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2006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专题 > 正文

图文:GFK中国总经理赵新宇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 17:05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GFK中国总经理赵新宇演讲
图为:GFK中国总经理赵新宇演讲。(骆磊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2006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展7月7日-10日在中国青岛举办。本届博览会展览规模45000平米,参展企业400多家。7月7日,新浪将对主论坛进行了现场直播。

  图为:GFK中国总经理赵新宇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赵新宇:大家好,谢谢大家耐心等到最后听我的演讲。刚才各位领导各级各个企业的老总,大家都从宏观和理论的角度上谈了一些他们对市场的看法,以及介绍了他们各自公司的一些产品,GfK是专门做市场研究的,也就是说专门为大家提供信息的,我的演讲这部分跟他们稍微有点不同,我更多的从数字的角度,看看市场上,我们刚才谈到的这些数字化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到底怎么样,它今后发展的趋势将会怎么样,今天这是我想给大家看的一些数字。

  简单说一句,GfK是全球五大市场咨询公司之一,我们总部在德国的纽伦堡,谈到数字化产品,实际上我们在数字化产品之前,有一个相对应的,我们叫“模拟产品”。什么叫模拟产品?模拟产品是非数字化的,实际上在模拟产品之前还有另外一种产品,是机械产品。所谓耐用消费品,是从机械产品开始在这个市场里出现的,那个时候GfK就开始检测这个市场,最初开始做的是照相机,那是机械的。之后黑白电视机开始出现在市场上,GfK又开始做这种模拟的产品,之后电脑出现在市场上,手机出现在市场上,但是到目前为止,或者说到手机出现的时候,我们在市场里面所看到的是每一个单独的产品,在这几年,刚才很多位都讲到,有一个融合,我们也用了同样的词,但是我们所说的是数字融合,我们把相关的数字类的产品放在一起,看看它对市场的影响到底是怎么样的。因为不光是从市场的角度去看,实际上在厂家开发产品的时候,大家也都从这个角度开发新的产品。

  我们看一下中国,我们说的大陆这部分的市场规模,这是到2008年的一个预测,大家可以看到,在跟数字化产品相关的产品里面,手机所占的份额是最大的,到了2005年手机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一亿台。当然在这中间,其他的产品增速也是很快的,特别是在IT产品和音频还有视频,视频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彩电的更新换代,也就是平板电视对传统彩电的更新换代,对于音频的产品,主要增长的原因是因为MP3这种便携式的音响的增长。我们可以看到,从销售金额,也就是右边这个图,大家可以看到,跟左边这个图不太一样,视频的产品在整个里面占的金额份额比台数上占的份额高很多,原因是因为视频产品相对来说价值会比较高一些。我们可以看一下,从2002年到2008年的负荷增长率,台数上、销售上来讲,全部的产品负荷增长率是接近11%,10.8%,从金额上这个数字也差不多。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产品增长率不同,增长最快的是音频产品,也就是说MP3在这个市场增长是最快的,其次是IT,也就是说电脑、打印机之类的产品。排在第三位是的是照相机,也是更新换代的过程,

数码相机增长的比较快,再一个是手机和视频产品。

  我们单单来看一下,从彩电这个角度,视频产品的角度看这个市场,我们可以看到最下面橙色这部分是传统的显像管电视,可以看到从2006年它已经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这里面增长最快的是

液晶彩电,其次是
等离子
电视,等离子电视从未来的角度讲,增长的幅度液晶电视相对慢一些,这个刚才郭总也分析了原因,一个是大家对液晶电视的认知度相对来说比等离子认知度要高,再一个液晶小尺寸的比较有优势,所以从整个台数来讲占优势。不过我们不认为说等离子电视在市场里面没有机会,因为毕竟是从大屏幕来讲,等离子还是有它比较相对的优势在里面。

  再一个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觉得液晶彩电比等离子清楚,实际上在中国未必是这种情况,因为毕竟我们普通电视,在发送阶段的信号清晰度不是那么高,清晰度不是那么高的信号状态下,实际上等离子在大屏幕上的信号优势比液晶明显一些。

  下面我们看一下音频产品情况,音频实际上主要增长的刚才讲过了,就是MP3,MP3这个产品在整个市场里面,到了2004年的时候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台,我们估计到2005年下半年的时候到了一千万台,到2008年的时候可以达到一千六百万台。可以看到,比起前几年来讲,从07、08年它的增速是放缓的,增速放缓的原因是因为什么呢?并不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原因,市场对MP3这个功能的需求,实际上比这个增幅大很多,为什么到07、08年增速会有放缓?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产品的功能已经融入到了手机领域,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手机里面去了,我们刚才看到手机的销量到2005年的时候超过一亿台,这一亿台还在不断上涨,而且手机在不断上涨的市场里面,它的附带MP3的功能增长得很快,所以一部分MP3的市场是被带有MP3功能的手机所取代了,这个是我们将来需要比较重视的一个现象。所以说大家可以看到,从营业额上看到,MP3的市场08年会比07年我们的预测有下降,一个是增长的幅度从台数上放慢了,另外从单价上降低了。

