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行业报告专题 > 正文

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平板电视成为拉动出口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 16:14 中国电子报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郝亚斌

  对行业内重点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4月,全行业共生产彩电2469.6万台,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1%,其中CRT彩电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08万台,同比下降率达到了12.3%,是引发彩电行业减产的主要原因。

  产量下降的产品还有等离子彩电,同比下降16.7%,产量仅有17.2万台,尚不足同期背投彩电产量的1/3;液晶电视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率高达181.4%,产量已超过了180万台。

  平板电视出口增势乐观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5月,共出口彩电(包括CRT、液晶和

等离子三类)1511万台,出口达到了23亿美元,同比增长63.7%。平板电视30%的出口量带来了64.7%的出口收益,出口一台平板电视相当于出口4.3台CRT彩电;而同期CRT彩电的出口量虽然仍占总量的70%,但出口额却仅占35.3%,并且增长幅度已很小,出口额同比仅增长了0.62%。包括液晶和等离子在内的平板电视已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绝对主力。

  液晶电视出口量接近1/3,出口额已超过50%,替代CRT的趋势日益明显。2006年1~5月,国内液晶电视的出口量为433.6万台,出口额为12.53亿美元,分别占总量的28.7%和54.5%,出口一台液晶电视相当于出口CRT彩电3.8台,出口额的同比增长率较高,为142%。

  等离子电视仍以较高的单价,在出口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2006年1~5月,国内等离子电视的出口量为20.39万台,出口额为2.35亿美元,分别占总量的1.3%和10.2%,出口一台等离子电视相当于出口15台CRT彩电,出口额的同比增长率最高,为189%。

  国内彩电市场保持多元化格局

  上半年的国内彩电市场,40英寸液晶电视以价格的连续跳水来刺激和释放大屏幕彩电的消费需求,对等离子彩电形成了明显压力。短管颈宽屏CRT彩电逐步得到消费者认同,市场表现不错。而在55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领域,微显示背投的综合性价比优势依然比较显著,市场也一直在增长,尤其是LCOS技术,重新受到一些企业的重视,市场信心在逐步增强。

  平板彩电将成为今后彩电的发展方向已是不争的事实,关键问题是平板产业对CRT产业替换的时间进程以及中国彩电企业的重新定位。国内大跨度的消费水平差异、步伐缓慢的

数字电视进程、平板电视产业链的投资特性,以及平板电视带来的商用/行业应用的快速增加,将直接促成彩电市场多元化格局的形成。40英寸以下,仍将是液晶电视逐渐取代CRT彩电,50英寸以上等离子彩电和微显示背投的竞争更直接。

  电视技术发展从模拟技术转向数字技术,中国彩电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结构调整和重新洗牌,平板时代考验国内彩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平板电视和数字电视时代的来临,新兴彩电企业快速涌现,包括国际与国内的IT企业、音响企业、碟机企业、新生企业等都加入了数字电视与平板电视制造队伍。

  以TFT、PDP为代表的新型平板显示终端逐步替代CRT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未来的一个众多企业必争之地。

  打造完整产业链

  随着我国彩电外销比例的不断扩大,彩电进出口贸易成为制约产业产销波动和不稳定性因素。跨国大公司为了保护本国市场,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环境标准等方面设置障碍,接二连三的反倾销和征收专利费,这将使依靠价格取胜的中国彩电业大幅度提高出口成本,竞争力明显下降;全球竞争空前激烈,竞争焦点不断升级,已从产品质量、价格竞争上升到对品牌、核心技术和标准的控制,

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基础和决定胜负的关键。

  强化并完善产业链建设日益成为产业竞争新的制高点。在“技术→专利→标准→芯片与软件→整机与系统制造→数字媒体运营与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条中,目前我国依然是处在边缘地带,尚未达到引领产业潮流、引领标准的程度。

  加速构成新的产业链是我国显示产业发展的关键。新技术的发展创造新的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就会构成一个新的产业链。FPD产业的竞争是成本竞争,很重要的一点是产业链的竞争。今后高端彩电的竞争将会与3C融合紧密相连,网络是未来家电的生命线,作为家庭显示终端的电视机,只有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网络与外界相连,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家电制造业从以前单凭规模竞争的发展方式,转到通过整合3C资源、联姻电信运营商,不断开拓新经济增长点。加快围绕整机产品的上下游配套产业布局,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化的产业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