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富士胶片总裁:数码技术未来向医疗影像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 15:13 《经济》杂志

  66岁的总裁古森重隆在富士总公司的董事会客室接受了本刊采访。

  ——专访富士胶片全球总裁古森重隆

  “苏州工厂取代仙台工厂”

  《经济》:我们知道古森总裁在2005年12月访问了中国苏州,主要参加了数码工厂建厂10周年的纪念活动。

  古森:是的。我在去苏州之前做了一个决定,就是以富士苏州工厂取代日本的仙台工厂,让苏州工厂成为富士全球第一大数码相机生产基地。我们预计今年(2006年)在苏州工厂生产400万台以上的数码相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加快了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强化了零部件的开发采购、生产技术的开发、质量保证体系功能,特别是我们在苏州工厂内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这样做能让富士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经济》:苏州工厂在2005年的数码相机产量只有160万台,400万台的计划不太大了吗?

  古森:苏州工厂是从1997年开始生产数码相机的,现在已经有了注册资本8650万美元,有员工1600人。苏州工厂取代(日本)仙台工厂以后,富士的数码产品基本上由苏州工厂来生产。具体地说,我们一年生产650万台数码相机,今后其中三分之二要出自苏州工厂,苏州成为我们的第一生产基地。对于企业来说,能把产品销售出去是最重要的,扩大生产规模不是一件难事。

  《经济》:富士出于什么目的,把如此重要的生产任务决定让苏州工厂来做的?

  古森: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新的最重要的市场和生产基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成功与否,决定了跨国公司在世界竞争中的胜负。

  《经济》:那么,富士是否准备把很大一块投资放在中国呢?

  古森:当然是了。我们的在华投资额已经超过了3亿美元,设立了20家企业,员工人数也已经超过了12000人。在2004年,我们在华的总销售额大约为14亿美元。

  《经济》:富士是不是把自己在中国的活动比较积极地向消费者做过介绍呢?

  谷森:对待中国市场,我们的态度是积极的。过去我们总是认为,企业只要埋头生产就可以了,今后我们将及时地向中国消费者介绍我们的战略,用更加积极的行动,让中国消费者对我们的活动有所理解。

  转型:面对胶片消费每年减少20%的现状

  《经济》:听古森总裁讲得比较多的是数码相机,但贵公司从名称上看,人们都认为贵公司是一家胶片公司。

  古森:这几年,各家公司的影像业务在经营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彩色胶片的需求每年都要减少20%,数码相机也并不一帆风顺,在需求上很快就达到了饱和点,今后再要持续地快速增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数码相机的价格也在不断地下降。过去人们所设想的在影像上能维持一段的高速增长,实际上很快就过去了,企业必须转型。

  我们公司很早就预见到了胶片市场的变化,实现了企业转型。在从胶片向数码转变时,我们的进展是顺利的。早在1988年,是我们第一个试制出了数码相机产品,开发出了CCD技术。现在,与数码相关联产品的销售已经占到了公司总销售收入的70%,而我们的招牌产品——彩色胶卷,在2005年3月止的财年中,只有6%。我们的全部销售收入为236亿美元,其中的6%换算成金额的话,也是个不小的数字,但在我的日常经营中,6%当然不是最重视的内容了。

  《经济》:胶片只占6%的话,富士胶片还是胶片公司吗?

  古森:我认为把我们理解成信息公司可能会更好一些。我把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定位在了三个方面:影像、信息及文件处理。

  《经济》:如果从影像看,最近柯美从胶片市场上退了下来,柯达的收益也不尽如人意。在数码方面,索尼、佳能的势力很大,富士有什么优势呢?

  古森:对于胶片与数码的关系,我想更重要的是相互融合的关系。富士应该是胶片与数码双头并举的企业。我们在CCD、镜头、图像处理方面有自己的技术,从综合技术上看,我们的力量不比其他公司低,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综合图像技术,产品中能具备其他厂家不具有的功能,我们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我们的数码相机有更强的防抖动功能,在室内摄影时能让照片的表现力更好。

  《经济》:据说富士公司在手机镜头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及市场。

  古森:是的。在可拍照手机市场上,不少手机厂家使用的镜头是富士胶片生产的。特别是全世界手机镜头的70%是我们生产的。今后手机上使用的镜头,其像素将更高,需要使用精度更高的非球面镜头,这些正是我们公司技术占优势的领域。

  “胶片的魅力能永葆青春”

  《经济》:如果今后富士公司要兼顾胶片与数码两个业务的话,不会分散经营资源吗?