  下面我们看一下IT产品,可以看到IT产品的变化比较大的部分有两个,当然所有的台式机都在增长,但是这里面增长最快的是笔记本电脑,就是我们看到的蓝色这部分,大家可以看到,到了07、08年的时候,特别是2008年笔记本电脑整个销售金额有可能会超过台式机,虽然说在台数上面差得很远,但是在金额上面可能会超过台式机,这是一个方面。再有一个方面从打印机的角度,这几年以来,多功能一体机在市场里面发展得很快,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小型的公司或者说很多家庭,已经用多功能一体机取代他们现在所用的打印机,取代他们现在所用的复印机和扫描仪,或者是传真机,这种产品也是一种融合的产品,在这个市场里面它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

  我们可以看到手机的市场,手机的市场分为这么几个有GSM,CDMA、小灵通和未来的3G,我们预计3G在明年年底在中国上市,今年的市场份额不会太大,但是到了07、08年的时候有比较明显的增长在里面,市场的主流还是GSM,至少到07年GSM是增长的趋势,08年开始可能会被3G所取代。

  大家都在谈数字的融合,我们先看一下数字产品对于传统产品替代的过程,可以看到,从相机的角度讲,到了2006年的时候,从台数上来讲,基本上都是数码相机了,传统相机在整个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即使在台数上也相当低了,在金额上面基本上接近于零,这个是市场上目前为止变化非常快的市场。

  随着数字产品的上市,当然最初上市的时候价格都是非常高的,不管从手机也好、相机也好或者平板电视也好,刚刚上市的时候单价都是非常高的,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开发成本没有被覆盖过来,另外一个是它相对的产量和销量都比较少。随着数字市场的不断成熟,它的销量不断增加,当然它的价格也是不断的在下降,特别是在从2004年到2006年这个区间里面,大家可以看到下降的幅度比以前快,从2007年之后,下降的幅度有可能会放缓,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来说的比较理性的价格段里面,在下降的幅度不会是特别大。

  我们做了一个预测,2002年-2008年这几年里面,平均它每一年价格下降的幅度,大家可以看到,笔记本电脑下降了43%,台式机下降35%,数码相机下降接近一半,MP3会下降37%,DVD是一半,液晶电视会下降35%,等离子是82%,显像管电视是40%左右。也可以看到,在所有的消费类电子类的产品,只要是涉及到数字类的产品,它的价格都是下降的比较快的。

  好了,我们从这张图上可以比较一下,在不同种类的产品里面,它们的增长幅度哪些是最快的,哪些下降幅度是最慢的,我们可以看到最左边这张图,销售额增长来看,液晶彩电增长是最快的,其次是数码相机和等离子电视,在这里面下降的最快的是背投,CDMD当然这个下降的也很快,然后是显像管的彩电。

  实际上在市场里面的变化,刚才这么多人谈到的都是产品的变化,实际上在这个市场里面,在中国这个市场里面,变化的另外一块比产品变化的还要大的就是我们的销售渠道。在中国传统的销售渠道里面,是说从厂家出来货之后,走进分销这个渠道之后,再走进批发这个渠道,再走进各个城市的零售店,再走进消费者手里。但是在过去几年里面,这个渠道越来越变得扁平化,一个方面是说从制造厂家来讲,它在市场里面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它会主动的降低渠道里面的成本。另外一个,零售店大型的连锁化也为厂家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因为这些连锁店的规模比这些厂家之前用的分销商的规模可能还要大很多。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我们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像永乐、国美、苏宁、大中这些大的连锁店,它们在市场里面店数的增长幅度变化是相当大的,除此之外,一些大的国际连锁店也看到了这个趋势,比如像美国的Bestbuy,包括像百安居这些大型的企业,实际上在过去老的模式里面,更多的是厂家跟分销商、批发商之间的矛盾,现在这个矛盾基本上是没有了,现在更多的是厂家跟大型的连锁店之间关系的一个调整。

  从渠道的内部来看一下,整个渠道里面增长最快的这部分,就是家电连锁这个渠道,从2002年不到10%,我们现在是说的数字产品,不到10%,增长到了2005年下半年的将近27%。当然数字化的产品,现在最大的渠道还是存在于IT这个渠道里面,从2002年的28%增长到了2005年下半年的39%,我们可以注意一点,2005年和2004年IT专卖店这个渠道,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增长的,也就是说,整个市场的增长都被家电连锁店所吸收、所消化了,而且这个趋势还会不断地更加的愈演愈烈。对于IT专卖店来讲,今后可能会是一个挑战,因为从规模上、从产品种类上,这两个渠道还是有相当大的不同的。

