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 09:33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演讲

图为: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演讲。(骆磊 摄)

  8月18日,2006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简称CDTF)将在北京国宾酒店召开,CDTF2006大会主旨是权威、专业、互动、融合。迄今为止,CDTF已成功举办两届。

  图为: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主题: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战略思考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 王效杰:

  各位来宾,早上好,首先抱歉这几天嗓子不太好。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在这里给各位来宾介绍一下广电总局对中国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考虑。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请大家站在全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广播电视的数字化。

  广播电视系统是从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制作、播出一直到卫星、微波、光缆干线的信号传输,再到各地的无线发射台、有线电视网络分配,再传入千家万户。

  广播电视系统的特点,首先是高科技的产物,广播电视行业也是一个高投入、重装备的行业,在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电影三种手段并重发展,同时对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国内到境外并举的发展方向,采用的技术手段是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因为广播电视的传输、覆盖是混合的覆盖网。

  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发展,目前的广播电视已经成为我国最普及的信息工具,也成为了进入千家万户的最便捷的信息载体,同时,由于广播电视高技术的特点,所以每一次的科技进步,推动了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的发展。

  科技发展到了现在,广播电视的发展思路是怎么考虑的?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目前的广播电视和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相比较,可以看出目前的广播电视还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不能事业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为什么?就是因为目前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技术体制还是模拟的,现在的基础的确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成为了广播电视发展的瓶颈。所以,数字化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唯一出路,通过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既可以提高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基本权益,同时又可以提高广播电视的市场服务水平,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我们也通过广播电视数字化,来满足国家信息化的要求。出于这个考虑,广播电视数字化是全系统的数字化。虽然前三年在推进数字化的步骤里,重点发展了有线电视数字化,但实际上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到今天,我们从“十一五”开始,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的阶段,从制作、播出、传输、发射、分配到接收,全系统数字化。这里有三个重点,一个重点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内的数字化。第二个重点是有线电视数字化方面。第三个重点是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下面我一一详细介绍。

  广播电台、电视台内数字化的目标有三个方面:第一,台内的制作、播出的技术设备数字化,因为现在有一些台设备的数字化率还不高,我们统计了一下,全国省级电视台只有三分之一达到了电台和电视台设备的数字化率达到60%以上。三分之二的电视台,当然还有地市级电视台数字化率比较低,所以我们要加强技术设备的数字化。第二,节目制作播出网络化,把一个个孤立的网络群联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第三,内容管理的信息化,对节目内容进行管理、交换、分发,面向多种格式,不同的终端,也是发挥广播电视内容优势的重要手段。

  广播电台、电视台内的数字化任务有四个方面,一个是构建技术体系,从制作到播出的数字化技术体系。还有根据数字化的特点和规律,再造广播电台、电视台内制作的工艺流程。同时,进行内容资源管理。为了适应下一步数字电视的发展要求,现在积极地推动电视台内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制作,为后面的高清电视的发展积累节目,也积累经验。

  第二个重点是有线电视数字化。通过解决终端的机顶盒,解决终端的数字化问题,实现全网络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发展目标,是朝着双向、交互、多功能、多业务的方向发展。通过数字化,把电视机变成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从而,通过有线电视数字化,使有线电视不仅仅局限于只是传输广播电视节目,而是成为信息化的平台,听广播,看电视,查信息,进行游戏娱乐,进行电视商务,下一步还有一些多功能的业务开发。目前在各地的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中,已经逐步显现出有线电视数字化以后,在国家信息化中所起的作用。

  有线电视数字化的任务有几项:一个是到了今年,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工作经过前三年的试点,现在已经进入了全面推广的新阶段。经过前三年的试点,我们已经在全国十多个城市,全市实现了有线电视数字化,包括青岛、杭州、深圳、佛山、绵阳、南阳这些城市已经全市实现了数字化。广西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在全自治区的九个地级城市全部实现了数字化,今年9月底要完成全省数字化的任务。而且数字化的城市已经进入了开拓新业务,提升服务水平的新的阶段。所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在全国已经全面推广的阶段,所以对全国来说,还有一个任务,要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工作,并且在整体转换的基础上,加快有线电视的双向化改造,因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不是目的,数字化也不是目的,而是我们要在数字化了的有线电视网络上,开发多功能、多业务,真正发挥有线电视网络天然的宽带优势,真正发挥有线电视网络普及到千家万户的优势,使有线电视网络在国家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在国家推进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在“十一五”期间部署的发展方向是双向、交互、多功能、多业务的。

  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推进过程中,发展的方向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本地化服务,这是有线电视的生命,也是它的立足点所在。第二,实现产业化运营,这也是有线电视能够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三,实现规模化的发展。通过规模化的发展,才能真正发挥有线电视网络的效益。

