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AMD挑战英特尔 加速电脑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16:53 每日新报

  【由于CPU的换代而导致电脑大规模升级的速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迅速。随着两大芯片厂商英特尔和AMD的双核战争愈演愈烈,国内电脑厂商全面步入双核时代的步伐正在加快,甚至连大家熟悉的“奔腾”电脑时代也被英特尔自己终结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酷睿2”双核时代。】

  酷睿2替代奔腾

  继今年年初发布酷睿双核处理器之后,日前,英特尔又发布了新一代双核处理器———酷睿2,并全线取代英特尔原有的奔腾系列处理器。有着13年历史的“奔腾时代”被英特尔自己终结。

  在普通用户的眼里,“奔腾”曾经几乎等于CPU。1993年,“586”处理器问世,英特尔为其注册了Pentium(奔腾)

商标。此后,英特尔CPU就一直沿着“奔腾”路线注册,直到“奔腾4”。此次,英特尔拿“酷睿2”全线取代了“奔腾”系列处理器,也意味着英特尔CPU双核时代的全面到来。

  据英特尔方面称,全新架构的“酷睿2”采用65纳米芯片加工工艺制造,在单个芯片上封装2.91亿个晶体管,性能比最好的“奔腾4”提升了40%,同时能耗降低40%以上。“酷睿2”的好处在于,宽位动态执行(和拓宽马路可疏通车流的道理一样)、智能控制功率(电脑不再是个小火炉)、共享二级缓存(电脑变得更有效率)、智能内存访问(处理复杂任务不再磨蹭)、增强数字媒体(玩游戏、看大片的效果更佳)。因此,英特尔宣称,新产品的面市将彻底改变个人计算机的性能、外观和能耗等指标,并最终改变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

  现在,双核已不仅仅是处理器厂商宣传的热点,在下游电脑厂商中也刮起了一股双核风暴。今年6月,联想宣布,其家用类台式PC天骄、锋行系列全线切换到双核处理器;TCL方面也表示,目前TCL电脑超过40%都是双核产品;惠普方面称,继2006年6月连推5款双核电脑产品之后,8月份又将推出3款双核新品,并且宣称2006年惠普在中国销售的全线笔记本产品将全面切换到双核平台;此外,惠普、宏基、清华同方、

华硕等电脑厂商都已经表态,将于近期推出基于双核处理器的笔记本产品。

  竞争导致换代加速

  CPU的升级换代原本需要一两年的周期,然而最近一年多却变得异常迅速,业界认为,正是竞争导致了CPU及电脑业升级换代的加速。

  据了解,从16位CPU时代到32位CPU时代,再到64位CPU时代,每一个阶段都要经历十几年的时间,这其中除了研发周期长之外,价格因素也制约着高性能电脑的更新速度。第一款64位CPU发布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然而,由于英特尔定位于中高端的64位

  CPU价格过高,一直制约着64位整机的普及进程。业内人士分析,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英特尔垄断性地在PC业领导了20年。

  对于英特尔的垄断行为,竞争对手AMD从去年开始大举反击。也正是AMD的异军突起,改变了CPU行业的格局,加快了高性能电脑的普及速度。

  2005年英特尔、AMD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自家的双核心CPU解决方案:奔腾D和Athlon64X2。双核CPU成为2005年CPU领域的最大亮点。不过,两大公司为了各自的市场打起了口水仗,互称对方的双核为“假双核”,而自己的产品才是“真双核”。

  虽然英特尔于2005年2月比AMD抢先发布了首款双核心CPU—PentiumD820,但在“真假双核之争”中却落了下风。AMD在发布其双核Athlon64X2处理器的时候,声称自己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双核,而不像“某公司的产品那样由两个独立的单核组成,只是使用了多片包装技术将它们捆绑在一起”。

  据专业人士分析,所谓的真假双核的区别在于,协调双核共享前端总线的装置所处位置不同。这个协调装置被英特尔集成到芯片组的北桥中,而AMD则将此集成到基板上。有专业人士认为,这种设计的不同并不能成为真假双核的判断标准。

  双核产品渐成主流

  现在,两大CPU厂商的战争开始转向价格战,激烈的价格战导致单核芯片的淘汰速度。不久前,先是英特尔宣布将调低CPU售价,部分双核桌面处理器产品降幅超过60%。紧接着

  AMD称,将大幅降低处理器价格,其中,AMD双核64位速龙处理器将降价35%-50%。

  两大芯片巨头的降价预期加速了单核处理器的淘汰,使双核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则认为,双核处理器将在2007年成为市场的主流,到2008年,市场上或许就不再有单核芯片了。

  赛迪顾问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CPU市场中双核处理器产品的市场销量仅占市场总额的1.2%,而到2009年,中国双核CPU市场份额有望达到61.6%。

  新报记者张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