  信息中心特别要求团队精神,在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对你很不热情,你要付出。当别人理解你了,可能成果就被别人拿走了,不属于你了,可你还得要付出。

  比如一开始的时候,别人不理解你的工作能为他带来什么好处,对你很不热情。等运行起来发现对业务有帮助了,可能还会有人说,这还不是当初我告诉你的,没什么特殊的。但是一旦系统出了问题,还是需要你来做,还要付出。

  因此,徐静经常对信息中心的人说,咱们干的工作是服务性工作,要讲究多方的策略来和人合作。

  

徐静:投身雪莲30年

  北京雪莲羊绒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徐静

  

徐静:投身雪莲30年

  

徐静:投身雪莲30年

  

徐静:投身雪莲30年

  

徐静:投身雪莲30年

  

徐静:投身雪莲30年
(n101)

  作者:石菲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