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2008奥运摄影大赛专题 > 正文

奥运催生数字电视标准 融合方案流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09:07 华夏时报

  标准不出 数字奥运难推行 成本过高 融合方案最终流产

  本报记者张鑫报道标准总是“难产”。备受关注的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出台时间在广电总局官员的一次次回复中,几度推迟。昨天,记者获悉,原本在奥组委的推动下,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和广播科学研究院的三种标准组成的融合方案,最终破裂。清华大学的DMB-T标准或将作为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在8月份出台。

  融合方案流产

  6月份还盛传的即将出台的三家标准融合方案,在昨天被指已经“流产”。

  据悉,7月11日召开的国家

数字电视专项工作会议上,清华大学的DMB-T标准被确定为唯一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并有望下月最终公布。7月13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属的中广协会数字新媒体委员会网站上也披露: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花落清华DMB-T,融合标准破产。

  此前有消息称,数字电视地面标准采用的是三方融合的方案,即将清华大学的DMB-T标准、上海交大的ADTB-T标准和广播科学研究院的TiMi三种标准组成融合方案。但是由于单载波的上海交大标准和多载波的清华标准各有技术特长,谁也无法说服标准制定单位采用自己的标准,致使标准迟迟难以出台。

  虽然上海交大方面否认了“清华胜出”的说法,但是融合方案本身固有的缺点,让事实开始倾向“方案流产”。其实,融合方案只是在政府部门牵头下仓促间做出的选择,不同演进路径方案融合势必增加成本,要融合单载波的交大标准和多载波的清华标准,技术上的复杂性大大增加,这引发的成本增加至少在30%以上。

  为了数字奥运

  虽然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国家技术标准一直悬在半空,但是由于产业化的发展迅猛,各省市对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以至于甘愿冒着技术设备可能不兼容未来国家标准的风险,纷纷上马建设地面移动数字电视系统。

  除了市场,甚至北京奥组委也对标准迟迟不能出台而心急。据信息产业部第三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全恩介绍,国家发改委和广电总局原来希望年内出台最终的地面传输标准,但是北京奥组委对迟迟不能出台的地面传输标准表示担心。由于北京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仍未大规模启动,地面传输标准不定下来,“数字奥运”战略将难以推行。

  因此奥组委强势介入了标准最后的出台过程,为标准能够在8月出台,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市场来说,最后的标准属于哪一方或许并不重要,关键的是要尽快有一个准确说法。

  标准强制推行

  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包括:地面传输标准、有线传输标准和卫星传输标准。后两项已经确定采用欧洲标准DVB-C和DVB-S。地面传输标准选取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不仅可以避免向国外企业缴纳专利费,还可以带动国内制造业发展,培育具有自主技术的数字电视设备提供商,建立完善的数字电视产业链。

  不管最终出台的是基于何种技术的标准,该标准都可能被强制推行。据悉,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曾表示,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将是强制性的国家标准,非国家标准的传输、接受设备将被从市场中清除出去。按照这一说法,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采用的欧洲地面传输标准,可能被强制改变。

  对于翘首以待的数字电视和

机顶盒厂商来说,地面传输标准将为其提供广阔的市场。此外,一旦地面传输标准出台,也会给移动数字电视业务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