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联盟更应关注企业自身的诚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 09:06 新京报 | ||||||||||
真正的“诚信联盟”,应是给企业设立诚信档案,当企业做出不诚信行为、进行恶意市场竞争或坑骗公众时,将该企业在社会上予以通报甚至是惩处。 日前,首场“高新知名企业诚信联盟人才招聘会”北京人才市场海淀分部举办。 清华同方、中科软、新浪、百度等70家高新技术企业将组建“诚信联盟”,今后联盟
清华同方的一位负责人道出了此70家高新技术企业组建“诚信联盟”的初衷:遇到员工“人间蒸发”是企业最头疼的事情,因为该员工手中掌握的客户资源、研发项目都将付诸东流。所以,建立“诚信联盟”的重点是为员工建立诚信档案,在联盟内共享,内部企业员工如出现不辞而别等行为将在联盟内部进行通报。换句话说,此“诚信联盟”并非向公众做出诚信承诺的企业的联盟,而是决定联合起来,共同约束其内部员工必须“诚信”对待自己不许乱跳槽的企业的联盟。 这样的“诚信联盟”,实在难以让人叫好。诚然,的确存在部分员工,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的员工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地跳槽,甚至连招呼都不打一声;而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抵制这类员工,也的确是减少盟内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失并降低企业利益损失的有效途径。但是员工为何会跳槽?恐怕不仅仅与企业员工是否诚信有关。一来,这与整个行业劳动力市场的本身流动性高有关;二来,高新技术人员大都很有才干,但却未必能遇到适合的企业和赏识其的老板,在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之前,他们也很有可能需要多尝试几家单位;三者,员工跳槽与企业文化、企业待遇(有否大量的加班),能否与同伴相处,特别是与上级之间保持融洽关系,也密切相关。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哪家企业的员工频频跳槽到其他地方,可能恰恰说明该家企业的管理人才和经营理念上存在问题。甚至可以说,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带着企业的机密投奔下一企业的员工,也正暗示着接受他的企业并不够“诚信”。企业不好好思索自己是否应当做出调整和改进,反而通过“通报”的方式在70家联盟内彻底封杀“恶意”跳槽的员工(注意,这里的所谓“恶意”,也是企业自己评判的),这合理吗,合适吗? 退一步说,就算企业联手抵制跳槽行为无可厚非,但笔者也希望他们不要拉上“诚信联盟”的幌子,这实在会对公众产生很大的误导。因为我们所期许的真正的“诚信联盟”,应是给企业设立诚信档案,当企业做出不诚信行为、进行恶意市场竞争或坑骗公众时,将该企业在社会上予以通报甚至是惩处。只有这样的“诚信联盟”,才真正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市场秩序的规范。 □苏龙江(北京理工大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