  我们看一下在家电连锁这个渠道里面,它有哪些变化?我们可以看一下右边这张图。彩电,特别是显像管彩电,在2004年的下半年,在这个渠道里面它占到了27%,到了2005年的下半年降了10%,降到16%,我们可以看到手机是从26%增长到了30%,这还只是在这一年里面,如果我们把四年连续的来看,手机基本上是从0增长到了30%的,所以说数字化的产品带来的另外一个,就是说从数字化变化中受益的来讲,家电连锁渠道受益是最大的。另外可以看到液晶彩电,从原来的5%增长到现在的20%,所有这些都是给这个渠道所带来的一些优势,当然在这个渠道本身来讲,还有一块需要今后去发展的一部分,就是它在IT这部分,特别是在电脑、打印机方面的产品,相对来讲是比较弱的,在这方面是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刚才很多我都讲过了,就是说我们在看这个市场的时候,或者我们在看这个产品的时候,以前我们看到的是每一个单独的产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融合的、一个综合的产品,为什么这样讲?比如说手机,现在手机里面它覆盖的产品,已经包含了游戏机、手表、电视、电子邮件、MP3、电子新闻、摄像机、电子钱包、照相机等等等等,GPS等等,这些单独产品的功能,在手机里面都相对的实现了。为什么叫相对的实现了?因为每一种功能在手机里面不会单独做的那么精,所以单独每一个产品在市场还会存在,但是是不断的融合的。即使是说以前传统的这些产品,包括刚才TI的程总也讲到了,传统的投影机产品也会变成便携化的产品,即使不在手机里面。这个是我们在看市场的时候必须要看到的,如果作为一个生产厂家来讲,你还只是专注于你的某个产品的话,将来在这个市场里面很有可能被淘汰掉,因为将来的市场是一个融合的产品,你看市场的时候要看到跟你有关联的所有数字产品,你在这个市场里面才有生存的机会,如果说某一个手机厂家在三年之前或者两年之前,他认为相机这个产品跟他完全没有关系的话,那么这个厂家可能现在在市场里面已经不存在了,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这个对于我们行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产品也有自己的划分,即使在数字产品里面也不是把所有的混为一谈,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显示类的产品;一类是图像类的产品;一类是移动类的产品。我们把这三类的产品来看,当然它的增长率是不同的,通常来讲有10%以上的增长,在过去的几年里面,特别是在图象处理类的产品里面,增长的速度是相当快的,大家可以看到。

  刚才讲到了,作为手机的一个例子来讲,从04年5月到06年5月,带照相功能的手机从原来的16%增长到57%,右边这张图可以看到,即使是带照相功能的手机,一百万像素以上的手机已经从去年的10%增长到了今年的将近40%了,这个变化是相当快的。

  我们回到这张图,现在有数码相机,有带摄像功能的手机,还有摄像机,这三类产品是不是互相竞争的?因为在某些国家,比如在日本,数码相机的销量可能已经受到了手机销量的影响了,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还没有出现,因为什么呢?中国很多人,就是大陆很多人在没有数码相机之前,可能先有了一个带相机功能的手机,但是大家知道带相机功能的手机相机这部分相对比较弱,用的时候感到不满足,相对来说会促使他买一个单独的数码相机,这是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发现的一个现象,就是不但说没有起到负面的影响,反倒是起到了正面的一个促进作用。

  我们最后做一下总结,目前许多数字产品的市场朝着融合的方向在发展,产品之间的界限是很模糊的,数字融合当然是未来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影像产品来讲,数码产品增长是最快的,特别在大中城市里面,现在也发展到了中小城市。在大陆的市场,彩电市场更换机很明显,特别在大中城市里面,液晶和等离子现在的销量增长得非常快,而且价格也下降得非常快,在这种条件下,传统的显像管电视和背投电视的市场就出现了相对的萎缩。

  手机的市场增长非常快,同时,MP3市场增长也很快,但是刚才讲到了,有可能MP3的市场在未来几年里面可能会受到手机市场的冲击。

  在渠道方面,家电连锁这个渠道保持了非常快的趋势,这个趋势会不断的发展下去,因为小的商店它已经失去了它跟厂家谈判的砝码,基本上没有了,因为它的销量比较少,所以价格降不下来,服务可能也跟不上去,随着连锁店成长得越来越快,对于小的或者独立经营的商店,逐渐的会在市场里面消失,这个是发达国家过去十几年里面走过的一个历程,这个现象在中国正在发生。

  超市这部分在数字产品的市场中,占的份额还是比较少的,但是增长率也是比较快的,比如像家乐福、沃尔玛这些商店,虽然说在大宗的数码产品里面占的份额不大,比如在手机方面它的销量增长还是很快的,所以在渠道方面的变化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今天给大家看了很多的数字,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消化,如果有疑问的话,再来找我们联系,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