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IT的热门和冷门职业(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10:46 计世网 | ||||||||||
一边是大城市对IT人才的迫切需求,一边是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的庞大供应。但是这两者却没有形成买方和卖方的和谐对称。 学生就业颇多困惑。中央民族大学的小树去年毕业,但是今年才找到工作。“轻松的
而用人企业又太功利。IBM大中华区人力资源部人才与学习总监邝懋功也说:“毕业生比非毕业生的培训成本要高很多,而且他们在短期内对公司的回报很少,所以相对来讲短期内成本很高。”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原玉玲强调:“毕业生素质都不错,但是在经验上还有不足。这些新进员工主要是做技术支持,客户服务的,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而他们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而其实,IT行业很缺人,但是企业并不会觉得毕业生月薪便宜就用毕业生。对企业而言,月薪3000元和3500元并无区别。关键是毕业生的管理成本很高,包括培训,心理辅导和过渡成本等多个方面。企业不会盲目去补充不符合自己条件的毕业生的,他们变得更有功利性,要求新员工上手快,且不看其能否带来长期价值,而先看能否带来短期价值。 而造成这种供需错位的原因,大家众口一辞地指向了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国内某门户网站一项最新在线调查显示,1500多名被调查者中,55%的人认为是教育体制不适应社会需求,只有10%的人认为是人才过剩或大学生眼高手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传统教育模式越来越遭受到企业的拷问。东软人力资源部部长李印杲告诉记者:“东软现在最缺的是高级技术人才,比如系统架构师、设计师和咨询顾问等。同时拥有技术经验和良好外语能力的人才是最受欢迎的。现在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能同时满足这两种素质的优秀人才并不多。我们更需要的是能迅速上手的人才,但是高校实行的是一种普遍性的教育,这和企业要求精工于某一领域的要求是有距离的。” 欧特克公司全球副总裁高群耀也说:“今天在我们信息产业里面特别强调的是创意或者是创新精神,要不断地产生奇思妙想。但是,我们在和一些毕业生沟通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思想比较保守,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体制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说起学生素质的培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林颐老师感觉有一些遗憾:“我们的毕业生在学习环节是不错,但是在专业基础能力上的磨练方面还比较浮躁。过去老师会带着学生做项目,但是现在老师们对学术研究太过关注了,这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另外,学校没有建立起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这也导致高年级同学的社会实践的缺乏。” 三方用力 弥合断层 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与智联招聘联合推出的2006毕业生就业状况大型调查显示,在问到“雇主最看重求职者什么”时,57.8%的雇主最先看的是“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其次是“专业”(44%)、“毕业院校”(28%)、“英语、计算机等水平”(21.6%),只有3.5%的雇主会首先看毕业生的“在校成绩”。 社会实践和实习经验对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参与社会实践多、经验较丰富的毕业生,常常是用人单位优先选择的目标。一位北京邮电大学的毕业生告诉记者:“一般如果有一年以上的实习经历和编程经验,就比较能够引起用人单位的兴趣。” 张逊认为,要解决目前IT行业人才短缺和IT专业毕业生尴尬的就业困境,需要学生,企业以及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学生应该更具主动性,在课余期间多参与项目计划,尽早走入社会。” 首都师范大学的徐老师告诉记者,学校这些年非常注重学生的毕业实习。学校会和企业签订协议,给学生创造好的实习机会和环境,以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积极的让他们早一点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就业竞争的残酷性。徐老师一再强调:“实习就是求职的‘预演’,是一个从学生到社会劳动者的工作心态的过渡”。 2006届毕业生的招聘工作还没结束,一些知名IT企业便迫不及待地启动2006年暑期实习生计划,争相网罗2007届学生里的优秀人才。在各大高校BBS上,微软的“领跑之旅” 实习生计划,IBM的“蓝色之路”项目,联想的LCP计划吸引了众多IT学子的目光。神州数码更是胃口大开,于6月底宣称将招收600名实习生,其中300名将有机会转为正式员工。名企的人才争夺战又将拉开。 张逊对企业的实习生计划表示了肯定,但他更强调企业和高校的项目合作和沟通协调。“IT企业其实对与高校的合作非常感兴趣。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并对学生素质有一个更为客观地认识。