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称收购ATI是好事 做好英特尔翻脸准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 10:22 太平洋电脑网 | |
PConline北京7月26日专稿[马全智/文]“这是一件大好事”,为ATI收购案参加了数天全球电话会议的AMD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王妩蓉面对国内媒体,当头甩出了这么一句话。 她满脸倦容,却掩抑不住心头的激动和兴奋。 赶在7月27日英特尔Core 2 Duo重量级新平台发布之前完成对ATI的收购,AMD此举多少有点戏剧化,也令众多长期关注芯片市场的记者颇有感触。 在不寻常的时间里,不寻常的主角身上,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注定又与其“对手”抹不掉关系。 “ATI是AMD的绝配” “AMD从来不反对平台化,只是反对封闭的平台化”,针对可能由于与英特尔的竞争关系而引发的误解,王妩蓉向媒体重申了AMD在拥护“平台化”方面的决心。 实际上,收购ATI是AMD公司平台化战略的第一步。在过去的几年,英特尔凭借“处理器、芯片组、无线网卡”的平台化战略,在移动领域逐渐“坐大”。 2006年初,尝到了甜头的英特尔把平台化战略从移动领域“平移”到桌面领域。此举引起AMD以及众多业界厂商的高度关注。 “AMD看到了市场在融合的趋势,也看到了单个公司的力量不足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王妩蓉把收购ATI的原因归结成“市场选择”。 此前,曾有传闻称ATI先去找过英特尔,遭遇碰壁之后再找到AMD。王妩蓉没有对此做出正面回应,不过她指出是“AMD主动找的ATI”,并强调了ATI是AMD的绝配。 “AMD觉得ATI的互补性太强了”,在王妩蓉向媒体展示的一张PPT之中,用两个交叉的圆圈清晰地呈现出两者的关系。双方重合的部分有“亲近客户”、“一流产品”以及“以技术为主导的公司”,这些共性是双方融合的前提。 互补,是双方得以融合的关键。服务器、工作站是AMD的强项,而ATI在消费电子、笔记本领域成绩斐然;AMD在欧洲、北美、中国市场都做的不错,但在以笔记本主导的日本市场,显然ATI更胜一筹。 不怕英特尔闹情绪 有消息称,在AMD与ATI达成收购交易前几天,英特尔取消了ATI的总线授权,未来几个月更将大幅削减ATI的订单。 AMD中国区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其实AMD已经做好了英特尔会削减甚至停止订单的准备。“我们相信像英特尔这样的客户只有一家,行业中的其他伙伴都不会这样做”。 王妩蓉则向PConline表示,“没听说ATI受到任何压力”。行业各界对AMD收购ATI高度赞同,认为“这是行业进步的必然步骤”。 王声称,从投资方、上下游伙伴以及相关部门都非常支持此次收购,认为这对整个行业是件大好事。甚至连往常不苟言笑的CEO,在电话会议中都是笑声不断。 可以预见的是,在数月内会发生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昔日的对头英特尔将变成新AMD公司的客户。但这会持续多久,王妩蓉自己也“不知道”。 “如果客户有需要,需要向英特尔提供ATI产品,AMD这边没有问题”,王把“包袱”扔给了对手,“但他们是否会那么大度接受,并且对其平台采用开放协议就很难说了”。 按照协议,现有的合同还是AMD与ATI各自执行,更多的疑问有望在3、4个月之后见分晓。 新公司业务重点 据王妩蓉介绍,个人电脑、手持设备、游戏设备、数字电视将是新AMD公司的业务重点。实际上,商用和笔记本市场一直是AMD期待突破的两大领域,这些在公司整合后都会取得突破。 AMD期望整合了ATI后的新公司能改变现有的技术,改写芯片行业格局。AMD对外公布的计划表明,将在2007年推出新移动平台,在2008年推出整合了图形芯片的处理器。 一位AMD中国区市场人士用一句道破AMD新公司的“天机”:平台化只是第一步,产品革新才是新公司的目标。 对于平台战略,AMD有话要说。王妩蓉告诉媒体,AMD所倡导的平台与英特尔最大的不同在于“开放”二字。基于这个“基本原则”,NVIDIA将仍然是AMD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 “捆绑、封闭的平台可能会导致领导厂商更大获利,但市场环境要求AMD必须走开放的道路”,一位AMD市场人士这样告诉PConline。 他还表示,AMD平台的开放并不是说说而已,“如果一个公司要求在平台中提供别家的产品,即使是竞争对手的产品,AMD也会做”。 对于产品革新,王妩蓉认为“创新”二字在新AMD公司看来大有文章。 一如十几年前,处理器是建立在单个的元器件上;十几年后,很多元器件被集成进去大家已经觉得是想当然。所以往后,包括显示芯片在内的多个功能集成到CPU中是必然趋势。 据悉,在3~6个月之后,在AMD完成对ATI的整合之后,新的产品路线图将会对AMD公司的远景目标做一个更为详尽的阐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