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Q2财报:国际平板巨头赢利风险不一(1)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 13:13 赛迪网

  【赛迪网讯】近日,松下、夏普、LG等外资企业相继发布2006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各企业因平板电视的良好表现,销售收入和净利润都有或多或少的增长。其中松下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夏普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3%,LG第二季度净利润也有大幅增长。单从数据上看,国外平板电视企业二季度财报全面飘红,但细读发现:各企业赢利模式却大不相同,客观地说,有些赢利模式并不适合企业长远发展。业内专家指出,借助于今年上半年世界杯的促销,企业实现这些增长不能算是抢眼,只能算作“平庸”。

  平板双雄增势良好

  得益于中国液晶市场的良好表现,全球第一大液晶电视制造商夏普近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表现优异。借助于大尺寸液晶电视出色的市场表现,夏普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3%达到6937亿日元(约合59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3%达到238亿日元(约合2亿美元)。

  而主打等离子的松下,最近也发表了第二季度财报。松下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松下平板电视的销售收入达到1826亿日元(约合15.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0%。受其影响,松下电器营业利润达到651.2亿日元(约合5.562亿美元),超过去年同期的460.2亿日元,增幅达到142%。

  此外,液晶、等离子同步发展的LG,在第二季度的表现更为突出。来自LG集团的财务数据显示,LG电子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为57960亿韩元(折合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虽然合资公司LG-飞利浦遭遇全球液晶面板供过于求的短期压力而业绩明显下滑,但是得益于等离子面板、液晶和等离子电视的强劲销售,LG依旧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市场策略各不相同

  结合各企业2006年上半年的市场战略,再解读他们第二季度的财务数据,我们发现:虽然各企业的赢利模式大不相同,但都取得了利润的增长。

  面对本季度全球市场平板电视价格下滑趋势加剧,特别是亚洲竞争对手廉价的策略使产品的价格继续下降,松下凭借扩充产能、削减原材料成本支持了净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同时借助于世界杯的促销,帮助松下电器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

  纵观本财政季度,松下整体销售收入呈平稳上升态势,上半年松下采用扩充产能的方式消除利润下滑这一不利因素。有消息表明,松下最近将其主打业务等离子显示器产能提高了50%。同时希望2006财年等离子电视出货量达到400万台。

  作者:胡洪森

  和松下主打规模效应不同,夏普发展了大屏液晶电视,进一步丰富了其产品系列,并将经营中心摆在大尺寸高画质的Aquos液晶电视上。借助大尺寸电视,夏普第二季度净赚161亿日元,同比增长24%,液晶面板业务本季度的销售额为2317亿日元,同比增长37%,第二季度在全球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40亿美元。利润为404亿日元(3.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56亿日元增长近14%。夏普社长Katsuhiko Machida告诉记者,夏普将兴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厂,以让生产成本下降幅度超越液晶电视价格下跌幅度。

  而液晶、等离子平衡发展的企业,如LG,则将赢利重点放在了高清。LG在平板电视,特别是等离子电视方面,结合中国信息产业部高清电视行业标准,上半年主要策略是突出高清。

  在世界杯对大屏幕电视的需求拉动下,LG等离子和液晶数字电视的销售在韩国仍然增长了16%,同时在海外市场也增长了5%。在等离子电视的销售额中,高清电视所占比例为68%,超过了业内平均66%的比例。

  赢利模式存有风险

  虽然不同的赢利模式带来了企业利润的增长。但是从长远角度出发,有些赢利模式并不适合企业发展。

  其实,液晶电视价格在一个季度的时间内跌幅在30%左右,等离子电视价格跌幅在20%左右。而在2006年第二季度,夏普有效地将价格跌幅控制在4%左右,依旧保持较高的品牌价值。而相对而言,松下对平板电视价格下滑趋势的控制有些苍白无力,只将价格跌幅控制在10%左右,力求与其他品牌保持一定的品牌价差。

  我们知道,松下是主打等离子的企业,而在第二季度也爆出外资品牌的等离子电视集体跳水的消息。那么在单位电视售价下降的情况下,松下第二季度依靠什么方式获得赢利的呢?松下季报显示:松下凭借产能的提高消除利润下滑的影响。

  显然,松下第二季度利润上扬来自销量提升。换句话说,就是依靠“薄利多销”的赢利方式维持利润增长。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市场总监彭煜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松下利用规模效应一方面来挽救跌价、利润下滑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同液晶产业之间的抗衡考虑。规模效应不能长久,在量上面,等离子肯定不及液晶,因此松下现有的赢利模式存有一定的风险,应该寻求新的赢利点,而不仅仅把关注点落在规模上。

  可惜的是,此前不久松下表示下半年战略重点是使2006年等离子电视出货量达到400万台。

  而夏普在有效地控制单位产品售价的同时,通过发展多尺寸战略让销量得到一定提升,从而获得销售额大增,这更类似于单尺寸数量和多尺寸价位之间的博弈。从这点上说,松下战略的机会成本高于夏普,夏普多品种战略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当然,相对单做液晶或单做等离子的企业而言,两者兼做的多元化企业如三星、LG抵御风险的能力则更强,第二季度的财务报表也流露出其快速发展的迹象。这类企业平板电视的赢利模式是“销量(液晶)×单位售价(液晶)+销量(等离子)×单位售价(等离子)=销售额”。很明显,这个等式中,变量很多,因此对企业来说,可操作、调节的因素也很多,可以想象,一个环节的脱钩很难对这些企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n101)

  作者:胡洪森

爱问(iAsk.com)



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