  第三个重点,地面无线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这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因为国家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近日即将颁布,地面数字电视是广播电视覆盖的重要手段,这是地面无线电视,也是广播电视覆盖的重要手段。跟有线电视不一样,地面数字电视面向的一方面是固定接收,在居民家里的固定接收,另一方面是车载的移动接收,还有一些广场电视,统称一些大屏幕的固定接收,另外还有楼宇电视,一些公共场所接收。数字电视的发展目标,各国把有线、无线的广播电视传输手段,把地面电视定位成公共服务,我们国家也不例外,同时,地面数字电视除了发展标清晰度电视以外,还有高清晰度电视,面对的对象是固定接收和移动接收。

  技术发展到今天,包括我们的题目都是“数字电视”,实际上广播也要数字化。广播的数字化已经到了发展的关键点上,所以,广电总局在“十一五”期间推进地面无线广播的数字化。一方面,积极利用DAB技术推进声音广播的数字化。同时,也积极跟踪DRM技术,改造现有的调幅广播发射台,实现调幅广播的数字化。

  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的任务也是相当繁重的,现在刚刚开始起步,首先是要按照国家即将颁布的标准,来制定全国广播电视地面无线覆盖的总体规划,还有技术政策。另外,由于国家颁布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只是一个传输的标准,相应的要实现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还有一系列配套的标准规范要制定,所以我们要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才能真正实现地面数字电视的广播。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地面无线的广播电视发射台有七万多座,从中央到地方。所以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的任务,首要的任务就是保证无线发射模拟系统的数字化转换,也有整体转换的任务。数字化同播现有的模拟节目,现有的无线发射模拟节目在播出的同时,要发射相同的数字化的节目,来实现模、数同播,确保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国标颁布以后,因为有一年的实施期,在实施期内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把现有的非国标系统地面数字电视的试验系统,现在在各地开展的地面电视试验系统,是非国标系统,要全部转换到国标系统上来,这也是非常大的工作量。

  我们逐步地开展数字声音广播DAB的试点工作,现在已经批准,在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地方先进行DAB广播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我们寻找经验,也通过试点,给国内的设备制造业,给国内的企业进行热身,我们取得的经验以后……在有线数字电视、无线数字电视和台内的数字化以后,这些都是全系统的数字化要做的大量工作。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积极地开辟新领域,发展新业务,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对于移动多媒体广播方面的考虑。移动多媒体广播俗称“手机电视”,我们的定义是面向7寸以下的小尺寸、小屏幕的便捷的移动终端,比如手机、MP4、PDA、笔记本电脑,甚至还有数码相机这些带显示屏的小的便捷终端,面向这些终端,随时随地让他们都能够接收到广播电视节目,通过广播电视覆盖网传输,称为移动多媒体广播。

  手机电视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几个标准,中国到底怎么做?也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的国情。现在中国地大,而且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地形非常复杂。移动多媒体广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要让人们随时随地能够接收到广播电视节目,在火车上、汽车上、轮船上,就是在海面上、山里、沙漠里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到,所以单用一种手段,或者单一照搬国外的标准,是不能满足我们国家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发展要求,所以我们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需求出发,制定出适应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技术形式和具体的实施步骤。

  四个原则:第一,坚持自主创新。第二,根据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特征,全国统一标准。第三,因为这是新兴的产业,新兴的媒体,所以我们通过新兴的产业、新兴媒体的发展,响应国家的号召,促进三网融合,同时通过新兴的产业带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发展目标,在全国无论何时、何地,面向小屏幕、小尺寸的便捷终端,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到多媒体的广播电视节目。从体制上来考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通过卫星网,再通过一些卫星遮挡地区的地面增补转发系统,实现广播电视全国的大面积的覆盖,百分之百国土的覆盖,面向移动终端。再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实现回传渠道。

  目前,广电总局正在做移动多媒体广播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因为这个工作刚刚起步。最重要的首先是要确立技术体制,建立相应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标准体系,从发端到收端的全系统的标准体系。同时,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根据我们自身的需求来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系统,也就是在技术手段上,我们通过卫星覆盖和地面增补相结合,实现国土的覆盖。在技术方式上是单向广播和双向互动相结合,下一步构建系统以后,在业务推广上也是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真正地在全国形成整体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在技术准备方面,除了制定技术体系标准以外,还要积极的进行技术开发,推动国产芯片,推动国产传输设备,还有国产终端设备的研制工作。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到广播电视数字化是全系统的数字化,有台内的数字化,有有线的数字化,有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还有卫星的广播电视数字化,还有移动多媒体数字广播电视。通过全系统的广播电视数字化,可以使现在的广播电视从传统的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而且我们通过全系统的广播电视数字化,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的系统,可以看一看我们勾画的蓝图,在台内数字化方面,实现台内数字化,就构建了数字内容的平台。通过传输覆盖网的数字化,通过有线数字网、地面无线数字网、卫星数字网、移动多媒体广播网,构建出下一代的数字广播电视网。通过内容创新业务的开发和对用户的服务,建立起广播电视服务支撑系统,面向多种终端,面向多种用户。

  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把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思考,广电总局在推进数字化,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对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的部署向各位来宾做介绍。谢谢大家。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