  古森:不会的。因为胶片在我们的业务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其他厂家退出了,还让出了一部分市场,传统的胶片反而有了赚取利润的可能。

  《经济》:在我们媒体界,基本上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传统的胶卷和相机了。

  古森:数码相机在速度上远远地超过了传统相机。记者在做报道时,用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要比普通胶卷拍出来的容易传递。现在数码相机方面的技术在不断进步,今后这方面的技术能做得更好。

  《经济》:那岂不是传统胶片越发地没有地位了?

  古森:不完全如此。普通胶片的需求的确在减少,但是普通胶片的色调、图像层次等,其独特的表现能力及特点,依然让众多的摄影爱好者爱不释手,胶片本身是不会消失的。我认为在减少到某个数量后,今后胶片的使用能稳定在某个水平。此外,胶片相机及镜头也有数码相机不能比拟的韵味。传统胶片拍摄出来的照片更具有厚度和温暖的感觉。照片是对情感的永久记录,是人与人的感情纽带用图片记录下来的一种形式,是瞬间的,但也是永久的。这些对人来说特别的重要,已经成为了文化。

  我逢人便说,我们应该维护这个文化,把照片的优美、欢乐、感动、历史韵味永久留存下去。我觉得照片文化不会消失,也不应该消失。普通胶片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应该留存下去,我们有持续维护照片文化的义务。

  我前不久去美国参加了一个博览会,我在会上说,富士胶片公司今后要把胶片业务永久做下去,会场上反应非常热烈,很多人给我来信,鼓励富士公司把这个业务做下去。我认为在数码时代胶片能永葆青春。

  数码技术的未来

  《经济》:数码影像技术今后会向哪些方面发展呢?

  古森:向医疗影像方面的发展,大概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比如将传统的X光片推进到数码化阶段以后,就能将X光拍摄的信息以数码的方式记录下来,用这个形式保存及传输数据将变得更加容易。

  同时数据图像的保存与传输也将变得更加重要。互联网将能够把存储的数据图像传输到公司外部的打印机、复印机那里,如果是患者需要让医生知道的病情内容,也可以直接从存储器那里提取。

  到了数码阶段,生产依然十分重要,我们的子公司富士施乐把生产、营销等环节的工作整体转到了中国,90%的复印机、数码多功能一体机的生产是在中国进行的。

  加大研发力度

  《经济》:1988年富士最早开发出数码相机。从富士的事业内容上看,很多时候你们是走在研发的前头的。

  古森:一个企业不能做好研发的话,它是很难经营好的。从胶片走到数码相机,我们走过很长很长的路。以前曾经为了增加胶片的使用量,开发出可以直接拍照的胶片。我们的业务中有胶片生产,现在胶片在液晶中的使用是很多的,液晶上的薄膜也是我们的产品。可以说所有液晶厂家用的胶片薄膜都是我们的产品。为此我们投下了3000亿日元。在光学器件、内视镜等方面,富士胶片有着大量的独家技术。今后还准备在生活科学方面,如血液检测、基因抽出等等拿出自己的研发成果来。

  《经济》:具体地说,富士胶片在研发方面有多少人,投资额又有多少呢?

  古森:我们的研发、调查人员为8000人左右,投入的经费为2000亿日元。从研发费用上看,这部分投资相当于销售额的8%。

  在科学技术方面,每个专业越来越细,这里需要有具体的研究,也需要能有人来综合。需要在企业内部有一个自由研究的组织形式。

  《经济》:投入如此众多的人员、如此巨额的资金,作为企业总裁能毅然决然地下决定吗?不怕风险吗?

  古森:不投资干一下,谁也不知道到底能否成功。我们这里有技术战略部、信息统合部,很多提案是他们提出来的。作为企业经营者,需要有一个分头投资的理论来解决问题。我真希望能有天人的智慧,能先知先决,能少做错误的决定,但我不是天人,也没有先知先决的能力,只好摸着干。好在公司内外还有不少智力、判断力过人的朋友、同学、部下,这些人让富士胶片公司的研发做到了产业的前头。

    其它文章:

    企业经营中的变与不变

    创新是多样化的关键

    中国市场的重心地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0,000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