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联志合并倒计时 国产服务器军团图谋自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 12:58 互联网周刊 | ||||||||||
曙光联志合并案依旧扑朔迷离,但国产服务器军团图谋自救的道路已渐行渐明 本刊记者|陈亮 山重水复。7月18日,国产服务器知名厂商航天联志临时取消了一场媒体见面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涉及曙光、航天联志两家服务器公司合并案,因此备受关注。对于这次活动变更
航天联志的谨慎态度,表明了合并案正处于微妙时刻。早在去年,业内就传出了航天联志收购曙光的消息,今年,风声则转向成曙光收购航天联志。曙光公司总裁历军去年在同《互联网周刊》的交流中,就肯定了这一事实的存在,“双方的确正在接触,但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制约因素太多,因此存在极大的变数。” 历军这番话凸显了曙光希望产业整合的心理。当国产PC在份额上压过洋品牌之后,尤其是联想借助并购IBM PCD一飞冲天,国产服务器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地位,IBM、惠普、SUN等公司在中国服务器市场上如日中天,数量众多的本地厂商则普遍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让包括中科院在内的政府机构感到忧心忡忡。 整合的风潮开始涌动。由于背靠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和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中心,曙光成为了国产服务器厂商中技术型的代表。这家本地公司希望能够脱颖而出,但是受制于资金有限、复杂的股权关系、市场化能力不足等局限,一直无法快速长大。成立于1998年的航天联志,目前同样位居国产服务器第一军团,其母公司是直属于航天部的航天信息集团。在上级单位的直接运作下,两家公司悄然迈开了整合的步伐。 两家公司的合并颇具互补性。曙光在高端RISC架构的服务器上占有优势,但是在中低端市场力量不足,而联志由英特尔白牌机起家,在航天、电信等市场有一定的资源,这些行业恰好是曙光的弱项;在企业风格上,曙光习惯走技术路线,而航天联志市场化运作更加熟练;而从规模上,两家公司合并以后,将改变国内服务器产业的竞争格局,其规模将有望成为国产品牌第一。 曙光并不是中国服务器市场惟一的叩关者。从去年至今,浪潮、宝德、戴尔都先后启动了扩充生产线计划。浪潮去年8月宣布,2010年前要全部完成其科技园、产业园建设工程,达到年产服务器60万台。随后,宝德宣布投资1.1亿元建设新生产基地,预计年产能力可达20万台。今年1月,戴尔在厦门建立的中国第二家工厂也开始投产。压力下的曙光必须加紧脚步,一方面,曙光日前在天津兴建了生产基地(设计年产量最高达50万台),另一方面,曙光要实现超越,则要寄望于并购航天联志。 不过,由于涉及方面众多,这场整合的难度颇大。首先是谁占主导地位的问题,曙光的服务器产业盘子更大,技术更强,但航天联志背靠的航天信息财力更加雄厚,未来哪家公司占据主导地位,主打哪个品牌,都是双方竭力争取的议题。同时,曙光一直是力挺AMD芯片的代表,航天联志则一直是英特尔的嫡系,如何平衡两家上游厂商的关系也是一大难题。 在层层障碍的制约下,整个并购案显得扑朔迷离。然而,无论哪家厂商占据主导,这次整合都将是中国服务器产业的一则利好消息:国产服务器已经深陷价格战的泥潭,无力进军高端市场,并购整合产生的优势互补和规模化效应将改善国产服务器厂商的短板。而对于风格一向沉稳有余、激情不足的曙光来说,这次并购扩张将不可抵挡地把它推到峰头浪尖的位置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