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合作了解社会需要,在对教材、课程的配置和更新上也可以有更好的参考,毕竟IT这个行业发展速度和产品更新速度太快了。” 邝懋功认为,实习可以实现三方共赢。“对学生来说,能更好地接触公司、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对企业来说,有一个更早了解学生的机会,从而为将来的人才招聘预先做个准备;而对学校来说,这样的实习项目能让学校与企业互动,在设计教学课程中可以有更好的配合,从而达到社会跟学校更好地结合。” 李印杲说:“东软正在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我们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在高等院校理工类应届本科生中通过集中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完成相应技术岗位的人才补充,让学生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能够和东软有深入的了解,以便毕业生上岗后能够迅速发挥自身价值。” 吉百利公司大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经理曹渊勇相信,用人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最终能够解决IT人才需求的错位。“学校也好、学生也好、用人单位也好,但最终来说是靠市场来解决的。如果现在我们看到学生跟企业之间存在一些断层,就会有一些机构进来去找到需求,能够去为学生和企业提供足够好的服务来解决这个问题。” 2010年:IT职业领域将是怎样? 4年后,IT领域将是什么样子?让我们听一听专家是怎么说的,您将知道如何为此做好准备。 近日,美国的一些专家们预测,2010年IT职业将发生重大变化: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将达到退休高潮,下一波大学毕业生将进入就业市场,而IT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界线将变得更加模糊。到那时,外包的作用将变得更大,H-1B签证的争论将在国家继续进行,整合行业和IT人员的并购将层出不穷。 在最近对1137位IT专业人员的调查表明,工作人员对这种未来表示担心:受调查者将外包和保持技能水平的困难,列为威胁他们职位和职业的两个最大的威胁。但他们愿意改变自己来主宰未来:91%的人说他们将学习新技能,以帮助确保长期的就业。 是的,IT工作人员必须改变自己,才能在2010年保住自己的工作。 多面手当家 2010年的IT工作人员将不是技术大腕,而是“多面手”。 2010年急需的企业IT工作人员,可能是那些根本没有深层技术技能的人员。具体的编程和易于记入文献的支持职位,将流向美国或海外的第三方提供商。相反,IT部门将被“多面手”把持――即那些可以制定和执行增加业务价值的IT计划,可以培育公司内外的关系、拥有技术背景并且还了解内部和外部业务部门的人。 这正是研究2010年IT劳动力大军前景的3个研究小组得出的一致意见。而推动这些变化的因素包括: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数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并购,外包,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存储数据的增加。 此外,承担这些未来技术角色所需的技能,将在IT领域之外磨练而成。其中的一些技能将来自艺术才能、优秀的数学能力、甚至当众讲话的诀窍――它们构成一种IT领域不常见的技能组合。 在这个新世界来临之际,财务工程、技术和数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将汇合在一起,形成下一代具有想像力的工具和技术。Google、eBay和Yahoo已经开始招募数学、金融分析、工程和技术大腕,这些人将开发具有想像力的算法,来满足用户的在线需要。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确定了一个新兴专业技术领域,这一领域将技术能力与艺术和创造技能融为一体,如计算机游戏领域中的那些技能。 Gartner公司分析师、“IT专业人员展望”报告作者Diane Morello一针见血地说:“最有效的劳动大军将是外向型的、业务推动的能力中心。”她解释说:“他们可能是围绕并购而形成的能力中心。IT人员可能参与信息集成和系统集成、客户服务,或者使公司能够利用稀缺的和高价值的人才,这类人才一般在项目结束时被遣散。人员将分散在不同地点――因此他们善于适应环境,能够与他们不认识的团队成员合作。” Morello补充说,项目管理和应用开发技能――“不管对于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商或IT部门――是2010年绝对的特征。” 此外,项目将是多方参与的。Morello说:“你将与来自不同类型的渠道的人员一起工作。这将带来关系和资源管理(sourcing management)方面的机会”,要求IT工作人员考虑流程设计和管理。 据Gartner说,到2010年,6成与IT相关的人员将承担面向业务的任务。此外,中大型公司中的IT部门的规模将比它们在2005年至少缩小30%。Gartner还预测,由于任务自动化或由于缺少对所在领域兴趣的原因,到2010年10%到15%的IT专业人员将离开自己的IT职位。 康涅狄格州New Caanan市IT管理咨询与劳动力研究机构Foote Partners公司CEO兼首席研究官David Foote说:“在我看来,2010年热门的职位将是那些使能者(enabler)职位:业务企业设计师、业务技术人员、系统分析师和项目经理。假如我是IT人员的话,我会在今后5年里谋得其中的一个职位。很多人由于是纯技术人员而得不到这些职位。不过,对于他们来说,在服务行业内外都有一些相当稳妥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